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一) 发挥主导企业带动优势,促进地方企业加快发展。
吉林油田、吉林石化依靠中国石油在油气资源、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装置更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实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整个行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应继续发挥主导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吉林省基础化工原料和自然资源优势,集中做大上游石化产品,推进石化装置的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
积极争取中直企业重大石油化工项目在吉林省投资建设,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为下游产品提供原料保证,提高地方中小企业承接中直企业石化上游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
与石油化工相关的内容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评估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二)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化。
化工园区建设滞后,大中小化工生产企业缺少发展平台,集约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
应按照原料路线多元化,产业发展延伸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原则,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建设。
发展化工园区要与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发展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的集群经济,促进地方企业发展。
要做好园区规划,强化公用服务。
对化工园区内重点项目建设所需贷款,担保公司应按优惠费率优先给予担保,银行应优先给予贷款。
鼓励新建化工企业进入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产业特色,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要加强安全环保,完善物流传输,形成“企业相互关联、供应配套集中、物流高效传输、环境统筹兼顾、循环综合利用、管理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 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理顺科技管理体制,集中科技资源,重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对与汽车等产业关联密切的石化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技术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进一步建立引进人才、吸纳人才的机制,建立人才储备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才的能量,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实行人格化管理,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大力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形象。
“十二五”是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和谐、法治、诚信、创新、低碳、环保、人文关怀等将更深刻地融入主流价值观。
为此,应重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环境管理,使炼油化工实现社会效益、公司利润与顾客利益的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化工园区实施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示范引导作用,开发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环保新技术等,实现废液和固体废物的“零排放”。
企业内部应采用先进工艺和清洁生产,加强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水循环技术和污水回用技术水平,从源头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提升公众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同和信任,将石油化工行业低碳、环保、高效、创新的崭新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评估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新型煤化工行业概述、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运行态势,接着分析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区域市场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新型煤化工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新型煤化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录第一章新型煤化工行业概述1第一节煤化工产业基础概述 1一、传统煤化工1二、新型煤化工1第二节中国发展新型煤化工具有合理性 2一、缓解能源储量结构矛盾 2二、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 6三、新型煤化工发展得到支持6第二章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7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7一、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回顾7二、中国成为全球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地区10三、我国煤化工的主要子产业链12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分析19一、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主要特征19二、新型煤化工的核心技术21三、煤炭开发生产与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关系22四、发展新型煤化工应注重的关键问题23五、中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有很大的空间24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综述25一、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的影响因素25二、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的流程及原则25三、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总图布置需注意的问题27四、大型煤化工项目总图布置节约用地的措施29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30一、煤化工深度产业链仍处于初期阶段30二、发展煤化工中的CO2排放问题36三、煤化工产业发展受环境资源约束43四、企业发展煤化工存在的误区49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52一、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对策52二、中国煤化工产业要实现规范发展53三、煤化工产业要转变增长方式55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67五、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须谨慎78第三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区域市场透析80第一节山西80一、山西省煤化工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80二、山西省煤化工产业招商锁定长三角地区82三、山西省提高煤化工产业准入门槛82四、山西晋城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83五、山西促进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建议83六、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分析90第二节河南94一、河南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环境94二、河南煤化工产业成为循环经济链重要一环95三、河南7大煤化工企业战略重组为两大集团96四、河南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措施97第三节安徽101一、安徽制定千亿煤化工产业规划101二、煤化工成为淮北经济发展的新星102三、淮南化工集团需突破气化的难题107四、安徽阜阳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108第四节贵州110一、贵州省内煤化工项目进展情况110二、贵州六盘水市确定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六大基地111三、贵州省桐梓县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112四、贵州欲打开煤化工产业发展通道加大产业调整的力度113第五节新疆115一、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崛起115二、新疆加快打造四大煤化工基地的速度117三、新疆加速推进中国特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117四、新疆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前景广阔119第六节内蒙古120一、内蒙古将重点发展煤化工项目120二、内蒙古获得批准建国家天然气煤化工质检中心120三、内蒙古规划将建设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121四、蒙东特大型煤化工基地即将崛起122第七节其他省份124一、黑龙江大力推进新型煤化工项目124二、煤化工将是山东省煤炭和化工产业发展新亮点125三、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概况125四、青海煤化工产业规模发展迅猛126五、四川宜宾市欲建西南大型煤化工基地127第四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细分领域透析——煤制烯烃128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运行概况128一、中国煤制烯烃发展背景1281、符合我国多煤少油的能源结构特点1282、能够替代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293、有利于调整煤炭企业产品结构1294、有利于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状况129二、中国煤制烯烃可行性研究1301、面临问题1302、突破131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现状综述131一、我国煤制烯烃发展时机成熟131二、中国煤制烯烃行业发展现状132三、国内最大煤制烯烃装置在宁夏吊装138四、我国煤制烯烃行业发展势头良好139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在建项目发展分析142一、大唐国际启动煤基烯烃项目142二、陶氏化学参与国内煤制烯烃项目142三、神华煤制稀烃项目143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艺研究144一、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144二、煤化气技术144三、合成气净化技术144四、甲醇合成技术145五、甲醇制烯烃技术145六、煤制烯烃技术路线的经济竞争力146第五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细分领域探析——煤制天然气147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147一、能源形势要求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147二、煤制天然气可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148三、煤制天然气是生产石油替代产品的战略途径149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概况149一、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势头良好149二、煤制天然气上演千亿投资大战150三、煤制合成天然气工艺技术选择151四、煤制天然气可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发展152五、煤制天然气成为天然气补充气源152六、天然气涨价凸显煤制天然气成本优势153七、煤制天然气生产替代石油产品有效途径154第三节2011-2012年煤制天然气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155一、中国天然气消费迅速增长,供应缺口增大155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例仍低,发展空间大155三、中国加大天然气进口力度155四、煤制天然气有益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156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天然气新建项目进展分析156一、庆华集团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新疆开工156二、伊犁百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一期工程开工157三、中海油300亿元投资山西煤制天然气项目158四、大唐集团阜新煤制天然气通过环评158五、神华鄂尔多斯煤制天然气项目158