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2. 走近作者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生活。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

著有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水浒》。

3.相关资料 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

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

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自主学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趱.( )行 嗔.( )怒 虞.( )侯 恁.( )地 省.( )得 罗唣.( ) 怄.( )气 逞.( )辩 剜.( )口 聒.( )噪 面面厮觑.(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杨志拿着藤条,( )打去。

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

杨志( )。

只见两个虞侯和老都管( ),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3、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2)、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 (3)、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

《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 )为题材的长篇( )。

作者是( )。

【合作探究】 5、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全文的内容。

6、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7、杨志和晁盖等七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8、本文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9、杨志等人千方百计保护生辰纲,而晁盖等人则是想方设法夺取生辰纲。

那么,“生辰纲”到底该不该被晁盖等人夺走呢?说说你的理由。

【精读精练】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

其实热渴了,没奈何。

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

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

”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

”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

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

”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正是:诛求膏血庆生辰,不顾民生与死邻。

始信从来招劫盗,亏心必定有缘因。

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10、“老都管”这个人物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卖酒汉子、贩枣子客人的话对计策的成功实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11、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杨志怎样的心理?12、“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这句话表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特征?13、根据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上填出相关词句,使“回目”完整。

,吴用智取生辰纲。

【主题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约至二更以后,徐宁收拾上床。

娘子问道:“明日随值也不?”徐宁道:“明日正是天子驾幸龙符宫,须用早起五更去伺候。

”娘子听了,便分付梅香道:“官人明日要起五更出去随班;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

”时迁自付道:“眼见得梁上那个皮匣便是盛甲在里面。

我若赶半夜下手便好。

--倘若闹起将来,明日出不得城,不误了大事?且捱到五更里下手不迟。

”听得徐宁夫妻两口儿上床睡,两个丫鬟在房门外打铺,房里桌上却点着碗灯。

那五个人都睡著了。

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打呼,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次,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看看伏到四更左侧,徐宁起来,便唤丫鬟起来烧汤。

那两个使女从睡梦里起来,看房里没了灯,叫道:“呵呀!今夜没了灯!”徐宁道:“你不去后面讨灯等几时!”那个梅香开楼门下胡梯响。

时迁听得,从柱上只一溜.,来到后门边黑影里伏了。

听得丫鬟正开后门出来便去开墙门,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

梅香讨了灯火入来,又去关门,却来灶前烧火。

这使女便也起来生炭火上楼去。

多时,汤滚,捧面汤上去,徐宁洗漱了,叫烫些热酒上来。

丫鬟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叫把饭与外面当值的吃。

时迁听得徐宁下来,叫当值吃了饭,背著包袱,拿了金枪出门。

两个梅香点著灯送徐宁出去。

时迁却从厨桌下出来,便上楼去,从楼子边直踅到梁上,却把身躯伏了。

两个丫鬟又关闭了门户,吹灭了灯火,上楼来,脱了衣裳,倒头便睡。

时迁听得两个梅香睡著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

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

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麽响?”时迁做老鼠叫。

丫鬟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

”时迁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著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面,来到班门口,已自有那随班的人出门,四更便开了锁。

时迁得了皮匣,从人队里,趁闹出去了。

1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时迁怎样的特点和心理? ①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

②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著.....皮匣。

15、上文中,三次写到时迁的“溜”。

结合原文,说说这三次“溜”,分别由哪里溜到哪里? ①时迁溜.下来 是由 溜到 。

②从柱上只一溜. 是由 溜到 。

③溜.将下来 是由 溜到 。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写时迁两次用芦管吹灭碗灯,他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17、通读上文,说说作者主要表现了时迁的哪两个特点。

18、时迁是《水浒》中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你知道他的绰号吗? 【拓展提升】 19、古诗中有许多写“江水”或“河水”的句子,请你写出两句。

2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

21、《春江花月夜》中开篇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评论句中“生”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2、《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诸如晁盖、宋江、武松、李逵、杨志、林冲等。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个梁山英雄好汉的姓名,并简要概括这些英雄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梁山好汉姓名: 梁山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智取生辰纲 1、Z ǎn ch ēn y ú n èn x ǐng z ào òu ch ěng w ān gu ō q ù 2、劈头劈脑 无可奈何 气喘急急 3、容易出麻烦的地方;小生意,小买卖;明白,懂得 4、宋江起义 白话小说 施耐庵 5、大名府梁中书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在黄泥冈被晁盖等人劫走。

6、语言和行动描写: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 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表现了杨志粗暴蛮横的性格。

7、杨志:精明、谨慎、蛮横。

晁盖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形象。

8、智用天时:酷热天气;智用地利:选择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地点;智用矛盾: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智用计谋:“半瓢酒”。

9、说法一: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是正确的。

因为生辰纲是不义之财,是劳动人民的财富,它被用于封建官僚之间相互贿赂,人民将它夺回来是正确的。

说法二: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是不正确的。

生辰纲是一大笔财物,虽然它是贪官从农民大众那里掠夺来的,但贪官犯法,有衙门、朝廷来办理,而不应由农民采用“劫夺”方式解决。

如果那样,就等同于晁盖等人从劳动人民那里变相取得了几十万金银。

10、老都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他的顺应军汉的调解才使计策成功。

卖酒汉子的话起到激将法的作用;贩枣子客人的话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卖酒汉子假意推辞,消除疑心;贩枣客人从中调解,推波助澜;杨志妥协,终功亏一篑。

11、表现了杨志为人精细、做事谨慎的性格特征。

12、表现了杨志性格中有妥协权势的特点。

13、杨志失陷黄泥冈 14、①显出小偷的行动特征,显出时迁娴熟的技艺和高度的机警。

②事情已成功在望,时迁仍很小心,但也有几分得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