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灰石矿山2014年开采计划

石灰石矿山2014年开采计划

托克逊县天山建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15采剥计划说明书托克逊县天山建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四年十月托克逊县天山建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15采剥计划说明书编写单位:托克逊县天山建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拟编:审核:参与编写人:单位负责人:提交时间:二〇一四年十月I目录1矿山现状 (1)1.1生产现状 (1)1.2.存在的问题: (2)2 2015年度生产计划 (3)2.1生产计划编制依据和原则 (3)2.1.1编制规划的依据 (3)2.1.2基础资料 (3)2.1.3编制规划的原则 (3)2.2矿山地质概况 (3)2.3采剥总体规划 (7)2.3.1采剥总体部署 (7)2.3.2采剥进度计划 (1)3 生产作业施工 (1)3.1.采剥方法(工艺) (1)3.2开拓运输系统 (2)3.3排土场 (2)4 后勤保障规划 (3)4.1设备配置规划 (3)4.2能源材料及其设施规划 (3)4.2.1火工材料计划 (3)4.2.2油料消耗计划 (3)5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5)5.1指导思想 (5)5.2工作方针和目标 (5)5.3管理措施 (5)5.3.1安全管理措施 (5)5.3.2环保措施 (6)5.3.3安环部门管理 (7)5.3.4施工队管理 (7)5.3.5其他方面的管理 (7)6 采剥规划管理措施 (9)6.1采剥技术管理 (9)6.1.1工程技术要求 (9)6.1.2日常管理措施 (9)6.2生产管理 (10)6.3矿石管理 (11)7 资金概算 (12)7 需要解决的问题 (13)1矿山现状1.1生产现状1992年,艾维尔沟石灰岩矿建成投产,年产规模为120万吨,经过10年开采,至2002年已开采至1640m水平,东部已开采至1623m 水平。

累计采出矿石量1000多万吨,已消耗的储量达1076.61万吨。

但因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较高,自2002年至2006年矿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2007年,新疆天山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在艾维尔沟石灰石矿建石灰窑,重新启动艾维尔沟石灰岩,进行试生产。

该年在3-3′线北部进行了开采,实际开采矿石量1.05万吨,消耗资源量1.12万吨,回采率93.50%。

2008年至2009年,矿山采矿权延续手续末办理完毕,矿山停产。

2010年矿山在矿界范围内的东部的5号勘探线两侧分三个台段进行开采,动用资源量100.3万吨。

采出矿石量为95.5万吨。

损失量是4.8万吨,损失率4.79%,采矿回采率95.21%。

2011年,矿山由5号勘探线向4号勘探线开采,分为三个台段,1号台段(坑底)平均标高+1623.3米,2号台段平均标高1630.4米,3号台段平均标高+1635.3米,采坑上沿平均标高+1640米。

2011年动用资源量(121b+122b)为77.67万吨,采出矿石量为73.58万吨。

损失量是4.09万吨,实际采矿回采率94.7%,损失率5.3%。

2012年,矿山由5号勘探线向2号勘探线开采,分为三个台段,1号台段上沿平均标高+1640.31米,采坑面积20884平方米。

2号台段上沿平均标高1624.34米,采坑面积24529平方米,3号台段(坑底)平均标高+1614.35米,采坑面积10647平方米。

2012年动用资源量121.98万吨,采出矿石量为116.73万吨。

损失量是5.25万吨,实际采矿回采率95.70%,损失率4.30%。

1矿区已形成3个开采工作面,分别由三家采矿作业队开采。

1号和2工作面运输道路从1615m平台5线东侧开始采场北侧连接采场北侧的上山道路,1号和2工作面布置有临时运输联络道连接两个工作面的1615m和1625m台段。

3号工作面运输道路从采场西端的1635m平台通过西端的联络道路连接采场北侧的上山道路。

矿山山坡露天开采,运输道路系统完善。

1.2.存在的问题:1、采场边界的根底和岩墙,影响整个台段工作面推进矿山现开采的1635m、1625m,1615m三个台段,在采场的边界均保留有不同高度的岩墙,1635m岩墙最高处约有28m高,1625m台段北侧的岩墙高约25m。

各台段的岩墙靠近矿体表面,矿体分化,含有夹层,一般作为水泥原料可以利用,但无法作为石灰原料,在目前水泥原料停供的情况下,边坡岩墙实际上只能作为废料剥离。

边坡根底和岩墙的存在,使得台段工作面宽度越向西越小,影响生产任务完成2、溜井以东矿体开采溜井以东(大约5线以东)装载工作面标高1615m,开采台阶高10-15m,台阶上部钻孔平台(即1625m平台)基本平整,可以进行钻孔作业,1615-1625平台间也保留了钻机作业平台。

由于溜井以东矿体靠近地表,分化严重,夹层多,只能作为水泥原料,2013年水泥原料停供,溜井以东矿体没有进行开采。

随着溜井西侧矿体向下水平开拓,溜井以东矿体就形成孤岛。

后期再开采,运输道路难以布置,将增加运输道路的长度;也影响溜井降段。

2 2015年度生产计划2.1生产计划编制依据和原则2.1.1编制规划的依据根据托克逊县天山建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艾维尔沟石灰岩矿2014年电石原料产量120万吨/年的生产任务进行采剥相关指标安排。

2.1.2基础资料(1)2012年实测的开采现状图。

(2)2012年《托克逊县天山建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艾维尔沟石灰岩矿2012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的说明书及图件。

