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习要有敬畏之心

语文学习要有敬畏之心

语文学习要有敬畏之心
人类有一个潜在的思维模式,即越亲近越随意,越疏远越敬畏。

这个思维模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同时也存在于我们的学习当中。

这个模式,就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语文作为各学科的基础,所传授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需要的工具,因此考生们对待它便会表现得比较随意。

例如:语文不需要过多复习,语文作业可以敷衍了事,语文课可以休息、发呆。

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很少会非常直接地用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于是考生们对这些生活里较为疏远的学科则表现得非常敬畏。

例如:认真听讲,大量刷题,闲暇时间也不忘拿一本相关资料阅读记忆。

除了对语文这门学科不重视之外,很多人还对语文有着各种误解,觉得语文不过是读一读、问一问、背一背就行了。

其实不然,语文学科更需要广博的知识背景,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想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就必须端正态度、做到敬畏语文。

语文需要多积累和记忆,比如诗歌的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与主旨的关系;古文翻译涉及的实词、虚词、句式的考察点……这些知识点
既是独立的板块,相互之间也是共通的,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烂熟于心。

在知识积累和记忆完成后,也需要时常复习,再次巩固,做到熟能生巧。

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题目多、学习的知识杂,不能为了节约时间,就只是在学习时眼中“看一看”,心里“算一算”,大概知道“这个题应该选B”“这个题大约这样答”……想好以后翻一下答案,便进入下一题了。

造成的结果就是印象不深、思路不清、上了考场没有“下笔感”。

扎实走好每一步,具体到行动上,实现“落笔”答题,远比“心算”答题要有效得多。

正所谓“一日不练手生,三日不练心生”,语文学科也存在着刷题的问题。

可以以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对某一个专题进行专项训练。

若是从文学的角度看,语文无疑是既美又有趣的;但是从学科角度看,语文又不免有一些枯燥,这就需要克服畏难情绪,以“曲肱而枕之”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课堂上汲取老师给予的营养,在课后记忆、练习,对语文学科知识反反复复地巩固,就一定能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有重大收获。

纵有挫折遍地
人生亦不言弃
你奔赴的每一个考场都造就了你今天的模样人生,不止一场考试你只管一路向前
加油
乘风破浪的少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