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南昌工程学院 严鹏
1.南昌市古村落的背景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南昌市古村落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变迁的步伐中,如何保护抢救已经极其有限的古村落以及周边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

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有的部分遭到损坏,有的则年久失修;有的新旧相杂、不伦不类,有的因无人居住或产权归属等问题正呈颓败之势。

古村落的环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急剧变迁,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古建筑甚至处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境地。

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下,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南昌市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构架
2.1全面开展南昌市范围内古村落的普查
弄清南昌市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分布、现状及保护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重建设轻保护,拆掉了很多可以不拆或本不该拆的古建筑,因此,有必要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公布保护名单,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保护。

古村镇分布地区广,民族与地域条件各具特色,须分别对待,依据不同的情况、价值的大小、完整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

通过文化遗产普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2.2分析南昌市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2.3制定相关对策
a.加强法规建设:加强法规建设,尽快起草制订专门的保护法规。

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全适合古村落建筑保护,为便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必要考虑制定适用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专门法规或政策,
并鼓励村民自行订立文化遗产保护的乡规民约。

古村落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必须逐步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使相关部门有法可依,以尽快制止不加甄别的随意拆除、改造有历史价值古村落行为的蔓延,引导地方及时调整新农村建设中只重建设、改造,不重保护的政策,制止建设性破坏,引导古村落的发展科学、有序进行。

b.深入开展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古村的一切都要以保护为核心和基础,使古村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不可再生资源。

所以必须宣扬古村保护知识,让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古村落。

比如,可以把古村制作为精美的杂志,编辑古村保护报刊,建立古村记者机构等,对古村进行定期的采访和杂志出刊,既宣传了古村,又宣扬了古村文化,使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古村,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素质和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使人民对古村落悠久历史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了解。

这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传播,使更多人到古村参观,提高了经济收入,使得古村的发展有更多的经济扭转,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措施。

c.加大古村落保护维修资金的投入: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

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的投资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是远远不够的,它应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相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困难更大,保护级别差距大、数量众多,维修任务重,资金的匮乏,使得许多珍贵文化遗产都已到了岌岌可危、濒临灭绝的地步,因此要不断增加农村的资金投入,合理利用民间维修力量与维修传统工艺,以便于有技术力量的地方工匠从事维修保护工程,及时维护文物建筑,另外古村旅游以“古村风貌、农民生活、乡土人情、建筑特色”为主要资源,是农业与旅游共同促发展的最佳结合,是推进城乡统
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所以应该是政府投入的重点,在提高居民生活的同时更好的保护了古村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

d、培育优良民风民俗。

现代化的发展必定与乡村环境的独特性形成鲜明对比。

乡村文化原滋原味的特色必定是城市人民的巨大需求,为此,村干部应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培育优良民风民俗,并加以传播。

鼓励当地村民组织古村的传统节日,村里可制定属于本村的节日,并规定一个每年的举行时间。

在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发扬和传承了该村文化,是保护和发展古村落的较好方法。

由于古村文化的本土性,可以把本村的活动向城市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该村文化。

e、开展特色文化节。

以进贤县为例,进贤戏曲有很深厚的文化历史。

进贤古称钟陵,地处交通要津,水、旱交通都很方便。

南来北往的行商旅客,官员文士常驻足于此,因此本地戏曲也随之兴盛起来,而且外地剧团也常来演出,互相学习借鉴,大大地丰富了进贤戏曲舞台的演出活动。

进贤戏曲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木偶戏(俗称傀笼子戏)、板凳戏、马灯戏、茶灯戏、三角班、半班戏、高脚戏、赣剧、南昌采茶戏、京剧、抚州采茶戏等,其剧种繁多。

倘若每年能举办有进贤特色的文化节,将进贤戏曲广泛传播,进贤戏曲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除此之外,进贤还有很深远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派系众多,百味杂陈,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不可比拟的。

而湖区饮食文化又自当别具一格,成为江南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进贤饮食文化源于湖区,无不打上水乡的烙印,散发出原汁原味的本土气息。

如果每年政府能够号召各村村民举办以进贤饮食文化为特色的“美食节”,如“美食一条街”,进贤饮食文化必定能够得到广泛弘扬。

当地政府应该设立当地文化研究所,研究当地的乡土人情、风俗文
化,不能让这些古村落的本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的包围下瓦解。

所以制定属于该古村落的特有节日,在节日里可以用各种表演方式来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样能很好地宣传、发扬和保护古村落的文化,让他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被人们所遗忘。

f、依靠村民自建、自管保护古村落。

农村的现代化不是单纯的城市化集聚,新农村建设更不应该等同于建设农民新村。

城镇居民的流动性大,大部分房屋都已经不再是原业主所有或居住了,而土地更不属于私人。

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将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地依靠村民自己的组织去完成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使命。

其中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古村落的保护不是原封不动,因为它依然承载着村民的生活,因此就必然会发展变化。

在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不断入侵乡村的大背景下,古村落的村民才是真正可以延续和再创那里的文化和特色的主角。

用城镇保护的思维去看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可能会演变为一种变相的城市文化和经济对古村落的侵蚀。

在政府的管制下,再加上村民的自建、自管保护古村落,古村落的保护更能够体现其完整性。

3.国建政策支持
保护古村落并不意味着拒绝发展。

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起统领作用。

有效保护古村落需要法律的保护,也需要规划的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扎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名城(街区、乡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

按照上述精神,新农村建设应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纳入农民新村及村镇建设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