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8届中考语文4月模拟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一、基础知识累积(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6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应现实生活。
一幕幕戏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表达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和。
在我国,戏剧多称为戏曲.,具有丰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百花园中瑰丽的奇葩。
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艺术于一炉,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戏剧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
【乙】北京的京剧雍.容华贵,河南的豫剧高亢激越,江浙的越剧委婉优扬,河北的评剧通俗亲切,安徽的黄梅戏淳朴流畅。
【丙】它们与其他各类剧种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1. 按顺序依次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shù xián qǔrōngB. sù xián qǔ rōngC. sù xián qūrōngD. shù xuán qū rōng2. 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反应独树一帜B. 奇葩悲欢离和C. 一幕幕委婉优扬D. 淳朴流畅流连忘返3. 有读者认为材料中应补入下面一句:各剧种因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
你认为这句话应补在【甲】【乙】【丙】哪个位置上最为恰当? (2分)A. 【甲】B. 【乙】C. 【丙】4. 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国庆节前后,我国多地出现抢购买房的现象,以致一些不法商人乘机哄抬价格,许多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坚决打击不法行为,稳定房价。
B.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D. 杭州开展“两整一治”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5. 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
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路的体现。
B.“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胸中实无一策。
”这是《三国演义》中庞统“舌战群儒”的精彩话语。
C. “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柄九齿钉耙来战。
”这里所说的“那怪”就是后来的猪八戒。
D. 虎妞,《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0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
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
③岩穴:指隐士。
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
⑤孟津之河:黄河。
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
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每自比于.管仲釆贤俊于.岩穴B. 君.谓计将安出君.吴、楚之士C. 而.智术浅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D. 先主器之.不必采于昆仑之.山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A. 凡三往,乃.见。
于是,就B. 先主遂诣.亮。
拜访C.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D. 昔武王伐.纣。
讨伐8.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面描写。
B. “时人莫之许也。
”是一个倒装句。
C.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人可就见;不可曲致也。
(2)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第Ⅱ卷(共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0-11题。
(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髮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 诗中“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2分)11.“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12. 默写填空。
(每小题1分,共6分)(1)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2)通过《春望》中“▲,▲,”两句,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
(5)“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都借“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6)“烟”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烟”字的连续两句:▲,▲。
三、语言综合运用(5分)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
(2分)出席活动中某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①耳顺②垂髫③而立④不惑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2)作古诗获报酬。
(2分)汤姆创作一首五言律诗被《南方论刊》登载了,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
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3)读经书长知识。
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2018年3月18日)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
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此借据的格式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7题。
(13分)舞蹈的建筑(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建筑与舞蹈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2)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远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
如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了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建筑设计师大脑后,舞蹈元素运用在建筑中成为可能,一些“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
(3)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
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世界杯比赛场地,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
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4)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美国建筑设计师欧·盖里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
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绞缠在一起。
(5)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6)特别看重建筑设计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领域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
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
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
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14. 根据第(2)段的内容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3分)15.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16. 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17. 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一直”的表达作用。
(3分)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0题。
( 12分)野椿①那年春天,我到陕北乡村的一所中学教书,被安排在靠大门的一间南房里。
房不大,墙面被烟熏得有些黑,小缝隙很多。
东墙和教室相邻,因此,上课时间显得不太安静。
天渐暖,却是不开窗的。
严严实实的帘子,挡住了我的视线。
②一天早晨,太阳初升,我突然听到喜鹊的叫声,忙打开后窗,凉风吹来,全身顿感惬意。
这些年,喜鹊在此地近乎灭绝了。
孩提时对它的那种美好的记忆,而今却以一种忧伤的心境,再次被唤起。
我仔细看了,围墙与后墙之间的空地上,星星点点地长出些莫名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