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标精准,才能有的放矢(教育叙事)@

目标精准,才能有的放矢(教育叙事)@

目标精准才能有的放矢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叙事
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做到“明确”。

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应该建立在对“课程目标、教材价值、学生实际”的研究与把握上。

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还应该做到“集中”。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因而教学目标的相对集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贪多求全,样样都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样样都没有达成。

1.凸显课文的核心目标。

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符合语文的特点,着力点从语文教学承担的核心任务上进行,即掌握语文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同时培养丰富的情感,提升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等。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类,即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语文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语文知识;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

对于基础性目标、附属性目标,老师们很容易把握,但就一篇课文的核心目标制订往往拿捏不准,甚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这恰恰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高秏低效”的症结所在
那么,如何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呢?一要看编路,在每进行一个新
的单元课文学习前,要指导学通过读单元导语,来寻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二要紧紧抓住课后习题,因为每篇课文后的习题都是这篇课文的总领或拓展;三看文本,在阅读感悟,遣词造句觅目标;四要联系学生实际来定目标。

三年级《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的目标拟定:
(1)围绕“足足沉默了一分钟”展开想象,把沉默时同学们的心里活动用一小段话写下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个目标是根据学生学习时的疑惑设定的;第二个目标是根据文本的特点——情感充沛,适合朗读确定的。

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还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的疑惑等来制订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

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

在定准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

2.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一是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

二是学生的层次性。

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
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体现这种差异,教师需要制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

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

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

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操作性很强。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部分词语能说出意思;(2)读通课文,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3)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村庄美丽及消失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发挥想象,围绕“我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写几句话,表现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是教师完成与编者、作者、学生认真对话的过程。

教师必须考虑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领会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

所以,每一个课时目标必须像指南针一样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