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159一、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59二、煤制天然气仍不适宜大规模发展159三、发展我国煤制天然气的对策措施160四、实现多联产可提高煤制天然气效益161五、解决煤制天然气运输分销问题的思路162第六章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分析163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动态分析163一、首届煤制乙二醇技术经济研讨聚焦163二、河南煤化乙二醇、高能碳纤维项目合作签字仪式举行163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取得世界领先164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市场运行状况分析165一、煤制乙二醇现货市场整体平稳165二、主要生产企业产量分布165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消费情况分析167四、煤制乙二醇现货处于上涨通道167第三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分析167一、华东煤制乙二醇市场气氛略有回升167二、华南煤制乙二醇市场气氛平淡168三、煤制乙二醇华北市场气氛相对平静168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拟建、扩建情况168一、丹化科技再度定增融资8亿煤制乙二醇扩产急行军168二、吉林80亿元建全球最大煤制乙二醇基地169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乙二醇市场技术环境分析169一、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169二、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170三、碳酸乙烯酯法173四、乙二醇反应精馏技术176五、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应用途径177第七章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行业发展形势分析179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概况179一、煤制油的发展历史179二、中国的煤制油产业大有可为185三、煤制油对中国煤炭公司的意义187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89一、煤制油产业初具轮廓189二、煤制油发展中的争议191三、煤制油产业化在争议声中提速192第三节2011-2012年煤制油产业技术发展现状193一、煤变油技术发展概况193二、中国煤制油技术再添新路线195三、中国首台煤制油气化炉面世196四、中国煤制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196五、神华煤制油将首用碳捕集技术197第四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分析198 一、实物量分析198二、货币化的经济性估算2001、煤制油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2002、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分析2013、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的经济性比较203三、2011-2012年研究开发投入和基础建设投入203第五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能与进出口分析205一、中国煤制油产能情况205二、中国煤制油采用技术206三、中国煤制油建设规划207第六节2011-2012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化分析208一、中国煤制油产业前景纷争208二、煤制油产业化仍需慎重209三、煤制油商业化与战略储备210第七节2011-2012年煤制油行业发展动态212一、煤制油盈利能力212二、中海油进军煤制油213三、南非能源巨头瞄准中国“煤制油”市场214四、伊泰煤制油争取年内平稳运行215第八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16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竞争现状分析216一、煤化工区域竞争分析216二、煤化工市场集中度分析216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与石油化工间的竞争226一、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在燃料领域的竞争226二、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在化工原料领域的竞争227三、新煤化工产业向石油化工挑战228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228第九章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代表企业运营财务状况透析232第一节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32一、企业概况232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33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35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36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36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37第二节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238一、企业概况238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39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40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41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42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43第三节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43一、企业概况243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44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45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46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47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48第四节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48一、企业概况248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49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50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0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50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51第五节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251一、企业概况25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5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5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5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54第六节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4一、企业概况25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54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56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7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58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58第七节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9一、企业概况259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60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1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62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63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64第八节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64一、企业概况26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65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7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68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69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69第九节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270一、企业概况270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7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7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74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75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76第十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76一、企业概况276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77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78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0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0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1第十一节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281一、企业概况281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82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83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4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4第十二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284一、企业概况28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85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86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6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7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7第十章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88第一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预测分析288一、煤化工联产是今后产业进步的方向288二、中国煤化工产品需求潜力巨大288三、新型煤化工发展前景广阔289第二节2012-2016年中国主要地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290一、山西煤化工投资前景向好290二、淮北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煤化工基地297三、云南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预测297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盈利预测分析298第十一章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战略部署299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概况299一、中国新型煤化工投资环境分析299二、中国新型煤化工投资与在建项目分析301第二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机会分析303一、煤化工投资吸引力分析303二、煤化工投资潜力分析305第三节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风险分析306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306二、环保风险分析307三、政策风险分析308第四节研究中心专家观点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