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
A.保罗·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保罗·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 )
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
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
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
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
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 )
A.技术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 )
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临床诊断法
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
A.刑法学
B.社会学
C.统计学
D.生物学
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 )
A.实证犯罪学派
B.古典犯罪学派
C.犯罪生物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天生犯罪人论
C.自然犯罪概念
D.犯罪饱和律
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
A.消长律
B.犯罪饱和律
C.辐射律
D.起伏律
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
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动态性
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
A.性别
B.犯罪类型
C.再犯的可能性
D.文化程度
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 )
A.研究犯罪预防
B.研究犯罪现象
C.研究犯罪原因
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
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 )
A.杀人
B.制贩毒品
C.抢劫
D.抢夺
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 )
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
B.集群犯罪严重
C.连续犯罪减少
D.重大案件迅速下降
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
A.50年代初
B.60年代初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
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D.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
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 )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
B.生活提供出路
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
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 )
A.力量等同关系
B.力量平行关系
C.力量对比关系
D.力量对等关系
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
A.直接原因
B.间接原因
C.相关因素
D.中介环节
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
A.法律义务
B.社会责任
C.社会道义
D.社会角色
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 )
A.犯罪行为
B.犯罪动机
C.犯罪结果
D.犯罪条件
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 )
A.犯罪原因
B.犯罪根据
C.犯罪条件
D.犯罪的相关因素
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 )
A.易感性
B.诱发性
C.受容性
D.无意识性
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 )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性质
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方式
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 )
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B.各级政府
C.各级党委
D.政法部门
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
C.贵重物品标刻
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
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 )
A.刑罚报应
B.社会防卫
C.保安处分
D.预防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 )
A.犯罪现象属性
B.犯罪的基本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规律
E.犯罪对策效果
3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
A.敌对分子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
C.发案数剧增
D.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E.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
A.犯罪预防
B.治理犯罪
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
E.犯罪人的改造
3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 )
A.平等原则
B.强制原则
C.真诚原则
D.区别对待原则
E.联系实际原则
3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
A.实际效果
B.平行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E.操作性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犯罪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2、自然犯罪是只违反道德但可以不受到法律制裁的犯罪。
3、犯罪学中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4、公司、企业、自然人都可以作为犯罪人,成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5、不是所有的被害人都是犯罪被害人,只有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才是犯罪被害人。
6、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犯罪对象罪。
7、历史上,对进化型犯罪人的惩罚比退化型对犯罪人重的多。
8、累犯、再犯、惯犯都是有前科而重新犯罪的人。
9社会、治安、刑罚三道防线相结合的预防工作体系,是广义的犯罪预防。
10、犯罪场的四因素中,影响力最强和影响面最宽的是犯罪机制弱化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共20分。
)
1.为什么说犯罪被害人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简述学校教育与犯罪问题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犯罪预测?它有哪些特点?
4.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和能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共20分。
)
1.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2.为什么说犯罪是可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