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胆道疾病
典型表现 进油腻食物、饱餐或体位改变后诱发 结石移位嵌顿胆囊管所致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 Mirizzi综合症
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较大结石压迫或嵌顿引起 造成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 临床上出现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或波动性黄疸
▪ 胆囊积液
长期嵌顿未合并感染 胆色素被吸收,分泌黏液性物质 胆汁呈透明无色(白胆汁)
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 1、分泌的量与成分:800~1200ml/日 胆汁酸与胆盐、胆固醇、卵磷脂、 胆色素及其他。
❖ 调节:神经内分泌因素 ❖ 代谢:胆固醇的存在形式微胶粒、球泡;
胆汁酸、胆固醇、卵磷脂相互依 存,呈Admirand三角关系。
微胶粒溶液区
胆固醇在 胆汁中呈 过饱和, 析出结晶
其他检查
口服法胆囊造影,有助于了解胆囊的功 能,已逐渐为B超所替代。
静脉法胆道造影已废弃不用。 术中、术后胆管造影,术中、术后胆道
镜检查均为了了解胆道系统内有无结石 残留、狭窄等病变以及进一步的处理。
第四节 胆石病(cholelithiasis)
概述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结合型(胆红素)
ß-葡萄糖醛酸酶
胆色素代谢鄣碍
(胆道感染) 非结合型(UCB)
Ca2+
结石形成(胆色素)
胆囊、胆管的生理功能
肝胆汁的分泌:肝细胞的分泌压为 30cmH2O;当胆道压力>30cmH2O有胆 血反流
胆囊的充盈:oddi括约肌造成的高压区 决定。总胆管内压为12cmH2O,胆囊内 压为10CmH2O,Oddi括约肌收缩时为 12~15cmH2O。
1.左、右肝管:左 水平、90度、>2cm 右 粗短、150度、0.7cm
2.肝总管:Φ=0.4~0.6cm、L=2~4cm 3.胆总管: Φ=0.6~0.8cm、L=7~9cm、
分四段 4.胆囊:分底、体、颈部
(囊性扩大--->Hartmann袋) 5.胆囊管: Φ=0.3cm、L=2~3cm、
Heister瓣、锐角汇入
第二节 特殊检查
B超:
由于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价廉等特点, 是目前胆道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诊断胆道结石的准确率达95%以上,鉴别黄 疸的原因准确率达93%-96%,还可诊断胆 道肿瘤、蛔虫、畸形等其他疾病。 明显的不足之处是诊断率依赖于检查者的经 验。
CT与MRI
可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 结石的分布,肿瘤的部位、大小,胆管梗阻 的水平以及胆囊病变等。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一、概述
胆固醇结石或混和性结石为主 女性常见,男女之比为1:3
二、病因(causes)
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改变
胆固醇过饱和状态
成核因子
黏液糖蛋白
胆汁流体力学改变
胆汁淤滞 沉淀下来
三、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
静止性胆囊结石(asymptomatic):
胆固醇的溶解和运输:
胆汁酸-卵磷脂-胆固醇:微胶粒形式运输 胆固醇-磷脂构成:泡,另一种形式 当胆固醇过饱和时,胆固醇就从泡中析
出结晶,形成结石
胆汁中的的胆红素:由衰老的红细胞的血 红蛋白分解后生成。使胆汁成黄色
胆囊的功能:
胆囊的浓缩:使胆汁浓缩5-10倍,每天排出的胆汁,大部分浓缩在 胆囊里面
胆总管的分段
1.十二指肠上段 2.十二指肠后段 3.胰腺段 4.十二指肠壁内段
85%---->共同通道(Vater壶腹、oddi 括约肌包绕、开口于乳头)
15~20%---->分别开口 返回
解剖异常或变异
肝管的变异: 右肝管的前支或后支汇入左肝管、肝总 管或胆囊管。
胆囊管的变异:平行于胆总管汇入右侧
跨过肝总管的前或后方汇入左侧
胆囊的变异:少见。
血管的解剖
胆囊动脉:正常 右肝A的分支、平行于胆
囊管(内侧)、浅支和深支 异常 左肝A、肝总A、胃十二指
肠A、肠系膜上A等 肝外胆管的血液供应:
左肝A、右肝A、肝总A、胃十二指肠A、胰 十二指肠上A 胆囊三角(Carot三角):
1.构成--->肝下缘、肝总管、胆囊管 2.内容物--->胆囊A、右肝A、副肝管 3.辩认标记--->胆囊淋巴结
常见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九节
解剖生理概要 特殊检查 胆石病 胆道感染 胆道肿瘤
肝内胆管(intrahepatic ducts)
一级支: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 二级支:右前支、右后支;左外叶支、
左内叶支 三级支:各肝段支
III II I
肝外胆道的正常解剖 extrahepatic biliary tract )
概述
流行病学资料
1981年以前,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色素结石多。 1983-1985年调查显示,胆囊结石高于胆管结石, 胆固醇结石多。
胆石分类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和性结石
按组成、颜色、 形状大小、质地、 剖面、发生部位、
X线显影否分类。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
占20~40%,终生无症状。
症状性胆囊结石(symptomatic) 症状出现与否和下列因素有关:
结石大小、部位 合并感染、梗阻 胆囊有无功能
主要症状(symptoms)
消化不良 胆绞痛 Mirizzi综合症 胆囊积液
▪ 消化不良
进油腻食物后出现 右上腹饱胀不适等 易误诊为胃病
▪ 胆绞痛(biliary colic)
胆囊收缩排空: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分泌功能:分泌粘液性物质,胆囊管阻塞的时候,可以形成白胆汁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80%的结合型胆汁酸在末端回肠被主动吸 收,其余没有被吸收的部分在回肠和结 肠内分解后被被动吸收。
少量的非结合型胆汁酸被吸收,部分随粪 便排出体外
Maki学说
胆道感染与胆管结石的关系:
MRCP又可显示肝内外胆道情统的形态,梗 阻情况,病变部 位,病变范围、 性质等。不足之 处在于有创检查, 可能有出血、胆 漏等并发症的发 生。
ERCP
可在直视下或通过 造影显示十二指肠 乳头、胰导管和胆 道系统的病变情况。
也可用于ENBD和 EST 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