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中医用来治病的中药有些就是我们平常的食物,简便有效而无副作用。
夏令时节,暑湿偏重,暑热伤津耗气,湿毒蕴蒸肌肤,一些普通的瓜果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西瓜夏令主要水果之一。
中医常以西瓜皮(又称西瓜翠衣)、西瓜瓤及西瓜霜(将芒硝置入西瓜中,渗出的浆汁形成的结晶)入药。
性味甘,寒。
入心、胃、膀胱经。
功效解暑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降压。
可用于夏天热盛,汗出伤津,心烦口渴,小便短少。
对胃热牙痛、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疗效。
①夏天夹湿感冒:西瓜翠衣20克、生姜12克、鲜芦根20克、葱白3根,煎汤服用。
②小儿夏季热:西瓜翠衣15克、金银花10克、茯苓12克、太子参10克、扁豆花6克、鲜荷叶半张,煎汤服。
③热病伤津:西瓜汁适量,频频饮服。
④高血压:西瓜翠衣15克、决明子10克,煎汤代茶。
●甜瓜又叫香瓜、梨瓜,中医常用其子和果蒂治病。
性味甘,凉。
入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通大便。
可用于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①肠燥便秘:新鲜甜瓜子20克,嚼食。
②慢性阑尾炎:甜瓜子洗净晒干,炒黄研末,每次3-5克,每日2次。
●黄瓜黄瓜的果、叶藤、根可作为药用。
性味甘,凉。
入小肠、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
可用于胸中烦热、口渴、尿少、暑疖等。
①暑疖、烫伤:鲜黄瓜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即可。
②胸中烦热:鲜黄瓜去皮,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食醋、白糖适量,拌匀后稍等片刻,即可食用。
●枇杷其果实和叶均可入药,枇杷性味苦,平。
入脾、肺、肝经。
功效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可用于咳嗽痰黏,不易咯出,以及胃热口渴、呕秽等。
①肺热咳嗽:枇杷叶12克,鲜芦根25克,煎汤饮服。
②慢性支气管炎:枇杷叶100克、红糖250克,将枇杷叶洗净煎汤,一、二煎药汁相混浓缩,加糖收膏。
每次一匙,一日三次。
③胃热口渴:枇杷叶15克,石斛15克,煎汤饮服。
●甘蔗性味甘,凉。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下气,润燥。
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小便短赤、便秘及肺燥咳嗽等。
①热病伤津:甘蔗去皮榨汁。
雪梨50克,洗净去皮核取汁,两汁相合,加凉开水适量饮服。
②胃热呕吐:甘蔗汁半杯,生姜汁3-5滴和匀,每日饮用。
③醉酒:服用甘蔗汁。
●香蕉皮、果均可入药。
性味甘,寒。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凉血安胎等。
可用于暑热疖肿、热结便秘等。
①痈肿疖肿:香蕉皮30克、鲜蒲公英30克,捣烂外敷患处。
②大便干结:空腹吃香蕉1-2根,然后饮用淡盐水,有助润肠通便。
③高血压:香蕉皮30克、橘络5克,泡茶频服。
●梨性味甘,微寒。
入肺、胃经。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可用于热病津伤口渴、热痰咳嗽、便秘等症。
①热病津伤口渴:鲜梨洗净,去核,捣烂取汁,慢慢含咽。
②支气管炎(津伤肺燥型):梨60克、川贝母5克,加水少量,炖服。
每日一次。
③肺热咳嗽有痰:鲜梨100克、鲜白萝卜100克,洗净榨汁,将两汁搅匀服用,每日2次。
●桃性味甘,酸,温。
入肝、大肠经。
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降压。
未成熟的桃干果称为碧桃干,可用来止汗、止痛;桃核去皮就是中药桃仁,可活血化淤、润肠通便。
①肠燥便秘:食新鲜桃子150克,每日一次。
或用桃仁12克,水煎,加蜜调服。
②盗汗、虚汗:碧桃干10克,水煎服用,每晚服一次,一般1-3次即可止汗。
③血淤闭经: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18克,水煎饮服。
④高血压:每天早晚各吃一次鲜桃,每次1-2个。
●猕猴桃猕猴桃品种有40多个,以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为佳。
猕猴桃性味甘、酸,寒。
入脾、胃经。
功效清热止渴,消痈通淋。
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妇人乳痈、脱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症。
①热病伤津:新鲜猕猴桃适量服用。
②湿热带下:猕猴桃根30-60克,椿根皮15克,加水煎,日服2次。
●葡萄葡萄的果、根、茎、叶均可入药。
性味酸、甘,寒,入肺、肾、脾经。
功效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补血安胎。
