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工艺单元调试规程1.目的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厌氧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厌氧生化工艺处理单元,工艺均为工程应用化较多的。
2.2厌氧工艺的工艺控制较严格,普通工艺控制参数各工艺均可执行,其它工艺控制参数可参照本规程所编制的执标并结合该工艺的自身特点,确定最终所执行的工艺控制参数3.工作程序3.1 工艺调试技术要求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参数,通过化验分析、工艺条件控制、感观指标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概况。
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检查各工艺设备运行状况。
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工作。
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控制参数记录等均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
4)调试阶段的出水水质和污染物的去除率可低于正常运行时的出水水质要求,特别对磷和氮的去除,在调试初期不做要求。
3.2 工艺调试的基本内容与准备工作3.2.1工艺与运行调试的主要工作内容1)做好调试前的准备工作,调试人员要尽快掌握原设计要求,组织好参试人员,做好调试计划和设计,准备好检测仪器,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项目验收。
2)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3)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驯化,主要是培养出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颗粒污泥,保持系统所需微生物当量,通过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满足生化生产需求,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保障。
4)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5)确定电气设备运行参数,使设备运行接近最佳状态。
3.2.2开展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调试记录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艺状况做相应的记录,也就是工作日志。
一方面可以和理论预测值比较,及时调整相应的工艺控制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造成工期延误。
需要记录的数据是由工艺特点决定的,一般可以分为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两部分,记录尽量做到简单明了。
监测数据是指由仪器直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和化验结果数据,如由仪器直接测量显示出来的流量、温度、产气量、pH值等,由化验结果所得的污泥浓度(MLSS)、CODcr、SS、VFA、ALK等。
还有的工艺需要记录氮、磷、药剂耗用量、碱度、污泥沉降比、镜检生物相等。
以上数据应该每天测定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成册,与各方面需要协调的单位和个人交流。
计算数据是根据监测数据而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需要计算的有污泥负荷、上升流速、各项指标的去除率、沼气产率、污水停留时间HRT及污泥停留时间SRT等。
其他还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机械的运转情况、生产耗电量、沼气产率等。
通过计算结果和出水指标确定目前的工艺状况,再根据理论和经验,通过调节相应的可控制参数如进水流量、碱投加量、pH值、内循环流量、运行方式、添加营养成分等,使微生物保持最佳的生长条件。
2)联系接种污泥根据工程的特点,联系项目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购买接种污泥。
尽量采用选择同类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接种培养,这样可以降低调试难度,缩短调试周期。
3)做好人员配备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调试操作人员;调试工程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管理或操作人员进行初步的理论培训。
4.厌氧工艺概述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4.1 反应机理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
