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流在金属凝固过程中的应用汇总

电流在金属凝固过程中的应用汇总


外加物理场法:如 施加超声场、电场、
磁场等。
电流凝固
电流凝固技术是在金属凝固过程中或在金属 凝固前给金属熔体施加选定的电流, 如直流 电流、交流电流或脉冲电流等, 从而改变金 属凝固组织和性能。该技术具有无污染、操 作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受到了材料工作 者的高度重视, 并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 景。
不同电流密度对Sn-Pb合金共晶团尺寸的影响 不同脉冲电流密度处理对Sn-Pb合金过冷度ΔT的影响
唐勇等研究了电脉冲对高熔点金属-钢铁凝固组织 的影响作用,研究者认为电脉冲的主要作用是减小柱状 晶的尺寸和改善珠光体的形貌,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有 关珠光体形貌的改善, 因为通常钢中的珠光体是由固固相变而形成的, 这表明电脉冲不仅对液态金属在凝 固过程的相转变有作用, 而且对凝固以后固态金属的 相转变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做过的一些相关的研究
➢印度学者Misra研究了30~40mA·cm-2直流电流对 过共晶PbSb15Sn7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凝固组织 不仅得到了细化,而且变得更均匀。 ➢Flemings发明了制备非晶组织的凝固控制技术,这 一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对开始凝固的金属进行高电压大 电流的放电操作,使所得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晶粒 形状为表面光滑的球形或准球形。同时研究发现开始 放电时间对晶粒细化效果影响很大,开始放电时间越 晚,晶粒细化效果越差。
2 电流影响液态金属凝固组织的理论分析
2.1 连续电流作用机制分析
电迁移效应
即液态金属中的各种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的现象。由于各 种金属离子所带电量的不同,从而在定向迁移过程中的运动速度也不同, 由此引起液态金属的流动速度为:
VI aj2
式中:a
Lg(2R)4 144LkeL
;j为电流密度;L 为液态金属的密度;g为重
力液k eL加态为速金溶度属质;的分流配动为系最粘数终度。导系致数凝;固β为过热程膨中胀溶系质数分;配L系为数传k热的系变数化;,Rk为的熔变体化半将径;
对凝固组织产生很大影响,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组织, 枝晶形貌也由树枝
状转变为圆形或近圆形。
焦耳热效应
电流通过金属熔体时,将产生焦耳热效应,从而将导致熔体温度的变化,
0
为真空磁导率:r为熔体内任意一点到轴线的距离。在磁压力的作用下, 熔 体反复被压缩(不断地前进和后退)。熔体的这种运动,① 可使熔体迅速失 去过热,从而增加过冷度② 将对原子的扩散产生影响;③ 抑制晶核长大, 碎断树枝晶。
冲击波作用
脉冲电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突变性,作用时间 非常短,大概为数十μs 到数百μs 。当高充电电压产生 的高密度脉冲电流瞬间通过导电熔体时,将引起大量 电子的快速定向漂移,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作用。可以 想象,当冲击波足够大时,就完全有可能摧毁凝固过 程中已经开始长大的树枝晶,产生很多形核质心,从 而达到细化凝固组织的目的,但目前了脉冲 电流密度对共晶Pb-Sn合金 凝固组织的影响,所采用的 脉冲电流密度为150~ 1500Acm-2,脉冲有效放电时 间为60μs,在整个凝固过程 中施加电脉冲,得到以下结 果:① 过冷度ΔT增加 ② 共晶团尺寸显著减小。共晶 层片间距没有显著变化, 而 且,电脉冲对初生富Pb枝晶 的形貌、尺寸没有明显作用
电流在金属凝固过程中的应用
电流影响金属凝固组织的研究现状
连续电流的作用 脉冲电流的作用
电流影响液态金属凝固组织的理论分析
连续电流作用机制分析 脉冲电流作用机制分析
总结
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具有 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化学细化法:如孕 育处理,即在金属 熔体内添加少量其 他物质以促进形核
和抑制生长
总结
① 电流对金属的凝固过程可以产生明显的良性作用, 细化晶粒、改善凝固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② 凝固前的金属熔体中存在很多类固相原子团簇,而 这些原子团簇将最终影响到凝固组织的优劣,如何对 这种预结晶金属熔体中的原子团簇进行有效的处理是 目前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③ 作为一种新工艺,电流特别是脉冲电流的磁致收缩 和冲击波作用能否对熔体中的类固相原子团簇产生摧 毁或细化作用,从而影响最终凝固组织。
控制液态金属 凝固过程以细 化其凝固组织
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Misra K在多元合金凝固过程中施 加直流电,试验后发现凝固组织得到了改善。 ✓20世纪90年代初,Nakada M 首次使用脉冲电流 处理Sn – Pb二元合金的凝固过程,结果发现凝固 组织多为细小球状的等轴晶。
物理细化法:如电 磁搅拌、机械振动
金属熔体的两种通电方式
