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属于燃烧的三要素。
?A.温度?B.氧气?C.氧化剂?D.可燃物?E.点火源?正确答案是BCD。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
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以下对液态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正确答案是D。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
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形式。
?A.扩散燃烧?B.混合燃烧?C.蒸发燃烧?D.分解燃烧?E.氧化燃烧?正确答案是ABCD。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为混合燃烧。
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
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正确答案是B。
?1.《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以下()属于D类火灾物质。
?A.钠?B.铜?C.磷?D.木材?正确答案是A。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
某肉鸡养殖场发生火灾事故,6000余只出栏肉鸡被烧死,厂房被烧毁,共损失80余万元,该火灾为()。
?A.重特大火灾?B.特大火灾?C.重大火灾?D.一般火灾?正确答案是C。
?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3类:?(l)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数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2)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说法正确。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正确答案是B。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油脂滴落在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正确答案是D。
?自燃的热量来源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油脂受高温暖气片的加热,是属于外界加热,使油的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现象,这种外界加热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
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A.受热自燃?B.自热自燃?C.着火?D.闪燃?正确答案是B。
?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可以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是()。
?A.沸点?B.闪点?C.自燃点?D.燃点?正确答案是B。
?沸点与火灾没有关系。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固体可燃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比如,下列油品的密度: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而其闪点依次升高,自燃点则依次降低。
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也叫最小点火能,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A.温度?B.湿度?C.释放的能量?D.热量?E.加热时间?正确答案是ACDE。
?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也叫最小点火能,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
燃烧的类型有()。
A.自燃B.着火C.闪燃D.阴燃E.爆燃正确答案是ACDE。
?燃烧的类型有4种: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
?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正确答案是B。
?通过对大量的火灾事故的研究分析得出,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一般采用T平方特征火灾模型来简化描述该阶段非稳态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问的变化,即假定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三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
火灾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特征有()。
?A.冒烟?B.阴燃?C.温度?D.亮度?E.氧气浓度?正确答案是AB。
?通过对大量的火灾事故的研究分析得出,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
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锅炉爆炸?C.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D.化学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正确答案是C。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爆炸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归根结底必须有一定能量。
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
?A.气相爆炸?B.液相爆炸?C.固相爆炸?D.混合相爆炸?E.单一相爆炸?正确答案是ABC。
?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以下3类。
?1.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称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
?2.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
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3.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爆炸的破坏作用有()。
?A.冲击波?B.碎片冲击?C.震荡作用?D.次生事故?E.伤亡事故?正确答案是ABCD。
?爆炸的破坏作用有:冲击波;碎片冲击;震荡作用;次生事故。
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的敏感性与()有关。
?A.压力?B.温度?C.湿度?D.氧气浓度?正确答案是A。
?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的敏感性与压力有关。
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随压力升高而降低。
在意乐下较小的点火能量就能引起分解爆炸,而压力较低时则需要较高的点火能量才能引起分解爆,当压力低于某值时,就不再产生分解爆炸,此压力值称为分解爆炸的极限压力(临界压力)。
一般说来,可燃性混合气体与爆炸性混合气体难以严格区分。
燃烧与化学爆炸的区别在于()的速度不同。
?A.自燃?B.燃点?C.氧化反应?D.爆燃?正确答案是C。
?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一般说来,可燃性混合气体与爆炸性混合气体难以严格区分。
由于条件不同,有时发生燃烧;有时发生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也可能转化。
?燃烧反应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扩散阶段。
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
所需时间称为扩散时间;?(2)感应阶段。
可燃气分子和氧化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