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还是非常的浓厚的。每星期有两节美术课,学生对美术课的期待值很高。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用的资料图片不是很充分。所以,大部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

二、全册教材简析: 以造型部分为主,其实部分为辅,力求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美术工具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在活动中感受美术的乐趣。 (一) 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以知道观察入手,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以课本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造型、表现 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 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每一课都要准备一些范画,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老师的画,或者也可以是网上搜集的世界名画。制作课要预先准备材料及制作好的范样。 2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行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的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一、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行和时代性。 4、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5、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的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6、努力创造条件,配备必要的美术教育设备。 3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间起讫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6—2.22 1. 春天在哪里

2 2.23—3.1 2. 盛开的鲜花 3 3.2—3.8 3. 田园风光 4 3.9—3.15 4. 我的爱心卡 5 3.16—3.22 5. 折剪蝴蝶 6 3.23—3.29 6. 小画框 清明放假

7 3.30—4.5 7. 笔筒设计

8 4.6—4.12 8. 倒影 9 4.13—4.19 9.印印画画 10 4.20—4.26 10.纸版画人像 11 4.27—5.3 11.民间年画 12 5.4—5.10 12.闪闪的星星 13 5.11—5.17 13.美丽的丝巾 14 5.18—5.24 14.做香囊,迎端午 15 5.25—5.31 15.向日葵 16 6.1—6.7 16.夏天 端午放假

17 6.8—6.14 17.可爱的猫咪

18 6.15—6.21 18.潺潺的小溪水 19 6.22—6.28 19.我们画我们评 20 4 5

1. 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 交流,并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 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的表现春天。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 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找寻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每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魅力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省级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 (1)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适时点评、奖励。 (2)找一找最美的风景,说说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戏“小燕子”。 让学生在《小燕子》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结束美术课。 6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 (老师)平面或立体的拼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老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舞蹈、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综合材质的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验环节 (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2)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四、教学反思: 7

2. 盛开的鲜花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 难点: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回话工具材料。 (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范画、回话工具材料。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引导: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小结:鲜花美在形状和颜色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 (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 (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发现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 (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并动手尝试。 (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①通过点、线的疏密变化表现渐变色。 ②油画棒由轻到重地涂色表现渐变色。 ③平涂深色打底,用浅色由浓到淡地进行覆盖,表现出渐变色。 ④挑选出渐变的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依次平涂色彩表现出阶梯式的渐变效果。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 (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 (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 ①选择自己喜爱的鲜花,用渐变色的方法进行表现。 ②到室外去写生盛开的鲜花,灵活运用渐变色的方法表现鲜花。 5.评价与拓展。 8

(1)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丽的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 (3)总结: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四、教学反思: 9 3.田园风光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田园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先、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②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饿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成立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农村的田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园艺基地写生。)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