2.1.3编制规划的原则(1)遵循安全生产为本,以实现矿山持续、稳定、均衡生产。

(2)遵循“以采定剥,以剥保采,剥离先行”和“统筹兼顾”的原则。

(3)年度开采计划与长远规划有机的结合,计划的前瞻性与实现的可能性统一。

遵循以上原则,以理顺生产衔接关系为主线,在生产动态变化中遵循合理的开采顺序、次序,提高露采生产的安全性;合理布局,提高作业效率,优化生产指标,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矿山保持持续、稳产、高效的发展目标,2.2矿山地质概况2.2.1矿体形态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八音沟组第三段中,呈一鱼形。

东西长1660m,地表出露宽度平均260m,中段最宽350m,东西两侧逐渐变窄,平均厚250m,5线最大375m,西端89m,东端7线215m。

原出露标高1450~1717m,平均比高180m。

经开采,现比高仅140m,总体产状357°∠68°,变化于325°∠55°~28°∠78°间,北缘局部倒转。

矿体西北侧被石英斑岩侵入接触,接触面倾向自东而西发生南~北~南两次扭转,倾角74°~89°。

矿层分为呈层状产出的中厚层生物灰岩和块状生物碎屑灰岩。

依据层序可分为五个小层,各小层的层序、岩性、接触关系及厚度变化见表1。

各矿层厚度向东、西两端均有变薄的趋势。

2012年开采区位于矿体顶部,圴在矿体内开采,矿体厚度稳定、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厚度没有变化。

2.2.2矿体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矿体的化学成分平均为:CaO 45.11~55.73%,平均53.03%;MgO 0.14~2.08%,平均0.78%;SiO2 0.40~18.03%,平均3.67%。

矿体层化学成分沿其走向方向基本稳定,CaO含量平均值自西而东具波动式降低的趋势;MgO平均值<1%,基本为西高东低,但在东端7线有所翘起;SiO2平均含量值总的趋势是西低东高,且在6线形成最高峰,在3线形成次高峰。

矿体化学成分沿其厚度方向的变化特征:CaO平均含量在底部最低,中部最高,到顶部又有所回落;MgO平均含量在底部最高,向上逐步降低;SiO2平均含量于底部最高,向上逐步降低,至中部形成低谷,向顶部又有所回升。

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95%),其次为泥质物(<4%),微量成分为石英、玉髓、白钛石、褐铁矿、绿泥石。

在矿石的化学成分中,主要有用组分为CaO,次要有用组分为Fe2O3、Al2O3,主要有害组分为MgO,其次为SO3、Na2O、K2O 及SiO2 。

主要有用组分CaO,主要赋存在隐晶~微晶质的方解石中,其次赋存于隐晶~微晶状的泥晶方解石及隐晶质钙质物中。

主要有害组分MgO不呈独立矿物存在,而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方解石中。

次要有害组分K2O 、Na2O主要赋存在泥质物中。

燧石、硅灰质的分布及含量:主矿体内,燧石平均含量0.56%,硅灰质的平均含量为0.5%。

沿矿层走向燧石及硅灰质的含量0~5线之间平均含量为0.47%(燧石0.25%,硅灰质0.22%);5~6线之间平均含量为2.4%(燧石1.1%,硅灰质1.3%);6线以东平均含量为1%(燧石0.6%,硅灰石0.4%)。

燧石及硅灰质含量在主矿体的西部少,东部多。

2.2.3矿石的类型和品级(1)矿石的自然类型按矿石结构构造的不同,矿石可分为以下五种自然类型:①块状石灰石:灰~灰白色,局部有紫红、褐、黄绿色等铁染的条带和斑块。

风化面有较多分散状或串珠状小蚀穴,形成粗糙的浅黄褐色的麻面,并为乱网状风化裂隙(深5~15cm)所分割,裂隙内局部充填有浅棕黄色粉状泥质物及风化残留碎屑物。

隐~微晶质(局部重结晶)结构,块状构造。

本类矿石在地表或钻孔内广布于C2b b-3﹒b2、C2b b-3﹒b4和C2b b-3﹒d矿层内,其他一些矿层中局部亦可见之,为矿体内数量最多的矿石类型,约70%。

②生物碎屑石灰石:灰~浅灰色,局部深灰色,质地较疏松,少数风化成断续的小岩洞。

生物碎屑结构,块状构造。

该类矿石主要分布在C2b b-3﹒b3和C2b b-3.b1、C2b b-3 .b5,其次在C2b b-3.b4及C2b b-3.b2层内呈长条、团块、巢状断续出露。

其约占矿石总量的20%。

③含燧石、硅灰质石灰石,浅褐灰色,风化为浅褐黄色的糙面。

隐~细晶质结构或显微生物碎屑结构。

结核状,薄膜状及斑块构造,矿石硬度较大。

它们主要分布在矿体东段C2b b-3﹒b1、C2b b-3﹒b2、C2b b-3﹒b4矿层中,占矿石总量的5~10%。

④团块状石灰石:灰~深灰色,具紫色铁染斑块和乱网状,由粒径3~5cm的石灰石团块构成。

呈团块状构造。

团块多为表面凹凸不平的球状,少数为扁豆和椭球状,为泥钙质胶结。

团块内部偶见同心环状,包含有灰岩碎块和砂屑,有时有少量海百合茎碎屑,局部有网状硅灰质薄膜及次生石英颗粒。

这类矿石赋存于矿体C2b b-3﹒b3、C2b b-3﹒b4两层内,呈巢状分布。

约占矿石总量的不足1%。

⑤角砾状石灰石:灰白~浅灰色(ZK2钻孔内为灰绿色和土红色),疏松~致密状,细~粗晶糜棱结构。

粒径0.2~15cm的石灰岩角砾为后期方解石胶结,或被棕褐色断层泥包裹;胶结物为重结晶的粗粒方解石或隐晶的泥钙质粉状泥质物。

约占矿石总量的1%左右,仅分布在F1~F7各断层及小错动附近,矿体跨落地带矿石的下盘矿层也可见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