1 电流影响金属凝固组织的研究现状
1.1 连续电流的作用
在液态熔体中施加电场能够引起熔体中不同性质的 的离子产生运动,从而导致熔体成分的变化。通过电 场对液态金属影响的研究建立了电迁移理论,在浓度 梯度、焦耳热和洛伦兹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电迁移 对溶质分配系数 k0具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导致: ① 提高局部细化效果 ② 成分的聚集导致凝固温度发生变化 ③ 减小成分过冷倾向
由于凝固系统中处于熔点附近的原子实质上处于 一种近程有序状态,当电流作用凝固体系时,这些近 程有序团的结构、尺寸和数量都会随着所加电场的强 度、方向而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起伏效应,它包括 结构起伏、能量起伏和温度起伏,而根据结晶的热力 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可知,凝固体系中的结构起伏、 能量和温度起伏都有助于晶体的生长,使凝固方式趋 向于匀质形核和同时凝固,同时也细化了晶粒。
2.2 脉冲电流的作用机制
磁致收缩效应 当导体中有变化的电流通过时,由于电磁感应原理,将产生一个变化的磁 场,在磁场的作用下,导电流体会出现向其中心轴收缩的现象,即磁致收 缩效应。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熔体所受到的磁压力为:
P
0I2r2 8 2R4
R
式中:I 2rj(r)dr ——流过熔体的总电流;R为导电熔体的半径; 0
1.2 脉冲电流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做过的一些相关的研究
Nakada等首先研究了大密度脉冲电流对过共晶 Sn90Pb10合金凝固过程的作用,所用电容器电压为 3Kv,脉冲间隔为20s,熔体凝固时开始放电,最后凝 固组织由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并且发现等轴晶的数 量随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升高而增多。 李建明等通过对近共晶Sn60Pb40合金凝固过程的研 究,进一步肯定了电脉冲在凝固过程中具有细化凝固 组织的作用。
ΔT为
T j2 et / c
式中: e 为材料的电阻率, ρ为熔体的密度,c 为比热容,t 为通电时间。
对于凝固体系来说,焦耳热相当于内热源,它将使凝固系统的整体冷速
降低,过冷度减小。对于固液共存的凝固状态而言,由于液体金属的电
阻率比同材质的固体金属高数倍, 所以固相将是电流优先选择的通道, 因
而固相内产生的热效应将大于相邻的液相。因此完全有可能导致固相的
初生相的形貌特征与电流开始作用时间的关系
开始作用时间
无电流作用 凝固刚开始15s 凝固过程后半段
初生相
树枝状 球状 树枝状
✓顾根大对电流作用下金属定向凝固行为进行了系 统的研究,通过对AlCu4.5,SnBi5和Al-Si合金的试验 结果表明,合金界面成分分配系数随电流密度增大而 减小,凝固组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进一步细化。 ✓近年来,Ahmed等人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发现电流 密度为50~400 mA·cm-2时,超耐热合金的组织发生 如下变化: ① 得到细化 ② γ´相的形貌发生改变 ③ 偏析和气孔率得到抑制
QP PSL • j
在凝固过程中, 由于固液两相的电导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电流作 用下,固液界面会产生Peltier 效应。由此产生的Peltier 热将导致固液界 面上的凸出部分熔化,从而使界面趋于光滑圆整,因此可以理解电流 作用将促进球形或准球形晶粒的形成,抑制树枝晶生长的试验事实。
起伏效应
电流处理前后对比
电脉冲处理前后铸铁三角试样断口
金属熔体的两种通电方式
电极插入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将两个电极分别插入金 属熔体的两端进行通电处 理;二是在熔体一端将两个 电极平行插入熔体中。两种 通电形式在匹配的参数内都 能显著细化凝固组织。但从 工业安装应用方面讲,平行 电极比上下电极方便,且平 行电极的细化效果好于上下 电极,所以多采用平行电极
重熔,降低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促进熔体的同时凝固、均匀长大,从
而最终的结晶组织比较细小均匀。
Peltier 效应
电导率不同的两种材料接触时,接触面上会有接触电位差,进而产生了 附加的热量, 这一效应被称为Peltier效应,相应的这一热量称为Peltier 热, 用QP 表示,其大小与通过界面的电流密度j 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 为Peltier 系数,如下式。
⑤ 试验研究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目前国内能提供的 数百安培的电源尚不能满足试验的需要,因此在理论 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相关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⑥电流在凝固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人们也 将在此技术的支持下对凝固过程及凝固本质获得更深 刻的认识。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