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恐龙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塑造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学习重点: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学习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学习准备: 师:范作 生:纸、笔、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学习活动: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幻灯片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塑造。 A、 头部 B、 身躯 C、 腿部 D、 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会绘制一幅恐龙作品。 6、音乐、教师课堂答疑。 7、作业展示:个别展示,以网上课堂为展台,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自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六、教学后记:通过网课实行授课和作业讲评的形式进行讲解。 第2课、画中的线条 学习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学习重点: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学习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学习准备:铅笔、彩色笔 学习活动: 一、导入活动: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 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后记:通过网课实行授课和作业讲评的形式进行讲解。 第3课、会动的线条 学习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学习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学习准备: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学习活动: 一、导入 1、请全体同学来跟着音乐起舞,随后让同学们把他们自己的舞蹈用线条表示出来。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二、新授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你们看了这幅壁画,有什么感觉? 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化? 2、分析用线条的方法(波浪型的线条具有动感,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 3、欣赏观察另两张图片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用。 (1)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哪张处理得比较好? (3)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为什么? 4、小结: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四、作业展评 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是怎么动的?你觉得好看吗? 课堂总结 六、教学后记:通过网课实行授课和作业讲评的形式进行讲解。 第4课、人物与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对象、选择拼摆和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人物图片,你们观察一下,他们在干什么?他这是到了哪里?(铁人纪念馆、海底世界)编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物,你们编的故事却不同呢?(图片) 人物所在的地方就是环境,因为环境不同,所以故事也发生了改变,那么人物与环境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物与环境。(出示课题) 应用创新点 借助PPT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主题。 2、自主探究,启发想象 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目标明确。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个人物,它们正在看什么,可能在哪里?做什么呢? 画中的小作者,他会怎么想呢?一起来看看,画面中四个人物正在看球赛呢,因为添加了这些环境,我们才能更真实的感受到并联想到人物的生活场景,所以人物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 动作相同,环境不同,联想到的画面内容更丰富了,突出重点。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PPT图片,在图中有这么两个人物,看他们高举着双臂,可能在做什么?结合平时生活经验联想一下。(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感受一下。) 你们的思路真开阔。 老师也认真的进行了设想,他们也许在维修汽车,也许在小树林里给小鸟安家,也许在节日里挂起红灯笼,也许是可爱的中国女足姑娘们比赛胜利了在欢呼、在庆祝呢。 我们知道了相同的动作因为环境变了,可以产生更多的联想,画出不同的画面。 出示本课知识点:动作相同 环境不同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纷呈的作品,你们喜欢哪一幅作品?(学生分析说明)他们表现的这些画面都来自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和添加,把人物与环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老师相信你们在以 后的生活中一定能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解决难点。 咱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信心再来挑战自己的想象能力。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出示准备好的人物,让学生利用拖拽功能添加不同的环境,看一看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故事发生呢? 应用创新点 借助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学生的想象与构思,丰富感官认知。学习环境与人物彼此呼应、相互衬托的表现方法。 3、艺术实践,培养能力 请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人物造型,摆一摆不同的方向,位置,思考一下,假如你是这个人,你会做什么?小组讨论一下。谁想告诉老师你的想法,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画的很棒。 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力,直接利用老师提供的人物造型,添加合适的背景环境,让画面更丰富、更有新意。 4、展示评价,交流提升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充满想象的作品,在欣赏评价之前再来回顾一下作业要求,你做到了吗? 根据这个要求一起来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美丽的环境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在欣赏、评价中进一步深化知识点,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后记:通过网课实行授课和作业讲评的形式进行讲解。 第5课、我们的社区 学习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学习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学习准备:彩色笔 学习活动: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出示课题) 2、什么叫社区?(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你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学听一听。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