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二)——教师推荐所购图书专辑1.《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第八辑)基本信息作者:蒋勋出版社:上海三联内容简介《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先生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真正感受到这部伟大的中国文学巨著非凡的魅力。
作为台湾家喻户晓的美学家、文学家和画家,蒋勋自1990年代开始于台湾设立“私家讲堂”在各地逐页讲解《红楼梦》,其对《红楼梦》独特、全方位视角的感性叙述,可谓迷倒众生。
作者简介蒋勋,台湾著名美学家、文学家、画家。
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
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生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
一九七六年返台。
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等作品数十种。
其中早些年,北京三联就曾引进他的著作《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随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生活十讲》的热卖,引起了不小的“蒋勋热”。
蒋勋老师阅读《红楼梦》多达三四十遍,可谓品读最到位、讲解最感人的《红楼梦》赏析书。
这里没有繁琐的考据,只有迷人的小说本身。
而且阅读小说的同时,我们也在阅读自己。
蒋勋老师在《红楼梦》和读者的人生间架设了一条通道,只有跟着蒋勋读《红楼梦》,才能真正阅读自己的一生。
蒋勋老师带你游遍《红楼梦》的每个角落,你会发现,原来你也在其中!“不老的传奇”林青霞唯一的偶像就是蒋勋老师,她说:“蒋勋老师是我唯一的偶像,听老师讲《红楼梦》,心里会产生安定的力量。
”2.《孤独六讲》基本信息作者:蒋勋出版社:广西师大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但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尊重孤独。
作者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
作者创造了一种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编辑推荐荣获台湾《中国时报》主办的“2007开卷好书奖”、2007年诚品书店年度畅销书、2008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等众多殊荣肯定。
3.《斯蒂芬尼德斯兄弟希腊神话全集》(全12册)基本信息作者:斯蒂芬尼德斯兄弟【希腊】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内容简介“希腊神话全集”共十二册,刻画了几百位个性突出、形象鲜活的神、人和英雄的形象,讲述了众神、神与人、众英雄之间曲折动人的故事,展示了古希腊人的聪明睿智、天真乐观,以及追求幸福与自由、享受快乐与生活的性灵,也包含了希腊先民对宇宙起源、人类诞生以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奥秘的理解。
这套系列丛书为青少年开启了希腊文明的大门。
依据的是希腊本土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正式出版物,不仅保持了希腊神话正宗的“血统”,传达了其原有的韵味,而且图文并茂,适合青少年阅读理解,是一套真正有价值的文化经典。
作者简介莫奈劳斯·斯蒂芬尼德斯,作家,用长达25年的时间致力于重述古代希腊神话故事。
他不知疲倦地研究卷帙浩繁的源材料,以求创作出富于文学性的神话故事。
他和兄弟插画家雅尼斯·斯蒂芬尼德斯合作,创作并出版了希腊神话典藏少儿丛书。
馆藏目录《宙斯与赫拉》《光明之神阿波罗》《铁匠神与雅典娜》《解放普罗米修斯》《太阳神之子》《代达洛斯的翅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雅典英雄忒修斯》《寻找金羊毛》《伊利亚特》《奥德赛》《俄底浦斯王》4. 《苏东坡传》基本信息作者:林语堂出版社:群言出版内容简介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以生花妙笔将文学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苏东坡是个大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星辰,那放射着光芒的高度永远让人仰望。
是谁成就了苏东坡那一身的才华?当然有家庭的影响。
苏家父子三人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是不可能被人们轻易忽略的。
由于是写古人的传,林语堂先生不可能还原历史,所以我们不能读到苏东坡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使得他才华横溢的。
但是时代对苏东坡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
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还有后来的黄庭坚,曾巩等。
单从文学来说,那是一个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激动的画面。
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风气下,苏东坡的父亲为人耿直,满腹诗书,却屡试不中。
终于在苏东坡的父亲四十多岁的时候,父子三人一同进京,遇到了范仲淹,从此一切发生了改变。
作者简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1895年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晚年深感欣慰的作品。
