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米勒实验模式图
➢ 1959年,德国科学家格罗特和维斯霍夫设计了一个用 紫外线代替放电的实验,同样得到了氨基酸;
➢ 1961年,美 国的生物化学家奥洛把氰化物加入实验混 合物中,得到了很多种氨基酸及一些短链的肽,还制成 了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嘌呤;
➢ 1962年,奥洛又制成了核糖和脱氧核糖;
➢ 1963年,美国人波南佩鲁马做了同米勒相似的实验, 他用电子作能源,制成了腺嘌呤;
尤里-米勒实验展示了这个演化的模拟过程。
米勒
著名化学家尤里
(1893-1981)的研究生
1953年,23岁的他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 分和电闪雷鸣的自然环境,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 等泵入密闭容器,进行连续一个星期的火花放电,得到了 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原料———氨基酸。
米勒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无机 小分子完全可能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 19世纪70年代,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已能够全部 通过人工模拟自然条件的方法合成。
➢ (2 )起始于宇宙空间的前生命化学演化
现在科学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是,生命 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可能要比原先知 道的早。地球在45亿年前形成,大约 7亿年后地球上出现了生命,虽然这 看似一段不短的时间,但却是生命起 源的最快极限,生命的起源可能比科 学家所能想象的快得太多。所以,尽 管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倾向于“化学进 化论”,但仍有不少科学家试图从另 一个视角解释生命起源问题。
➢ 大量海底调查发现,黑烟囱周围广泛存在 古细菌,它们极端嗜热,可直接生存于8 0~120摄氏度的环境中。这种细菌最 初发现于美国黄石公园的高温热泉中。
➢ 它们在现在海底生存的环境,类似地球早 期环境的极端高温环境:热泉水温可达3 50摄氏度,周围为2摄氏度海水、水深 两三千米,缺氧,遍布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和金属离子。
➢ 奥巴林假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有机物产生阶 段已多次为实验所证实,大的分歧出现在蛋 白质与生命物质产生阶段。
➢ 在奥巴林生命起源假说中,海水是不可或缺 的,它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奥巴林派坚持 认为,如果没有原始海洋,有机物质难以储 存聚集,最终形成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生命单 体。
➢ 基因组测序发现,这些黑烟囱周围的古细菌非常原 始,处于生命树源头的位置上。科学家因此提出原 始生命起源于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理论,认为地球早 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热微生物。正因为如此,寻找 古老的海底“黑烟囱”,将可能为生命演化提供重 要的科学证据。
➢ 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的“大洋一号”科考船, 航行期间中国将对西、中太平洋海山区的富钴 结壳和全球三大洋洋中脊上几个关键热液活动 区的海底硫化物系统及其周边的极端生命现象 开展考察。(2005.4.2青岛)
化石生物残留中没有氮的痕迹或者说氮的含量低于检测范围
➢ (3) 在地球原始海洋中的前生命化学演化
最早的生命可能产生于水热环境,例如,人 们发现的深海洋脊的水热喷口,温度很高, 有大量的硫、硫化物、氢、甲烷、二氧化碳 等为早期的生命行硫呼吸所必需的元素。
➢ 由于新生大洋地壳或海底裂谷地壳的温度 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 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后,淋滤并溶解岩石 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 并喷发在海底。由于矿液与海水成分、温 度的差异,形成浓密的黑烟,海底及其浅 部通道内则堆积这些硫化物的颗粒沉积。
➢ 1969年9月28日,一块陨石在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默奇逊小镇 上空解体,它改变了我们对宇 宙有机分子的认识。
➢ 首次找到了氨基酸可产生于地 球之外的有力证据,它所含有 的氨基酸竟然以左手型的占多 数,与地球生命现象类似。而 米勒的实验中是左手型与右手 型氨基酸几乎等量。
理查德·胡佛博士通过对一种名为“CI1碳基球粒陨石”的罕见陨石 进行研究(这种陨石在地球上仅有九枚),他发现这种陨石上竟然 有微生物的化石痕迹。
第二章 生命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主要内容
➢ 1、前生命物质的演化过程 (元素的诞生)
➢ 2、从化学演化到生物学演化的过渡 (细胞的诞生)
➢ 3、早期的生物学进化与地球生物圈的形成 (多细胞生物体的诞生)
➢ 4、生命与地球的相互依存、和谐同一
➢ 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 人并不是上帝以自己为模子造出来的,构成我
➢ 从广义的角度讲,生命的起源实际还包括元素 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起源。
➢ 目前,一般把生命起源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化学演化(大分子生命物质的形成
➢ 前生命物质的演化过程是指物质的元 素演化和生命分子形成的演化阶段。
➢ 物质的元素演化可以追溯到宇宙的形 成之初,即所谓的宇宙“大爆炸” (big bang )。
➢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观点: 现在的宇宙处于急剧膨胀的状态,膨胀之 初是很小的,通过大爆炸开始漫长的宇宙 演化历史。
在漫长宇宙的演化进程中,经过核力、电 磁力、重力的共同反复作用,逐渐产生了 现代世界上的各种元素,包括C、H、O、S、 P等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 元素诞生后,在宇宙空间的复杂因素作用 下,不断发生物理学的变化和化学反应, 产生了新的物质分子,包括生命小分子, 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糖类、脂类等。
➢ 生物小分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逐渐聚合为生 命大分子,如多肽、多糖、多核苷酸等, 为生命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宇宙起源 (大爆炸)
生物构 成元素
生物 单分子
元素演化
化学演化
生物学演化
生物 大分子
遗传信 息载体
前生物 系统
原始生 物系统
复杂先 进的生 物系统
生命起源的四种模式
➢ (1) 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前生命化学 演化
们肉体的元素可能是几十亿年前在恒星的热核 反应炉里产生的,曾经历过超新星爆发等种种 剧烈的天文事件。 ➢ 生命的种子也可能是天外来客播洒到地球上的, 这个听上去很科幻的假说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 科学家的认真对待。播种的使者可能是陨石、 彗星,甚至可能是地外智慧生命派遣的飞船。
➢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构成生命的基 本元素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元素是同一 的,所不同的是生命物质在长期演化进 程中具有了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