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工程
(一)主要工序及施工方案
施工中采用以下流程:
测量、定灯位→挖沟→埋管→浇注路灯基础→敷设电缆,安装路灯控制柜→绝缘测试→路灯安装→实验、调试→自检→竣工验收
1、测量、定灯位
开工前,我项目部将交接测量控制点,施工方将测的桩位、点线、标高加以确定并保护好,并尽快进行施工放样测量。
按照施工图及现场情况,以设计灯位间距为基准确定路灯安装位置。
路灯高程与路缘石顶面平齐。
2、挖沟
开挖前,测量先放出开挖中线,并用白灰洒出中心线。
开挖时应有测量配合指导,切勿超挖、欠挖。
开挖后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按照施工图纸开挖路灯基础及电缆管预埋沟。
开挖土方时采用人工配合挖机施工,沟槽开挖至最后20cm时采用人工开挖。
并进行基底的整平处理。
路灯基础采用人工夯实。
3、埋管
按照施工图纸预埋相应的电缆管,下管前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裂缝、弯瘪等缺陷,应进行更换后方可下管。
4、浇注路灯基础
按照图纸尺寸要求进行模板支设,模板采用木模,支设完毕进行钢筋安装及预埋件、穿线管的埋设,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安装完毕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钢筋、预埋件的安装
(1)根据规范要求安装钢筋:骨架尺寸、间距、垂直度、保护层设置、预埋件位置及加固等严格执行验收规范标准。
地脚螺栓外露螺丝,涂机油后用防水胶布包裹,防止混凝土污损螺丝。
(2)敷接地线(接地极)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
接地极应采用2.25米的钢钎,并于基础笼做可靠焊接
(3)接地极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极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进行下道工序。
(4)穿电缆预埋管采用镀锌钢管,根据设计要求的规格,长度,形状定做,在混凝土浇注前,固定在钢筋骨架上。
两端口用塑料布或胶带封好,避免浇注过程中混凝土进入钢管内部,穿电缆线时划伤电缆。
6、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木模或组合钢模,几何尺寸不得小于设计值,加固须满足刚度、稳定性要求,确保浇注混凝土时模板不跑模、胀模。
7、混凝土浇筑
砼浇注时应对称、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 25-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施工,震捣时边振捣边检查预埋件及钢筋、模板位置,发现移位随时纠正,浇筑完毕再对预埋件(如固定地脚螺栓)再次进行校核,确保埋设位置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掌握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混凝土层面衔接质量,实现中间吊模的浇注时不翻浆而且能加高混凝土。
在砼强度达到2.5MPa时才可拆模。
洒水养生时应用细水均匀浇养,或采用薄膜保湿、保温养生7d。
冬季施工时要加盖30cm保护土,防止混凝土受冻开裂。
8、基础回填
待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达75%以上时方可进行。
确保不碰坏基础成品,力求对称、分层回填,采用手夯夯实。
9、敷设电缆,安装室外路灯控制柜
(1)本照明设施工程中路灯电缆施工中按设计和实际路线计算电缆长度(包括在管内的余量),根据实际长度定制电缆。
管内不得有接头,按回路编号在电缆首尾编号挂牌。
(2)电缆放线架应旋转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上端引出,杜绝电缆在支架或地面磨擦拖拉,必要时增加人员拖拉电缆。
(3)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外观进行检查,并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
(4)同一电源的不同回路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穿设于同一管线内;不同电源的回路严禁穿设于同一金属管内。
(5)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电缆排列要平行、整齐、少交叉,支持点间距应按分类电缆规范执行,每回路电缆首、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记牌,电缆敷设完毕应立即进行绝缘测试,并如实做好记录,测试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6)直埋电缆要采用铺砂盖砖的施工工艺,具体为电缆上下各铺设10cm的砂土或软土,然后用砖或电缆盖板将电缆盖好,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5cm。
(7)室外路灯控制柜采用槽钢上落地安装,柜体采用防雨固定式,柜体安装应固定可靠,保证平直,标高要统一,进出线口位置应准确,便于接线。
10、路灯安装
10.1基础清理
清理基础预埋件丝扣胶带、混凝土表面处理平整,安装灯杆法兰。
10.2检查灯具
所有灯具应在安装前做好通电试验,合格后方能就位安装,灯具全部安装完毕后,对全部灯具应再次进行通电试验,调整投射角后进行最终固定。
10.3调整预埋件
清理基础预埋件丝扣胶带、使用吊车、特制的锁扣(防滑、牢固、能自松卸方便拆缷)、绳,控制吊点(杆高的1/3处),超过4级风不得安装。
采用干硬性砂浆或薄钢板找平,用垂球法找正,立正后立即安装地脚螺丝。
10.4灯具的接地保护。
接地系统采用人工接地体,变压器工作接地电阻R≤1欧,路灯杆体外壳,电缆保护套管,控制箱及所有金属支架,外壳均应有良好接地,并且重复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