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
第8课时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
教 学 目 标 1.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实际应用. 教 学 互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AOB 的两边OA 和OB 上分别取OM=ON ,MC ⊥OA ,NC ⊥OB .MC 与NC 交于C 点.
求证:∠MOC=∠NOC .
通过证明Rt △MOC ≌Rt △NOC ,即可证明∠MOC=∠NOC ,所以射线OC 就是∠AOB 的平分线.
受这个题的启示,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在已知∠AOB 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 ,再分别过M 、N 作MC ⊥OA ,NC ⊥OB ,MC•与NC 交于C 点,连接OC ,那么OC 就是∠AOB 的平分线了.
思考:这个方案可行吗?(学生思考、讨论后,统一思想,认为可行) 议一议: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要说明AC 是∠DAC 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
∠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看看条件够不够. AB AD BC DC AC AC =⎧⎪
=⎨⎪=⎩ 所以△ABC ≌△ADC (SSS ). 所以∠CAD=∠CAB .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
首先将“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11.3─1•)直观地进行讲述,提出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探究1】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
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
动手制图(尺规),边
(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
2
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
(3)作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
2
MN 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 的内部吗? 【总结】
1.去掉“大于1
2
MN 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
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
2
MN 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
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 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 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 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探究2】如图,将∠AOB 的两边对折,再折个直角三角形(以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吗?
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AOB 的平分线OC ,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D 、PE 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 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
【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OC 是∠AOB 的平分线,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求证:PD=PE .
证明:∵PD ⊥OA ,PE ⊥OB ,
∴∠PDO=∠PEO=90° 在△PDO 和△PEO 中, ,,,PDO PEO AOC BOC OP OP ∠=∠⎧⎪
∠=∠⎨⎪=⎩
∴△PDO ≌△PEO (AAS ) ∴PD=PE
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练习一
道题,题目的图形如图所示,•图中的BD是∠ABC的
平分线,在同学们忙于画图和分析题目时,小明同学
忽然兴奋地大声说:“我有个发现!”原来他自己创造
了一个在直角三角形中画锐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他的
方法是这样的,在AB上取点E,使BE=BC,然后画DE
⊥AB交AC于D,•那么BD•就是∠ABC的平分线.
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画法表示怀疑,你认为他的画法对不对呢?请你来说明理由.
【练习】课本Р19 练习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中我们利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探究得到了角平分线仪器的操作原理,由此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尺规画法,并进一步探究到角平分线的性质.
五、课堂作业
P22 1 2
教学理念/反思
第9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画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问题2】如课本图11.3─5,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
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
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
20 000)?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线上.
证明如下:
已知: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PD=PE .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证明:经过点P 作射线OC . ∵PD ⊥OA ,PE ⊥OB ∴∠PDO=∠PEO=90°
在Rt △PDO 和Rt △PEO 中,
,
,OP OP PD PE =⎧⎨
=⎩
∴Rt △PDO ≌Rt △PEO (HL ) ∴∠AOC=∠BOC , ∴OC 是∠AOB 的平分线.
【归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
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上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 ,BC ,CA 的距离相等.
【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
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 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
证明:过点P 作PD 、PE 、PF 分别垂直于AB 、BC 、CA ,垂足为D 、E 、F . ∴BM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在BM 上. ∴PD=PE 同理 PE=PF ∴PD=PE=PF
即点P 到边AB 、BC 、CA 的距离相等.
【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
学生参与教师分析,主
动探究学习.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例2】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F,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学生根据上一问题的解决过程独立解决本
问题,在必要时教师适当引导.
【练习】课本Р22 练习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我们学习了关于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解决问题越来越简便了.像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必再去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得出线段相等.
五、课堂作业
P22 3 4 5 6
教学理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