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级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5995篇)

二级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5995篇)

2019年国家二级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就施工索赔的目的而言,施工索赔包括( )。

A、物价上涨索赔和业主违约索赔B、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C、拖延付款索赔和不可抗拒因素索赔D、特殊风险索赔和业主风险索赔>>>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工程索赔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按索赔目的分类,工程索赔分为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按索赔的合同依据分类,工程索赔可分为合同中明示的索赔和合同中默示的索赔。

根据索赔事件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工程索赔分为:(1)工程延误索赔。

(2)工程变更索赔。

(3)合同被迫终止的索赔。

(4)赶工索赔。

(5)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索赔。

(6)其他索赔。

2.建设项目综合指标一般以项目的( )表示。

A、综合生产能力单位投资B、单项工程生产能力单位投资C、建筑安装工程费用D、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建设项目综合指标一般以项目的综合生产能力单位投资表示,如"元/t" 、"元/ kW"; 或以使用功能表示,如医院床位"元/床"。

3.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报价程序中,确定基础标价的紧后工作是( )。

A、标书编制B、选择报价策略调整标价C、招标文件研究D、计算投标报价>>>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报价程序中,确定基础标价的紧后工作是选择报价策略调整标价。

4.设备运杂费通常的构成不包括( )。

A、运费和装卸费B、包装费C、废品损失费D、设备供销部门的手续费>>>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设备运杂费是指国内采购设备自来源地、国外采购设备自到岸港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发生的采购、运输、运输保险、保管、装卸等费用。

通常由下列各项构成:1)运费和装卸费。

2)包装费。

3)设备供销部门的手续费。

4)采购与仓库保管费。

5.按成本计算估价法,非标准设备的原价的组成不包括( )。

A、材料费B、专用工具费C、外购配套件费D、临时设施费>>>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按成本计算估价法,非标准设备的原价由以下各项组成:1)材料费。

2)加工费。

3)辅助材料费。

4)专用工具费。

5)废品损失费。

6)外购配套件费。

7)包装费。

8)利润。

9)非标准设备设计费。

10)增值税。

6.措施项目清单编制中,下列适用于以“项”为单位计价的措施项目费是( )。

A、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B、超高施工增加费C、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D、施工排水、降水费>>>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措施项目费用的发生与使用时间、施工方法或者两个以上的工序相关,如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非夜间施工照明,二次搬运,冬雨季施工,地上、地下设施和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等。

但是有些措施项目是可以计算工程量的,如脚手架工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撑) ,垂直运输、超高施工增加,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施工排水、降水等,这类措施项目按照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方式采用综合单价计价,更有利于措施费的确定和调整。

措施项目中可以计算工程量的项目(单价措施项目)宜采用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的方式编制,列出项7.对总概算投资超过批准投资估算( )以上的,应查明原因,重新上报审批。

A、3%B、5%C、8%D、10%>>>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审查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生产能力等)、建设标准(用地指标、建筑标准等)、配套工程、设计定员等是否符合原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立项批文的标准。

对总概算投资超过批准投资估算10%以上的,应查明原因,重新上报审批。

8.对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 )。

A、核准制B、责任制C、审批制D、备案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不再进行投资决策性质的审批,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或登记备案制。

1)核准制。

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的项目时,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

2)备案制。

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9.解决合同争议的常用的、有效的方式是( )。

A、和解与调解B、调解和仲裁C、和解与仲裁D、调解和诉讼>>>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和解与调解是解决合同争议的常用和有效方式。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和解是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后,在没有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合同当事人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商谈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和解方式简便易行,有利于加强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协作,使合同能更好地得到履行。

调解是指合同当事人于争议发生后,在第三者的主持下,根据事实、法律和合同,经过第三者的说服与劝解,使发生争议的合同当事人双方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公平、合理地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10.对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而言,( )是监督、检查执行定额标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测算造价指数及审查招标工程招标控制价的重要依据。

A、设计概算B、预算定额C、综合概算D、施工图预算>>>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对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而言,施工图预算是监督、检查定额标准执行情况、测算造价指数以及审定工程招标限价(或标底)的重要依据。

11.关于建筑工程联合承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型建筑工程或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B、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C、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高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D、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建筑工程承包的知识点1.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2.大型建筑工程或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

3.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

4.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12.根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 )。

A、5%B、10%C、15%D、20%>>>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预付款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 ,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

13.关于Partnering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artnering协议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协议B、Partnering模式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承发包模式C、Partnering模式特别强调工程参建各方基层人员的参与D、Partnering协议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选项A错误,Partnering协议并不仅仅是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双方之间的协议,而需要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共同签署,包括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主要的分包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主要的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

选项B错误,Partnering模式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模式,它通常需要与工程项目其他承包模式中的某一种结合使用。

选项C错误,Partneririg模式的实施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和组织界限,因而工程项目参建各方高层管理者参与以及在高层管理者之间达成共识,对于该模式的顺利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选项D正确,Part14.从各阶段的控制重点可见,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关键应把握的环节中不包括的是( )。

A、决策阶段做好投资估算B、施工阶段强调限额设计C、招标投标阶段重视施工招标D、施工阶段加强合同管理与事前控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1.项目决策阶段: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特别是从工程规划阶段开始,预先对工程投资额度进行估算,有助于业主对工程建设各项技术经济方案做出正确决策,从而对今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仅次于决策阶段影响投资的关键。

为了避免浪费,采取方案比选、限额设计等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力措施。

强调限额设计并不是意味着一味追求节约资金,而是体现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保证设计科学合理,以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对设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工程造价层层限额把关,以实现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15.概算指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工程概况B、工程造价及费用组成C、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质量指标D、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工料消耗指标>>>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概算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

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地点、时间,工程各部位的结构及做法等;(2)工程造价及费用组成;(3)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工程量指标;(4)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工料消耗指标。

16.下列关于合同成立与生效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合同在成立后,立即产生法律效力C、合同成立的判断依据是承诺是否生效D、合同依法成立之时,就是合同生效之日,二者在时间上是同步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的意见。

合同成立的判断依据是承诺是否生效。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通常情况下,合同依法成立之时,就是合同生效之日,二者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但有些合同在成立后,并非立即产生法律效力,而是需要其他条件成就之后,才开始生效。

17.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建筑产品所需某材料的不可避免损耗量为0.90kg,已知该材料的损耗率为7.20%,则其总消耗量为( )kg。

A、13.50B、13.40C、12.50D、11.60>>>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总消耗量=材料消耗净用量+材料损耗量;材料损耗率=(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 x 100% (即: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率) ;材料净用量=0.9/7.2%;总消耗量=0.9/7.2%+0.9=1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