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添加剂
一.添加剂的原料
5、面包改良剂,添加到面粉中,使面包的内部组织结构细腻,气泡均匀,从而加工出来品相很好的面包。
面包改良剂在西方国家被广泛的应用,我们国家的面粉品质本身不能满足加工面包面粉添加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目前在面粉上使用的添加剂有很多种:
1、增筋类面粉添加剂,俗称面粉增筋剂,主要成分是VC等,提高面粉的筋度,使面粉可以满足生产拉面、水饺等高档面条的需要;
2、面粉增白剂,也就是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其主要化学物质是过氧化苯甲酰,也就是俗称的“面粉增白剂”。
该种物质具有强氧化作用,加快面粉的后熟,使面粉常温下需要半个月的后熟时间缩短为3-5天,它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为白色。
这就是为什么叫面粉增白剂的原因。
3、面粉品质改良剂,可以全面的提高面粉的品质,使面粉从筋度、延伸性、稳定性等指标都可以满足高档面制品生产的需要;
4、面粉减筋剂,可以破坏面粉的筋度,使面粉可以用来生产饼干、桃酥等不需要筋度的食品。
的需要,必须添加面包改良剂才可以生产出合格生产面包。
二.粉添加剂的行业概况(世界和中国的基本生产情况发展趋势)面粉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个分支,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工作始于1973年,面粉添加剂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始于
80年代引入的增白剂,到现在GB2760-1996共批准使用食品添加剂22大类1700余种,GB14880-94批准使用的营养强化剂76种,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据相关资料,对小麦粉处理剂的使用,FAO/WHO规定了36种,日本批准使用4种,而我国则为10种左右。
面粉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因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而对面粉或其制品有不同的作用, 可归结为三个类型:增白剂、品质改良剂和营养强化剂。
增白剂,也称漂白剂。
主要包括某些氧化性很强的物质,象过氧化苯甲酰等。
通过加入这些物质,使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氧化,达到使面粉色泽变白的目的。
品质改良剂,主要包括氧化剂、还原剂、乳化剂、酶制剂、增稠剂、发酵促进剂、无机盐等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强化或弱化面筋、改善面制品的组织结构、防止老化、调整面粉中酶活性及发酵特性等作用。
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三大类。
添加此类物质可以补充面粉的营养不足,提高营养水平或满足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美国最早于1908年就制订了有关食品安全的食品卫生法。
美国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约2700种,面粉中使用的有漂白剂、氧化剂和营养添加剂三类。
日本于1947年制定了食品卫生法,由厚生省负责管理,共批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大约1500余种,其中合成添加剂尚不足400种。
欧共体1974年成立的“欧共体食品科学委员会”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审批、应用与管理,批准使用的主要有氧化剂、还原剂、酶、乳化剂、酸化剂及酸度调节剂、漂白剂
我国在面粉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状况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工作始于1973年,1995年10月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到1999年共批准使用食品添加剂22大类1500余种。
三.添加剂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面粉添加剂,有效成分过氧化苯甲酰(BPO),学名叫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它是我国八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面粉增白剂主要是用来漂白面粉,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
面粉增白剂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
英文名称:benzoylperoxide;benzoylsuperoxide
别名:过氧化苯甲酰,简称BPO。
危险标记:12(有机过氧化物)
主要原料:过氧化苯甲酰。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催化剂,油脂的精制,蜡的脱色,医药的制造等
物理特征
熔点:103℃(分解)
溶解性: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
密度:相对密度(水=1)1.33稳定性稳定
面粉增白剂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使双氧水与30%液碱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溶液,再与苯甲酰氯反应而得。
反应在0℃左右进行,温度过高则引起双氧水分解,苯甲酰氯也易水解生成苯甲酸而影响收率。
将生成物析出的过氧化苯甲酰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工业品的过氧苯甲酰含量可达99%(二级品),熔点102-106℃。
面粉增白剂的作用机理
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水和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释放出活性氧来氧化面粉中极少量的有色物质达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同时生成的苯甲酸,能对面粉起防霉作用。
主要用途
面粉增白剂目前是许多国家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也是我国面粉加工业普遍使用的品质改良剂。
四.面粉添加剂上下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