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相关知识整理
临床遇到一些痛风的病人,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关节非常痛,到医院就诊,用了降尿酸的药物,关节疼痛的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大家知道,痛风是一个原因比较明确的疾病,它是由于体内、外各种原因使得身体内的尿酸升高了,超出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这些尿酸就会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皮肤、血管等地方。
这些尿酸的结晶就会刺激身体里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种细胞是在身体内负责清理垃圾、排除细菌等工作的主要细胞。
它们在清理垃圾时会放出很多细小的分子,这些分子可以使得人体内局部的组织肿胀、发红、发热和疼痛,即医生们通常所说的炎症反应。
在细菌感染的时候,这种局部的炎症反应可以呼唤、募集到更多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过来帮忙,消除感染。
但是痛风的时候刺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不是感染的细菌,而是尿酸结晶,只不过这些细胞将尿酸结晶误认为是细菌而已。
而这些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并不能帮助清除尿酸结晶,它们过来只能“帮到忙”,即加重炎症反应,因此痛风病人在急性期,那是相当痛的。
体内如何清除尿酸呢?体内尿酸的清除还要靠肾脏来清除。
但是,肾脏清除尿酸的能力有限,而且只能清除血液里的尿酸,不能直接清除组织、肌肉、血管,尤其是关节内的尿酸。
由于长期的积累,在身体内的各个组织内储存了大量的尿酸,因而清除尿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有些病人,开始出现骨关节的疼痛,他们也没当回事,因为痛几天就好了,但是他们疼痛的频率增加,由一年痛一到两次,增加到四到五次。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尿酸结晶在身体内产生炎症反应后,也会自动启动一些抗炎症反应,因此有些病人急性关节疼痛过几天后,可以自动缓解。
但是由于尿酸高的基础仍然存在,身体内外一有风吹草动,炎症和疼痛的症状将再度折磨患者。
也有一些人,关节疼痛难忍的时候,才去看医生,一旦医生用药后不痛了,就觉得无所谓了。
他们又恢复了往日那种时不时“酒肉穿肠过”的生活,但忘记了“尿酸体内留”害处,因此埋下了“酸高易结晶”病根,从此“关节难安生”了。
由此可见,对于痛风患者来讲,痛风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而体内的尿酸过高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尿酸不高,自然不会有尿酸的结晶,也就不会有临床上痛风的症状了。
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病人的时候,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止痛,第二是降尿酸。
止痛当然很重要,要不然患者被疼痛折磨,不能忍受。
但是,同时不能忽视根本问题,即降尿酸的治疗,只有尿酸降到正常了,才会从根本上降痛风治疗好。
但是,在急性期止痛是主要的,降尿酸是次要的。
因此,在急性期,医生们通常给一些消炎药,如秋水仙碱、激素以及布洛芬、扶他林、西乐葆等。
而在急性期过后,降尿酸就成为主要问题,可以用别嘌醇、丙磺舒、苯溴马隆等,但是要注意的是,也不是尿酸降得越快越好,这是因为对于长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在其肌肉、皮肤、血管、
器官以及骨骼内都沉积了大量的尿酸,而血液中的尿酸降低了,组织中的尿酸必然向血液转移,这时就很容易打破关节中尿酸的浓度平衡,而使得尿酸容易在关节等组织中产生结晶,从而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血中和关节中的尿酸浓度降低,使得关节中的痛风石融化,大的痛风石变成了小的痛风石,而小的痛风石就更容易从关节的软骨上掉下来,就好比雪天冰挂遇到天气变暖时,冰挂就会融化,掉下来一样(见下图)。
这些从关节软骨上掉到关节中的痛风石,损伤关节的细胞,从而诱发痛风。
尤其要强调的是,痛风这个病基本上都是由于我们的生活改善了,吃多了含有嘌呤的食物所致,即“病从口入”。
如海鲜、动物内脏含有
造成关节和肾脏的损害,在关节、肾脏、输尿管、皮肤等部位产生痛风结石,长期的高尿酸血症还会导致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可以说“后患无穷”。
高尿酸对机体的损伤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只是检查中发现血尿酸增高,但是并不感到任何的不舒服。
但是随着身体里的尿酸盐积聚越来越多,所谓“积重难返”,再加上饮食上的不注意,就会表现出关节肿痛。
因此,如果痛风患者只在关节疼痛时止痛,而没有从根本上将多年积聚下来的尿酸彻底排出,必然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
痛风的治疗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止痛消炎,第二个阶段是在间歇期和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疗。
很多患者治疗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其实第二阶段的降尿酸才是最关键的,但又是最难坚持的。
因为这个阶段要求使用降尿酸药物把尿酸水平控制在327μmol/L以下,治疗时间较长,期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量,并且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很多患者就是怕麻烦,不能坚持,有的则认为不痛就不需要吃药,有的则担心长期吃药会有副作用。
因此作为患者需明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痛风是一个慢性疾病,所谓“慢病需慢治”,因此思想上需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第二,了解了痛风的发病原理后就会明白,痛风的急性发作只是一个表明征象,我们就像看到冰山一角,这时更要注意隐藏在水面下面的巨大冰山,因此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在不痛的时候仍需治疗。
.第三,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别嘌醇、丙磺舒、苯溴马隆等,临床上对它们
痛风发作的间歇期食物如何选择?
