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步骤
台湾保卫战 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疯狂的侵 华战争。软弱的清政府战败议和,第二年3月23日(1895 年4月17日),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其中正约第二款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 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从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上旬台北阻击战开始,至台南陷落, 在近半年的浴血奋战中,台湾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 部悲壮的爱国主义史诗。轰轰烈烈的武装反割台斗争虽然 失败了,但它却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据日本官方公布 的数字,在台湾被击毙和病死的日本官兵,包括北白川能 久亲王和山根少将在内,共5000余人,重伤者1500余人, 另有21000余人回国治病,5200余人留台治疗,总计损失 35000余人,占侵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援朝清兵进入朝鲜
【第一次中日战争】即【日清战争】
►
►
►
► ► ►
►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 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 批赴朝,屯驻牙山,并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令其根据1885年的《中日天津 条约》 《中日天津条约》内容是 1.议定两国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 3.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知照日本外务省。其时,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 近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 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 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 端,发动侵略战争。 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 ►
►
日俄战争 1904-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 进而争夺亚洲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 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疯狂推行 其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的“大陆政策”。这样,就同沙皇俄国推 行的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独占亚洲、称霸太平洋的“远东政策” 发生了尖锐矛盾。《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 了沙俄的不满,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 合法、德对日施压,最后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对此,日本怀恨在心, 伺机报复。逼日还辽不久,沙皇俄国便以“还辽有功”为借口, 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后来,又强行 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而日本经过10年备战,实力大增, 决心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建立霸权,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地位。 至此日俄战争的开打迫在眉睫!
►
侵 华 战 争 步 骤
日本的大陆政策 即 【日本的野心】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做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
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 总方针。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不甘处
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 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 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著名战役: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 月的淞沪会战。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 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 进逼太原。 忻口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 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 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 (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 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济南事件 【济南事件】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日 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 北伐,炮轰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 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 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介石表 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九一八事变 日军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 柳条湖附近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 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 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 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 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 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 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 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 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
►► ►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议和活 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 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 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 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 《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 展期专条》两款。 继马关条约的协定清政府须向日本赔款两亿两白 银并割让 辽东 台湾 澎湖 三地给日本!值得注意 的是:后来中国政府又以4000万两白银的价钱在 俄罗斯的干涉下 从日本手里赎回了 辽东地区.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 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是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 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 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 : 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 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从1894年的7月至1895年的3月。经过了7个多月的浴血奋战, 中国军队以4万人的牺牲代价斩杀日寇2万7千人!清朝官兵 虽英勇奋战但由于清王朝的腐朽最终甲午战争画上了悲壮的 句号。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 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 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 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 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 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力日渐强盛,军国主义盛行,对外 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略步骤
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 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 岛南部。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 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中国 对它影响深远!
日益腐朽的 大清帝国正 做着天朝上 国的迷梦; 而此时,世 界变化如此 之大!
►勿忘国耻,
►
振兴中华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 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 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 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 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 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 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发动了侵略中 国东北的战争。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 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 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 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 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 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 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
►
►
俄国因国内爆发革命在加上远东地区8万士兵死于对日作战, 军费开销高达十几亿卢布各部队也被打的疲惫不堪,所以无 心再战; 日本由于战争消耗过大,伤亡人数超过25万【其中10万人战 死】,可谓死伤惨重损失惨重,已筋疲力尽,也急欲结束战 争。 美国担心日本过分强大,就从中调停。1905年9月5日,日俄 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 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根据条约,俄国将过去所霸占我 国的库页岛南半部(北纬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割让 给日本,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 俄国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条约签订后,日、俄 两国立刻逼迫清朝政府给与承认。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压 力下,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除了接受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的所有规定外,还额外 给日本以某些权益。
樱花,太阳,向日葵的国度确实如此狼子野心
►《对华政策纲领》,主张:
(1)"东三省和内蒙是日本的 国防安全线,为了保护日本 在支那的权益,不问支那本 土或满蒙,日本均应出兵"。 (2)"宣布东三省自治;缔结 建设新铁路的协定;开垦土 地,采掘矿山;设置由日本 人充当的行政、财政、军事 顾问。如果支那方面拒绝, 日本应坚决准备使用武力实 现其目标"。 ► “欲征服支那,必 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这是日本帝 国存亡上的必要大事” 一 一田中奏则
中日战争的导火索——朝鲜东学党 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