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飘Ⅷ.俐刚2鲫酬s酬州盹。
9
穴会上,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已提上议事日程。
艺3我国冷链运输现状
在装备和技术方面,我国正在与国际接轨,冷o
≤近来,I副'I-媒体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颇有不敬藏箱在集装箱产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且开始配P之语,其中有些是针对我国冷链货物的,称我国的备自主研发的新型冷藏箱专用机组。
田
冷链物流目前“尚在襁褓之中”。
他们是从规模、设除标准不统一外,我国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最o
o施和设备及管理等方面来评价我国冷链运输现状大问题是人才和培训。
比如,出口新鲜蔬菜时,货主跚
的。
和货代往往不考虑季节和气温而直接装箱。
冷藏箱∞冷库是保障冷链货物(主要是冷藏和冷冻食虽有制冷机组,但其设计以保温为目的,不可能在
卜_叫
P品)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美国某咨询公司的短时间里使大批温度较高的货物降到规定温度,因尸
∞研究报告称,按中等收人人群的人均值比较,我国此在降温过程中货物容易变质。
由于冷链运输各环o冷库容量不到美国的1/8,冷藏卡车数量不足美国的节交接制度不完善,又缺乏标准和检查手段,货损≯
刃1/4;从总量上看,我国冷库容量不到美国的1/16,冷诉讼往往旷日持久。
实际上只要将货物在冷库里预0藏卡车数量不足美国的1/9。
此报告称.我国的冷链冷到规定温度,就可省去很多麻烦。
另一个在冷链
基础设施要在2017年接近美国的标准,至少需要投入l000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我国缺乏冷链货物的配送网络,这比建造冷库和添置冷藏卡车更重要也更困难,因为这不是物流公司单方面努力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冷链上下游各方通力合作,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特别是要统一冷链运输标准。
可喜的是,标准问题已受到各方重视。
在2008年9月召开的第2届中国食品物流安全暨冷链系统建设洽谈运输中常见的问题是,冷藏箱集卡或冷藏卡车司机在运输途中为节省燃油关闭制冷机组,到目的地附近再接上电源,这涉及常识问题,也反映出职业道德问题。
总而言之,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任重道远,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要在许多方面“补课”,千万不要在“襁褓”中就发育不全。
(编辑:张敏收稿日期:2008.09.10)
我国无缘起草任何一项国际标准的尴尬局面在2008年12月4日被打破。
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集装箱通信与识别技术委员会第16次会议上通过由我国提出的修订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的议案,并任命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包起帆主持这一工作。
早在2001年,上海港就开始对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的研究。
2008年3月10日。
“中海宁波”号班轮从上海港驶往美国萨瓦纳港,开始全球第1条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的运营。
中美集装箱电子标签航线开通后,包起帆带领科研团队及时起草《用于供应链监控的集装箱电子封条应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草案,2008年4月初,在德国汉堡举办的ISO集装箱标准会议上,包起帆又代表我国向大会申请建立新的国际标准。
2008年6月,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向ISO集装箱通信与识别技术
委员会提交由上海港起草的国际标准提案和标准草案《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子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