在缓解期,膳食要求是给以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
蛋白质每日仍以不超过80g为宜。
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有限量地选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其中的肉、鱼、禽类每日用60-90g,还可将肉类煮熟弃汤后食用。
扁豆、黄豆以及菌藻类等蔬菜可少量选用;另外可自由选用含嘌呤很低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痛风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些什么呢?
1. 避免饮酒酒精在体内会代谢为乳酸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同时酒精本身会促进ATP分解产生尿酸,故患者须禁酒,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必需饮酒时可饮少量红酒。
咖啡及茶则无限制,多喝水则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及避免尿路结石。
2. 避免高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150mg以上)
所有动物肝脏﹝例如肝、肾、脑等﹝、猪肠、浓肉汁。
鱼贝类:白仓鱼、鲢鱼、带鱼、海鳗、沙丁鱼、牡蛎。
所有贝壳类、干贝、小鱼干等。
蔬菜类:豆苗、黄豆芽、芦笋、紫菜、香菇、野生蘑菇等。
第二类含嘌呤中等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25-150mg) 肉类:鸡肉、猪肚、牛肉、羊肉、鸭肠、猪肾、猪脑、肉丸。
鱼虾类:草鱼、鲤鱼、虾、鲍鱼、鲨鱼、鲤鱼、鳕鱼、鲩鱼、鱼翅、螃蟹。
蔬菜类:菠菜、椰菜、枸杞、四季豆、豌豆、蘑菇、竹笋、海带、银耳、花生、腰果、栗子、莲子。
3. 豆类可以吃
豆类一般可以吃,除非它确实曾引起过您的痛风发作。
统计发现,
在所有引起痛风发作的诱因中,以啤酒最为常见﹝占60%﹝,其次
为海产﹝18%﹝,内脏食物﹝14%﹝,而豆类制品则几乎很少引起发作﹝2%﹝。
同时根据以前国内、日本及美国所检测:豆类的嘌呤含量除干黄豆外含量都很低,但黄豆的嘌呤含量其实比数十种海产、内脏低许多。
另所有五谷根茎类皆可食用,蔬菜类除去晒干香菇、紫菜类,干水果则无禁忌。
此外应避免大量食用果糖及维他命C。
4. 适量饮水
每天要喝2,000ml以上的水分,增加尿量,以利于尿酸的排泄。
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食后立即饮大量的水,这样会冲淡消化液和胃酸,影响食欲和妨碍消化功能。
饮水最佳的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上和清晨。
晚上指晚餐后45分钟至睡前这一段时间,清晨指起床后至早餐前30分钟。
许多人平时喜欢饮茶,痛风患者可以用饮茶代替饮白开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铁的吸收。
别外,茶中的鞣酸尚可与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蛋白。
所以如果餐后立即饮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等。
较好的方法是餐后1小时开始饮茶,且以淡茶为宜。
5. 痛风患者应选用什么样的蛋白质?
由于蛋白质在体内具有特殊作用,摄食过多蛋白质,也可使内生性尿酸增加,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
痛风病人应主要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的蛋白部分。
因为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能够提供组织代谢不断更新的需要,又含嘌呤甚少,对痛
风病人几乎不产生不良影响。
但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
6. 痛风患者应选用什么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痛风患者应供给足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还有含有较多钠、钾、钙、镁等元素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蔬菜每天1000g,水果4~5个。
7. 痛风患者在食品的烹调方法上,应注意什么?
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将肉食先煮,弃汤后再行烹调。
此外,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亦应尽量避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