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试题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试题

激励理论
de
案例分析
—信息1102 蔡姣行
具体案例
在一个单位,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单位的青年加以归类。

也就是说,把一些青年归入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一类,把另一些青年归入社交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一类,把第三类青年归入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一类,如此等等。

当这种作法被本单位青年知道以后,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而另一个企业的领导受到需要层次论的启发,在厂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干部和职工的需要。

经统计,全厂干部和职工提出了近千种需要。

对于不正当的需要并不给予简单的满足,而是加强教育。

在正当的需要中再划出合理和不合理的需要,对于不合理的需要还是进行教育的问题。

对于合理的需要又划分为能够解决的和暂时不能解决的。

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需要,要做解释工作。

在能够解决的需要中再划分为靠组织解决的和在组织帮助下自力更生解决的。

经过这样的划分之后,帮助解决了群众中的200余种需要。

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单位,在奖励先进时,给先进人物每人发了一个价值600元的景泰蓝花瓶。

领导人认为这个奖励够水平,但是得奖者认为自己得了个不能吃不能用的玩物,卖掉不合适,送人也不好,心里很不舒服。

因为该厂员工生活水平并不高,住房都很困难,还谈不上装饰房间的要求,显然对一个高级花瓶也就谈不上兴趣了。

上海有个工厂,在评先进时,准备改变过去发纪念品的奖励方式为发奖金。

在受奖人中有个女青工曾经因犯罪被劳教过,回厂后表现很好,被评为先进。

对她应该怎样奖励呢?厂领导认为这个女工需要的是用新的荣誉洗刷过去的历史,而不是金钱。

因而决定给她特制印有“先进工作奖”字的脸盆等纪念品,当众发给她,这个女工非常高兴。

她每天用印有“奖”字的脸盆洗脸,并默默告诫自己:“可不能掉队啊!”可见,把“钱”改为“物”对这位女工的目标价值大大增加了。

而其他受奖的工人,由过去一直发“物”改为发“钱”也很高兴。

具体分析
几个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的不同的激励方式产生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机械地搬用需要层次理论还是双因素理论等都必然要失败,而吸收理论的合理部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创造性吸收地加以运用,才是正确的做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满足需要。

(1)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不同层次的需要都具有激励的意义,所以,管理者必须探索出与各层次需要相对应的激励措施。

(2)满足高层次需要之前先满足低层次需要。

低层次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

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直接的意外事故或危机。

高层次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绝对必须的东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完全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可能产生。

所以,管理者应该首先保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3)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必须培养并满足高层次需要。

由于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并不必然导致高层次的需要的出现,所以,管理不应停留在满足员工原有的合理需要上。

但是有些管理者在管理中以为奖金和物质奖励在调动人们积极性上是万能的,以为一种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会自动产生另一层次更高的需要,
从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结果使个人需要系统的发展停滞不前,积极性不能健康持久地发挥,甚至使得很低层次需要畸变或恶性膨胀,并促使个人走向堕落。

第二、满足不同人员的需要。

每个人的需要状况(组成因素和发展水平)是各有特色的,所以管理者应该对每个成员的需要状况进行认真的了解,摸清他们需要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每个组织成员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第三,突出满足合理的主导需要。

要认真调查工作对象,看看他们当前的主导需要是什么并认真地进行分析。

如果这种主导需要是合理的(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那么,就要给以关心,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满足;如果这种主导需要是不合理的,或者虽然合理,但在目前条件下,经过努力也是难于实现的,就要及早给以引导、说明,使之逐渐形成新的主导需要。

第四、其他
(1)激励动机,必须同时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努力与工作绩效、绩效与报酬、报酬与需要。

(2)提高绩效到报酬的期望值。

根据VIE理论,工作绩效只是获得工作报酬的手段。

人们只有明确认识到工作绩效对于获得报酬所具有的肯定意义的条件下,才会去努力争取高水平的工作绩效。

因此,管理者应该对组织成员讲清楚,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会导致什么样的报酬。

奖酬办法越明确,越具体,组织成员所形成的动机就越明确、具体,因而强度也就越大。

(3)提高效价,采取合适的报酬
根据VIE激励理论,报酬的效价是影响激励量的关键因素。

人们只有在认为社会组织所许诺的工作报酬对自己具有一定意义的前提下才会为了获得这种报酬而主动地去努力工作。

务必要调查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奖酬,这样,奖酬才会对员工有诱惑力。

而当奖酬脱离了员工的实际需求时,会适得其反。

达不到应设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