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

1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
中国国徽的宪法意义与国旗一样,但它是静态的,使用的场合不如
国旗多。你见过中国国徽的简笔画吗?今天先和 一起欣赏这些中国国
徽简笔画图片,希望你会有所收获的。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欣赏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1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2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3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4
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5
欣赏完中国国徽简笔画图片之后,请和一起看一些关于国徽的介
绍。
国徽简介
国徽即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
征。只有特定的国家重要文件才能盖上国徽大印,正式生效。国徽上
通常有来自然的元素,如动物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现
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或意识形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徽属
于盾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
谷穗和齿轮。
中国国徽意义
2

1949年7月,全国 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
立,在《 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 国旗、国徽及 国歌词谱的
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1、要有中国特征;2、要有政
权特征;3、形式要庄严富丽。 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身于这一具有历
史意义的工作之中。同时,受中央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稿的 清华
大学营建系和国立 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 中央美术学院)都成立了
国徽设计小组。
截止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国内及海外华侨寄来的国徽稿
件一百一十二件,图案九百幅。这些稿件和图案虽各具特色,但都有
不足之处,故都未被采纳。因此,在1949年9月下旬的政协全体会
上,只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没有公布国徽方案。 后来,全
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
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 其中,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
计组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营建系主任 梁思成教授担任组长,成员
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筑学家 林徽因、 油画家 李宗津、中国建
筑专家 莫宗江、 建筑设计师 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 张昌龄以
及研究 中国古建筑学的 罗哲文等。
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工艺 美术家、教授 张仃、 张
光宇、 周令钊、 钟灵等组成。 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节挂上新
国徽,两个设计组的专家和学者们,对各种构思和设想认真推敲,反
复研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抱病参加设计工作。大家怀着极其兴奋
的心情,决心拿出最美好的设计,为祖国增光。 根据政协国旗、国
3

徽审查小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并比较了所有设计方
案,两个国徽图案设计组最后确定了国徽图案有如下内容: 用齿轮、
麦稻穗,五星、绶带作为题材,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政权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把天安门作为题材的一部分设计进去,
用以代表“五四”民主运动发祥地、新中国的诞生地,以天安门作为
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们的国徽上的麦稻穗,是谁提议画进国徽图案
里的呢?
1942年冬天,山城 重庆,寒风阵阵, 宋庆龄同志在她寓所,
为欢送 董必武同志返回 延安而举行茶话会。 周恩来同志和 邓颖超
也应邀出席。茶桌上摆着重庆近郊农民送来的两串颗粒饱满的禾穗,
被炉火映照得金光灿灿。这时有人赞美这禾穗真象金子一般。宋庆龄
说:“它比金子还宝贵。 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
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周恩来同志抚摸着饱满的禾穗,意
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果然,全
国解放以后,他没有忘记自己在那次茶话会上的讲话,在制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时,他建议要把麦稻穗画上去。
两个国徽图案设计组除了确定了上述图案内容,清华设计组还从
“中国特征”这一要求出发,在图案的色彩上决定使用红、金二色:
红色体现我国 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传统,金色体现华贵富丽。金、
红相间,互为衬托,更增加了图案的瑰丽色彩。 为了使国徽从形式
上更庄严、肃穆,清华设计组决定把天安门画成正立面图,把象征我
国政权的五星红旗作为天空背景覆盖着祖国大地,端正地放在国徽图
4

案的正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用以体现中华民族轩昂气质。
在造型上,两个设计组在设计过程中还参考了各国国徽图案,并
对我国古代的铜镜、 玉璧、 玉环等礼仪文物的装饰纹样及工艺效果,
进行了研究和借鉴。 两个组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将近半年辛勤努
力,对数十个设计图案反复比较、精心研究,各完成了一幅自己认为
最满意的图案。 当两组的方案放在一起比较时,风格大相径庭。梁
思成小组设计的国徽,核心内容是一块玉璧,玉璧有国器的象征,也
含指祖国统一、 完璧归赵,文人气息浓郁。但 周认为这个方案没有
体现出新中国的政权特色。
张仃小组的方案则明确提出:红色齿轮、金色 嘉禾象征工农联
盟,五角星象征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齿轮嘉禾下方结
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和国家富强 康乐;天安门为主体。当时
中央比较倾向张仃小组的方案,为两组召开了一次交锋会,负责人各
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张仃认为,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