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饮食观
摘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年龄大都在18~25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较为复杂,又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脑力和体力活动频繁,思维能力活跃而敏捷,记忆力较强,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营养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其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
他们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质是他们为国家做贡献的前提和保证。
因此,树立科学饮食观对大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饮食营养健康饮食习惯
引言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饮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十分疏忽。
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有序的生活及体育锻炼,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体能消耗加大,营养需求增高。
是否具有良好的饮食结构与健康的饮食行为,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作保证,将造成体力下降、精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进而影响学习。
一、大学生饮食习惯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生活忙碌而且缺乏规律性,疲于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对于饮食非常随性,饮食健康意识非常薄弱,存在着诸多问题。
1.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
大学生因各种原因不吃早餐的占绝大多数,而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大概只占了20%左右。
在进食速度时方面,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吃饭是较快的,而细嚼慢咽类型的只有少数。
还有许多的大学生进食时间不规律,没有定时按量订餐的习惯。
这诸多问题无不显示大学生的生活如此混乱,以致于连一个好的饮食习惯都无法形成。
众所周知,早餐对于一个人一天的开始非常重要,我们早上的一切活动都有赖于这顿早餐,它会提供我们能量以便身体的正常运作,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低血糖容易昏倒反应迟钝,对于肠胃的正常工作也有影响,身体机能可能会骚乱。
2.不注重饮食结构。
对饮食的均衡健康的重视态度,大多数大学生不重视甚至是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此外,多数学生是肉食者或者是肉多素少者,而素多肉少者和两者均衡的学生很少。
可见,即便是大学生,对于饮食结构的关注也是少得可怜。
很多人都不知道吃夜宵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对吃夜宵毫不在意。
其实,吃夜宵对于身体而言是一种负担,晚上应该是胃肠休息的时候,长期吃夜宵容易得结石,易失眠,吃下去的东西难消化吸收,那吃了就等于没吃。
而健康的饮食结构由各种食物组成,专家表示每天应摄入大量的谷类及适量的肉类和蔬菜水果,而鱼蛋等高蛋白的食物则不必每天都吃,少吃零食。
注重饮食结构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3. 缺乏健康的饮食观念。
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或将方便面当主食等,他们对于吃什么都没所谓,吃多少餐也不注意,随着性子,认为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没什么大不了,说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得很少或漠不关心,没有注意自己的膳食行为是否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
但是拥有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念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都是因为没有观念的问题,自然的就不会有行动力。
所以科学饮食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必须形成一个健康的饮食观念。
4. 盲目节食以求体型美。
这一点女大学生更应重视。
女性在发育成熟后,生理上就要求有一定的皮下脂肪积存。
如果用控制进食来减少皮下脂肪的积存,求得瘦体型,那将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往往造成营养缺乏,从而导致整个机体的抵抗能力低下。
因此,不要盲目的节食瘦身。
二、大学生应树立科学饮食观
1. 早餐要吃好,三餐不能少。
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好的早餐是一天好的开始。
大学生应杜绝不吃早餐的恶习,要将没时间吃早餐、起得晚干脆连同午餐一起解决等接口统统抛开。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其次靠脂肪的分解氧化。
早饭与头一天晚饭间隔时间比较长,胃处于空虚状态,不吃早餐会使人体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混乱、反应迟钝、精神不振。
另外,不吃早餐易引发胆结石。
因此,吃早餐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早餐营养量须占全天营养量的1/3以上,以糖类为主,同时还应有适量的蛋白质和蔬菜。
午餐营养搭配要合理。
许多在校大学生午餐经常性地从炒面、盒饭、凉皮、炒饭到水饺,换花样轮流吃。
若午餐只吃包子、馄饨、面条等,虽然热量供给基本能达到标准,但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微量营养素明显不足。
所以一定要拿出充裕的时间来吃好午餐,并且应该注意提高饮食质量,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肉、瘦猪肉、牛肉、羊肉以及水产品和豆制品。
因为这类食物中的优质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头脑保持敏锐,对增强理解和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晚餐吃多吃少则因人而宜。
“晚餐要吃少”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人的情况而定。
在通常情况下,“晚餐吃得少”是以早睡为前提的,因为晚餐吃得过饱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还会干扰大脑皮层的抑制,妨碍入睡。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晚上大多有开夜车的习惯,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少吃晚餐,相反,还要适当加点夜宵。
否则经常熬夜挨饿,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产生胃肠疾病和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不利。
因此,晚上需要较长时间工作、学习的人,一定要将晚餐吃饱、吃好。
2.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结构。
饮食的均衡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走向素食或肉食两个极端,二者都要有适当的摄入量,每种食物都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科学地食用将可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人每天必须摄取各种营养。
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人类保持健康必须的营养成分。
单靠一种营养素是无法维持健康的,虽然我们知道某些营养素对身体的某些器官比较重要,但这些营养素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合其他营养素,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上述营养成分可以概括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通过饮食来满足。
科学认定,人的三类食物的大约比例是:糖类占55%~60%,脂类占25%~30%,蛋白质占15%。
在食物的配备上,大体应参照这个比例进行。
如果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取量与需要量相吻合,就做到了“饮食平衡”。
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取适当和均衡的营养成分。
另外,零食不能多吃。
有些大学生特别喜欢吃零食,也有的是因为晚自习睡得很晚,睡前有些饿,只好吃些零食充饥。
然而,零食吃得太多,就会造成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往往是一方面营养素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进食偏少。
此外,零食吃得太多还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更进一步造成营养不平衡。
所以,尽量少吃零食,多吃些粗粮,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3. 加强科学饮食、营养知识等教育
由于大学生在饮食方面有诸多问题,那么,大学生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
识的宣传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可以从这些教育活动中,逐渐树立科学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4. 要注重饮食卫生。
常言道:“病从口入”,在饮食前不仅要判定食品的洁净程度和养成饭前要洗手的好习惯,还要做到:第一,禁吃所有过期或变质食品;第二,少吃腌腊制品食物;第三,少吃油炸、含糖过多和可能使身体肥胖的食物;第四,少吃茴香、花椒等辛辣调味品,这些调味品的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黏膜。
结论
针对大学生不良的饮食状况,要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营养的平衡,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一日三餐”的饮食制度,以科学的饮食获取必需的营养成分、增进健康。
大学生树立科学饮食观,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 《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的研究》侯志强王铁
2. 《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李敬华(《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年
04期)
3. 《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的研究》周丹
4. 《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李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