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小编寄语】毕业是永恒的话题,一切的一切都成往昔。
就在前几天的毕业晚会上,很多参加晚会的同学都在学生会的组织下写了一份毕业“心”书,就是把自己对老师、对同学、对母校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到上面,有四位同学被现场抽中,作了现场告白。
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几位同学幸运。
于是,我就从学生会那里拿到了其中的几份,此刻与大家一起分享。
记忆中留下了好多的片段,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但现实社会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向前,稍微停顿就会落后,所以,我没有时间。
现在甚至还有很多的茫然,我会一直努力,为了某天能回母校,重新走过那段路。
微风吹起,时间也已跨越整点到了明日,幸好躺在床上能看到那颗久违的星星,今夜,和她交流,对她许个心愿,但这次实现不会再让我等四年。
在中国人眼里,六十年为一甲子,意味着轮回与更替。
作为天津大学双甲子华诞后的第一批毕业生,你们是幸运的。
在刚刚过去的120年校庆中,我们共同见证了北洋园新校区的启用,一起迎接3万多名校友回家,一起追溯母校跨越三个世纪的“兴学之路”,感悟她120年积淀的精神文化。
我也了解到,新校区刚刚启用,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给大家的生活乃至求职造成了一些不便。
作为校长,我要感谢你们对母校的理解和包容,也真诚地希望你们临别之际能够留下宝贵意见,帮助母校更好地发展。
四年时间,不知不觉已到尽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带着美好的记忆迎接明天的太阳,相信自己,努力把握,永远追随太阳的脚。
大学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最近这段时间,校园里似乎更加忙碌起来,各位先是忙工作,忙论文,忙答辩,接着是拍合影照,吃散伙饭,食堂旁边、宿舍楼下、学校的贴吧里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地处理物品,这一些似乎都在提醒人们——又是一年毕业时。
年复一年的毕业,就像话剧似的,有人要谢幕,有人要上场,总会有人要离别,只是这一年,逢到了你们的青春散场。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毕业墙上的文字来作为结束:毕业万岁,青春万岁,梦想万岁,友谊万岁!我自己再加一句,复旦万岁!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爱尔兰人也有句格言:“伴随着梦想而来的是责任”。
人的一生中责任无处不在,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社会、国家。
百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顽强奋斗的艰辛历程。
作为将参与和见证百年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年轻建设者,你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的个人梦想天然地、历史地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1997年我离开自己奋斗了三年多的华尔街,前往当时在硅谷很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
在硅谷,我亲见了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如何在股市上呼风唤雨,见识了每天支持上千万流量的大型工业界信息系统是怎样工作运转,我也见证了Infoseek后来的每况愈下和惨淡经营。
但最重要的是,在Infoseek,我找到了我一生的兴趣所在——互联网搜索引擎。
那时,是北大所学的信息检索方面的理论,让我比任何计算机系科班出身的工程师都更能够理解普通用户习惯于怎样的信息获取方式。
我意识到搜索能让每个人与所需信息的距离只有鼠标的点击一下那么远,这种感觉是那么的美妙。
从那以后,我从来没有离开搜索引擎超过24小时,不是因为我是工作狂,而是因为我喜欢。
有的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有些事,一恍惚,就定格为回忆。
“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原来岁月是这么经不起推敲与研磨。
在校时对学校的林林总总不尽人意的地方总是不停地抱怨,真要离开还真有几分依恋,几分不舍。
记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回忆从离别时开始,今日的典礼是个标志,随着岁月的过滤,往日的种种不快都变得脉脉温情起来。
毕业之际,伤感、惆怅、无奈、无助;向往、兴奋、憧憬、期待;还有几许恐惧,几许焦虑……这重重的感觉在校园里氤氲起来,弥漫开来,不同程度的缠绕在即将离校的同学心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今年的毕业仿佛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老师们说着一些发自肺腑的相似的话,各位忙着一些相似的事。
但是,今年的毕业与往年又有很大不同。
XX年毕业的同学们,你们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
每一届毕业生都听到这样的话。
不过,应该承认,你们毕业的这个时代也许更为困难,在某种意义上也更令人生畏。
然而,这正是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
同学们,你们经过千里挑一来到湖南大学,你们聪明、勤奋。
经过四年的学习,你们更加有能力、更加有思想,你们不仅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好,还可以让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幸福。
未来的你们不仅仅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
不管你们走到哪里,引领前行的责任要自觉扛在肩上。
作为湖南大学的学生,大家要有这样的自信,要有这样的担当!这是一个湖大学子应有的情怀。
首先,不要过分抱怨。
老实讲,各位处在这样一个时期:读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上小学不要钱;要读研究生了,研究生不值钱了。
