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曲
散曲
分期
一般以元仁宗延祐年为界,将元散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一.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王和卿二.平民及胥吏作家:马致远、白朴
三.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
后期乔吉、睢景臣【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张可久,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体制1、小令。
2、套数,3、带过曲
题材
1.愤世嫉俗:
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乔吉[折桂令]《荆溪即事》
2.叹世归隐和山水田园:
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乔吉[水仙子]《寻梅》3.言情寄恨:
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张可久[金字经]《春晚》
4.咏史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杂剧元代前期主要是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昂扬、明快的感受。
1.大都作家群
关汉卿A、社会公案剧《窦娥冤》B、爱情风月剧《救风尘》 C、历史剧,《单刀会》
马致远1)神道剧《黄粱梦》、《陈抟高卧》2)《汉宫秋》
王实甫《西厢记》
纪君祥《赵氏孤儿》杨显之《潇湘雨》王中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石子
章《竹坞听琴》
2,河北作家群
白朴1)《梧桐雨》2)《墙头马上》
(1)李文蔚的《燕青博鱼》《燕青射雁》(2)尚仲贤《柳毅传书》
(3)戴善甫《风光好》(4)郑廷玉《看钱奴》
3,山东作家群
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被称为“元代水浒戏双璧”。
李好古《张生煮海》武汉臣《老生儿》
4,山西作家群
(1)石君宝《秋胡戏妻》《曲江池》(2)李潜夫《灰栏记》(3)吴昌龄的西游戏
元代后期主要是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典雅,创作题材多为文人韵事和神道隐逸;宣扬伦理的题旨日益加强郑光祖、乔吉等。
郑光祖《倩女离魂》和《王粲登楼》《梅香》
秦简夫:《东堂老》、《剪发待宾》、《赵礼让肥》
乔吉《两世姻缘》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
杨梓《敬德不伏老》
二.戏曲
元代戏曲分为杂剧和南戏
南戏
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南戏的代表作《琵琶记》
高明《琵琶记》创作意图:“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三.诗文
元代诗歌
元代诗人群体
A、蒙古诗人与色目诗人
B、汉人诗人(原金朝治下的北方诗人)
C、南人诗人(原南宋治下的南方诗人)
元代代表诗人
前期:
契丹族诗人耶律楚材(《和移剌继先韵》)、理学家刘因(《白沟》)
中期:
“雅正”的文学思潮
元诗四大家:虞集(《挽文山丞相》)、杨载、范梈、揭傒斯
后期:
元末诗歌的写实倾向,王冕(《劲草行》)
杨维桢和“铁崖体”(《传舍吏》)
“铁崖体”的特征:七言歌行,多半是咏史、怀古之作,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眩人
耳目,受李贺影响很深。
萨都剌(《上京即事》)等少数民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