4.2 常用的几种厌氧反应器1) 升流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2)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3)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4)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5.厌氧反应器的启运运行废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改变总会影响反应器系统的运行效果,因此有必要了解废水的特征改变的情况,如此你才可以采取预防措施若进水不处于反应器的适宜范围,则会损害或抑制厌氧污泥并降低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5.1 启动厌氧反应器的准备工作由于厌氧污泥必须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厌氧反应器的启动的完成必须格外的小心。
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最关键的部分是厌氧反应器本身。
所有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执行。
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效率主要受进反应器之前废水预处理情况的影响。
为反应器启动必须做好下列几项1)检查安装完毕的连接管路2)用清水灌满反应器3)检查溢流堰,获得均匀的溢流4)反应器水压试验5)沼气系统的测试(泄漏和功能)6)测试其它连接部分7)测试控制系统保证功能正常8)向反应器装入接种污泥9)关闭所有反应器盖板10)选择启动的负荷率为能顺利的完成启动,在启动之前需准备好所需的营养和中和药剂,同样化验室须准备好分析所需的所有化学品和材料。
5.2 接种污泥量的确定理想的反应器颗粒污泥接种量为大约反应器容积的50%,但泥位距三相分离器的底部距离需大于1米。
如果接种的源污泥采自与新环境相接近的反应器中,则启动的时间就可能相对较短。
接种足够数量的污泥可提供一缓冲来保护系统抵御诸如PH的变化,负荷的冲击与抑制性物质存在等小的事故。
由于污泥常需购买与运输,所以经常用少量污泥用于接种。
在购买污泥前需测定TSS/VSS的浓度,产甲烷活性和测定其总固体中颗粒污泥所占的百分比。
新污泥必须由上面的污泥入口加入反应器。
我们建议采用螺杆泵向反应器投加污泥而不采用离心泵,因为离心泵会破坏颗粒污泥的颗粒度。
5.3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检查进水水质的下列各项:1)PH值:按反应器的规定2)温度:按反应器规定3)营养物:需足够5.3.1 负荷率的确定当污泥一旦被装入反应器,就应该准备随时进水。
污泥负荷不能超过在相应温度下其本身最大活性的50%。
决定是否提高负荷还是降低负荷的关键参数是:反应器出水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污泥和出水的PH值及较少污泥的洗出,COD去除效率和产气量。
5.3.2 温度在启动期间可能存在废水和水池都比较冷的情况,这就需使负荷率降到很低值直到反应器内部温度恢复正常。
如果温度低于35℃,负荷率做适当调整。
在启动期间,进水的PH必须保持比正常运行条件下稍高,这是因为常时间的适应期,低温等原因较多的脂肪酸积累,尤其当碱度偏低时会引起反应器PH的下降。
由于起初负荷率低及相应的产气量低,可能在反应器内混合效果不佳,由于反应器内仅仅局部的超负荷,为确定由于反应器局部的超负荷并未引起PH的下降,应该定期测试污泥的PH值。
污泥的PH值应与进水相当或略高于进水的PH 值。
5.3.4 启动期间污泥的流失在启动期间损失部分污泥并不奇怪,这是因为微生物的适应性差异。
对于大环境中活性污泥混合物的优化,这种“自然选择”是必要途径。
在启动的前两周,损失的接种污泥体积的10%可以认为是正常的。
5.3.5 沼气的产率在启动期间COD去除率低于设计值的10%~20%并没有关系,这是因为:1)由于污泥活性较低使起初出水中VFA的含量较高2)污泥被洗出(污泥和VFA都是COD)3)污泥的适应期5.4 厌氧反应器的工艺控制5.4.1 负荷率1)负荷率的增加在下列情况下负荷率可经增加10%或更多:出水VFA浓度小于5mmol/L出水PH值达到或大于6.5没有发生过量的污泥被洗出沼气产量与计算值相当2)负荷率的降低在下列情况下负荷率必须降低:出水VFA浓度大于10mmol/L出水的PH值低于6.5发生过量的污泥被洗出检查出沼气的产量过低若出水中VFA含量在5~10mmol/L之间,数小时后需再取样测定,如果VFA在降低则没有问题,但如果VFA还在升高就必须降低负荷。
在大多数厌氧装置中出水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为5mmol/L则表示反应器的工作状态良好。
在一反应器内出水最低的VFA含量高于5mmol/L是可能的,如果水中含有比如长链脂肪酸或其它酸。
3)负荷变化为保持良好的反应器工作状态就有必要使负荷的变化尽可能的小。
尽可能使水力负荷处于稳定的水平,且小于反应器设定的最大水力负荷。
5.4.2 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建议定期测定污泥层之上(大于0.5m)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这么做可以提早发现工艺失常,指导工艺控制。
5.4.3 出水碱度出水的碱度必须保持至少在10~15mmol/L,这样可防止当挥发性脂肪酸积累的情况下反应器PH突然骤降。
增加再循环的量或向进水中加碱都可维持反应器中碱度。
5.4.4 脂肪、油和油脂有时候废水中会有脂肪、油和油脂。
在大多数情况下允许浓度为50mg/L,具体须视物质的种类而定。
水中含有脂肪、油和油脂会对反应器的工作性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高浓度的脂肪、油和油脂会占据污泥颗粒从而阻碍COD的转化。
当脂肪、油和油脂的水平非常高时颗粒污泥会冲出反应器或脂肪、油和油脂还会阻塞部分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