推荐阅读我们一般都读过苏东坡的诗文,也了解一些他的经历,但对他的人生经历却所知甚少。
读这本《苏东坡传》会让苏东坡这个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丰满起来。
本书详细记载了苏东坡的人生历程,起起落落几番风雨,63岁远徙儋州,让人对那时候的文人所处的飘浮不定的命运而倍感忧心而感伤,当然也对他们身处逆境表现出来的顽强的坚忍而更加的佩服。
通过阅读,读者会了解到不少他的名文的深层的写作缘由。
更为重要的是林语堂先生的文笔很是流畅生动,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5.《民国女子》基本信息作者:桑妮出版社:商务印书内容简介曾经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
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她们是才女林徽因、唐瑛、张爱玲、潘玉良、苏青等;明星蝴蝶、周璇、孟小冬、王映霞、王人美、小凤仙、赛金花、阮玲玉等;名媛陆小曼、赵一荻、宋氏姐妹、唐瑛等。
作者简介桑妮,生于1980年,本名张广慧,热爱文字,热爱摄影,热爱电影。
曾为杂志编辑,现从事出版。
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能一个人徒步在拉萨游荡。
编辑推荐1.民国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当中非常特别的一段,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一已。
2.内容充实精彩,文笔清新脱俗。
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
林徽因、张充和、孙多慈、朱梅馥、孟小冬、关紫兰等二十四位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作者充满感同身受的同情和理解,在细腻而感性的叙述中,不乏独特的理性思考。
6.《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基本信息作者:李筱懿出版社:江苏文艺内容简介这是一些最让人羡慕的女人,她们有最精彩的人生。
这里不光写风光的一面,更写她们风光背后的心酸与沧桑。
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
林徽因:女神是轻松做得的吗?花在饱读诗书上的时间不比保持身材短,用在规划人生上的功夫不比梳妆打扮少。
生的孩子,都必须是漂亮而有教养的。
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
唐瑛:不顺遂比比皆是。
生活,忍受是过,享受也是过。
懂得从每一个细节呵护自己,纵然暂时被人生冷落,我依旧是自己的珍宝。
这才是永远的美人真正的底气。
宋美龄:所有的爱情,都基于欣赏,很难想象有人会爱上自己轻视的人。
真正爱你的那个人,从来无需处心积虑地讨好,哪怕他英俊无双、学霸宇宙、富可敌国、权倾天下。
作者简介李筱懿,女,生于安徽滁州。
2001年从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成为一名广告达人的同时,未放弃文学梦想。
2008年开始,在全国多家媒体开设专栏,随后结集出版随笔集《百炼钢成绕指柔》。
2013年,最新力作《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以灿若莲花的文字,与民国兰心蕙质的女子对话,与当代有着自由灵魂的女子畅谈。
编辑推荐《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是女性修心的随笔集,一本揭穿人生的启示录。
这是26个女神的故事,她们真的得到过一切。
张幼仪、林徽因、宋美龄……她们在民国军政界、商学界最出色男子的呵护下,做了一辈子美人、才女、传奇。
作者剥去名女子的层层光环,不光写她们风光的一面,更写风光背后的心酸与沧桑。
原来这些得到了一切的传奇,只不过是活得很努力的普通人。
她们也有被人像草一样丢掉的时候,但依旧如珠如宝般对待自己。
在跟你我相同的人生境遇里,她们更懂得经营自己。
愿她们的命运,成为你的良药。
愿这本书成为女孩最靠谱的人间指南.7.《心理学与生活》基本信息作者: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出版社:人民邮电内容简介《心理学与生活》,一本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科书。
什么是“好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说,他们的目标是“写一本学生喜欢读的教科书,他们可以通过它学到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和与众不同的内容”,“使之成为当今心理学的最新的、最准确的、最能被理解的论述”。
《心理学与生活》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时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编辑推荐心理学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心理家们说,他们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听上去有点玄,不是吗?还是举个例子吧。
人人皆知美国曾经存在着种族隔离。
在改变这一状况的历史进程中,心理学家也发挥了作用。
肯尼思•克拉克,在美国最高法院作证时报告了他对一群黑人儿童进行的研究,表明种族隔离对黑人儿童造成了严重心理伤害。
最终,最高法院判定将黑人和白人儿童分隔在不同学校就读是非法的。
这个案例就来于《心理学与生活》。
“请带上一个巨大的空行囊,跟着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学习这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吧,相信你会满载而归。
”——陆小娅,《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