可用于津伤口渴,心烦、尿赤、胃纳不佳、血虚心悸等症。
①胃热津伤:食用新鲜葡萄。
②关节扭伤:鲜葡萄根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荸荠荸荠洗净去皮蒂即可药用。
性味甘,平。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
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食少、便赤便秘、肺热咳嗽等症,另外对湿热黄疸、肾炎水肿、部分眼疾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①热病伤津:鲜荸荠150克、雪梨100克、甘蔗一段(50厘米),洗净取汁饮服。
②肺热咳痰:鲜荸荠60克、海蜇皮30克,加水少量,炖服。
③湿热尿少:荸荠30克、车前草20克、茵陈蒿15克,水煎服。
④视力减退:荸荠100克、羊肝100克、加入少许调料和适量的水,炖服。
⑤咽喉肿痛:荸荠搅汁饮用,每次120克。
●橄榄性味甘、酸,平。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消积。
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咽痛、咳嗽有痰。
①咽痛(慢性咽炎):用橄榄放在嘴中,咀嚼后慢慢含咽。
②食积不化:橄榄15克、神曲12克,煎汤饮用。
③醉酒:鲜橄榄适量,生吃或煮茶喝。
④过敏性皮炎:鲜橄榄捣烂绞汁搽患处(有化脓溃烂的可用渣敷之),每日数次。
或鲜橄榄叶适量,洗净煎汤洗患处。
(彭康陈学敏陈芳)数千年来的中医饮食文化强调全面膳食和审因用膳相结合。
所谓全面膳食,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要求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以及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
另外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审因用膳。
中医认为,食物与药物同源,二者均属于天然产品。
很多中药既是药物也是食物,难以截然分开。
中医经常单纯使用食物或药物或食药结合进行营养保健,成为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点。
食物本身有偏颇之性,有阴有阳,有热有寒,因而在食物搭配和制备方面,按照传统的中医饮食营养观,应调其偏性以保持平衡,如食用韭菜助阳类菜肴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
选二十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药食同源的食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功效。
粮食类:一、“五谷之贵”惟小麦,养心安神止虚汗:小麦是北方人的主食。
中医认为,小麦性味甘平,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清热除烦、止汗除蒸的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人认为“小麦秋种冬长,春生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并说:“陈者煎汤饮,止虚汗”。
“妇人脏躁”,心血不足,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呵欠连连、喜悲欲哭(相当于更年期综合征)者,可用小麦与大枣、甘草同食,体虚自汗、盗汗者,宜用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嫩麦,淘洗时漂浮于水面)与黄芪、大枣同煎汤服。
用生麦芽煎汤内服,还可用于产妇回乳。
二、薏苡仁健脾又除湿薏苡仁又称苡仁、薏米。
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水除湿,健脾止泻,其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
除治腹泻用炒苡仁外,其他均用生苡仁。
苡仁煲粥,有祛风湿、消水肿、止痹痛的功效,可治水肿、风湿关节痛;与红枣、糯米煮粥,更清香可口;与绿豆、红枣煮沸取汤,又是解暑好饮料。
因为薏米营养丰富,所以常用于久病体虚者或病后恢复期。
对老人、儿童均是好的药用食物。
三、绿豆能清暑解毒绿豆被李时珍盛赞为“济世良谷”。
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
功能消暑止渴,清热除烦。
李时珍称其能“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疽疮肿,汤火灼伤……水调服,解诸菌毒。
故用绿豆制作的饮料,既能清热解暑,又能清热解毒。
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绿豆的皮称做“绿豆衣”。
将绿豆皮晒干做成枕,名“绿豆枕”,可明目、清脑、降血压、治头痛。
四、大豆本为“豆之王”中国是“大豆的故乡”。