还没能力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有能力工作时,找不到工作了。
对于这些,在学校里抱怨一点,吵闹一些,学校会宽容各位,不会苛求各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走出校门,离开学校,社会不会在乎你的抱怨,不会同情你的处境,不会在意你的感受。
所以,需要各位做的,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存大志,做小事,先找个吃饭的职业,从小事做起,先做你能做的,再做你想做的。
不要因为眼前暂时的不如意,就怨声载道,相信生命之中一定会有峰回路转之时。
各位要承认,今日的暂时挫折,源于我们昨天的努力不够;各位更要坚信,今日的努力,将来一定会有大收成。
其次,学会适应社会。
大学里不是教给你现成的东西,她给你的只是一点获得更多东西的思维方式。
现在四年的河大学习已经结束,但是课有终结,学无止境。
社会也是一本书,更需要各位去阅读,去学习,去适应。
任何一位同学,不管他在学校里学得多么努力、学得多么优秀,他所能学到的现成知识,也只能占整个人生所需要的知识的很小一部分。
从校园到社会,会有一个理想破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自觉地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要做好身份的转换,角色的转移。
社会不会再像老师那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
社会不会迁就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的劳动与贡献。
社会奉行自然的法则:适者生存。
偶有成功,千万不可得意自满;倘遇困境,也不必气馁绝望。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或许是无法改变的,但如何适应环境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
一个有追求的人是不会轻易被生活所征服的,总会去适应,去磨合,去融入,这就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同学们,你们即将接过的毕业和学位证书,承载着国家、社会和南开对你们更高的期待。
为此,在这个毕业快乐的气氛中,我要向各位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请各位进行严肃地思考,这就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有价值?第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四年的大学时光过去了,才发现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完。
这些天,学校贴吧里也有不少毕业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好好珍惜”,问题是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各位需要反思,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在走出校门之前,各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规划好近期目标与长远理想。
没有前进的目标,就会茫然无措,就会失去快乐和激情。
不管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所爱的人砍柴看花;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总得需要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越明确,你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人生需要不停地往前走,朝着目标不停地走。
同窗六年,你把友谊的种子撒在我心灵上。
我将默默地把它带走,精心浇灌、栽培,让它来日开出芳馨的鲜花。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广大教职工、向支持你们刻苦攻读的家人、亲友、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第四,要有信心。
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承认,但不付出肯定得不到承认。
在向目标行走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挫折,会有迷惘,甚至有失败;面对艰辛的生计和复杂的社会,焦虑乃至畏惧在所难免。
但是,无论何时,都必须坚信,天道酬勤,天道酬诚,对于勤奋的人,对于诚实的人,世界是不会永远沉默的。
一句话,走出校门,你们要告别的不仅仅是学校,是老师,是同学,你更应该做到的是告别自己,告别从前的自己。
现在需要各位做的是:点击一下刷新键,一切从零开始。
六月是一个舞台,啤酒、眼泪和电闪雷鸣是它的背景和音响。
就是在这样季节,你们要毕业了。
不管你喜不喜欢,河南大学注定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了,但是,河南大学不能也无法注定你的命运,一切都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中。
今日是一个值得在座的同学铭记的日子!从今日起,你们将跨入人生的一个崭新的阶段,我所能做的,就是祝贺你们、祝福你们,祝贺各位顺利毕业,祝福各位前程似锦,一切平安。
谢谢各位!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不畏困难、坚毅卓绝的品性。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为学为人亦都如此。
今年是老校长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
当年《新人口论》遭到错误批判的时候,马老表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
这种“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赤子情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的学术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