大豆有丰富的营养,故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大豆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宽中,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对于不是人人都适合喝牛奶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大豆中还没有添加三聚氰胺),将本品磨浆煮沸,就成为了营养丰富的早餐—豆浆。
豆浆能补虚清火利水化痰。
长期饮用豆浆可以预防贫血、低血压、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对孕妇还有促进泌乳的作用。
每天的适用量:成人200-400毫升,儿童200毫升。
蔬菜类:五、黄花菜是“忘忧草”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忘忧草。
中医认为黄花菜能养血止血,利湿宽胸。
本品水浸洗净后,宜煎炒熟食,有养血补虚的作用。
与肉炖食可补虚下奶,治贫血。
黄花菜还能够调畅情志,古人云:“百合蠲忿,萱草忘忧”,故情志不舒、烦热少寐者可常食黄花菜。
六、十月萝卜“小人参”民间流传着“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谚语。
白萝卜可助消化,增食欲,还含有一定量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利大便。
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凉,能消食化痰。
下气宽中。
以萝卜加冰糖或蜂蜜炖食,可治疗肺热之咳嗽痰黄。
七、百合润肺又安神百合白如凝脂,润似琼玉,醇香可口,营养丰富,为滋补妙品。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性微苦,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其补益而兼清润,补无助火,清不伤正,内有虚火之衰弱者最宜。
鲜百合30克煮汤,睡前服可安神助眠。
与杏仁、糯米同煮粥,有助于改善咳嗽、咽干的症状。
八、生姜解毒又防病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生用能发散风寒,熟用能温中和胃。
古医籍还记载,姜汁可解药毒、解毒蕈诸物毒、解食野禽中毒,尤善解中药半夏之毒。
胃寒疼痛,可煎饮生姜,加红糖调匀,有暖胃祛寒作用。
九、补中益气数山药山药味甘性平,能健脾补肺、益精固肾。
其补而不腻,香而不燥。
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
山药食用,烹可为肴,碾粉蒸可为糕,多做甜食;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轧细过箩煮粥喝。
山药配黄芪能固表益卫,补中益气,利水消肿;配茯苓,用于病后气弱,年老体弱之调养尤为适宜。
十、冬瓜利水又减肥冬瓜味甘淡,性微寒。
功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
因其含糖量低,水分含量较高,能利水消肿,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肥胖病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冬瓜中含钠量较低,是肾病、浮肿病人理想的蔬菜。
可用本品煮汤,或加鲤鱼、赤小豆煮汤食,勿放佐科。
十一、“素中之荤”黑木耳木耳是一种食用真菌,性味甘平,有凉血止血、和血养荣的功效。
又因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而被誉为“素中之荤”。
用于滋补健身,可先将木耳用温水浸发,洗净杂质后,配于荤素菜中烹调常食。
也可用于疾病食疗,如妇女病后及产后血虚、血瘀诸证,可常吃木耳炖红枣、木耳冰糖水。
果品类:十二、山楂活血消食积山楂,又叫“山里红”、“胭脂果”,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除鲜食外;它还可制成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山楂酒等。
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积,散瘀血。
多用于消化不良的泄泻,又长于消肉积。
十三、枸杞延年又养颜枸杞子是一种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的保健食品。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筋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枸杞子味甘性平,与菊花配伍,泡水代茶饮,可以滋阴明目,清除肝火;与何首乌配伍,泡水代茶饮,能补肝肾,乌须发;每日嚼服20克枸杞子,能滋阴养颜。
十四、“木本粮食”属大枣大枣自古被列为“五果之一”,素有“木本粮食之称,“北方大枣味有殊,既可益气又安躯”,是古人对枣的营养及医疗价值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