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给予纳洛酮治疗。

结果:患者中毒症状逐渐消失,患者恢复清醒,能独立行走。

总有效率100%。

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可使患者及时恢复神志,缩短清醒时间,是临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纳洛酮,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分析,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在18~56岁,平均42岁,饮酒量250~700mL。

按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表现分期分为兴奋期6例,共济失调期23例,昏睡期7例。

1.2诊断标准: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1]发病前有大量饮酒史; 呼吸、呕吐均有酒精气味; 有中枢神经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昏迷症状;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1.3中毒分度标准:①兴奋期眼睛发红,脸色潮红或苍白,轻微眩晕等; ②共济失调期: 动作笨拙,步态蹒跚、语无伦次、皮肤湿冷、口唇微紫。

心跳加快等; ③昏睡昏迷期: 呼气缓慢而鼾气、瞳孔散大、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1.4方法:在患者病情及插管条件许可下,应尽快插管清水洗胃4000-5000ml.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因患者躁动不安和不配合治疗,一般选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以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防止液体渗出和患者自行拔管。

给予50%葡萄糖+肌苷、ATP、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加10%葡萄糖静脉滴注,纠正电解质失衡,保护胃肠黏膜,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呕吐物吸入,静脉滴注西米替丁0.6 g,呕吐频烦者给胃复安10 mg,过度烦躁或狂燥者给予安定10~20 mg肌内注射。

兴奋期纳洛酮0.4 mg肌内注射;共济失调期纳洛酮0.4 mg肌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0.4 mg;昏睡期静脉滴注纳洛酮0.8 mg加50%葡萄糖40 ml。

根据病情1小时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 m g直至清醒。


1.5疗效评价:疗效判断:催醒时间是指病人就诊开始治疗到神志清醒的时间。

显效:治疗1 h内神志清醒;有效:治疗4 h内神志清醒;无效:经治疗4 h以上仍神志不清。

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2.结果:显效19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100%;用纳洛酮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1.急性酒精中毒的机理及其危害性人体对酒精的耐受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饮酒后70%经胃吸收,其余经小肠吸收2~5分钟后开始进入血液,30~90分钟后达到高峰。

摄人的乙醇有95%以上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具有严重的肝毒性,它可以使肝脏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可引起肝内炎症细胞侵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脑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2】,导致脑水肿,进而加重意识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重者出现昏睡或昏迷。

代谢产物乙酸在体内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并被认为肝脏毒性密切相关,可造成中毒性肝硬化。

因酒精即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故可破坏粘膜的防御系统使胃粘膜极易遭受胃酸、胆汁、各类消化酶的侵袭,因而引起粘膜组织水肿、糜烂、出血和坏死。

酒精可促使垂体前叶释放出大量B-内啡肽(B-EP),产生吗啡样生物效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致昏睡、理智障碍、意识模糊、狂躁或昏迷,并对呼吸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致体内组织胺释放,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急剧扩张,颅内压明显升高;并使平滑肌松弛,而致尿潴留。

因此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关键在于拮抗B-内啡肽。

2.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良好疗效[3],纳洛酮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远大于吗啡及B-内啡肽。

静脉用纳洛酮能迅速逆转阿片样物质,起效快,1~2 min 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1~4 h,消除半衰期为1 h[4]。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尽早应用纳洛酮,可提早恢复意识,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5]。

其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机制为:(1)与β-内啡呔竞争阿片受体,阻断了β-内啡呔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促进心肺脑功能恢复。

(2)抑制中性细胞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自由基。

(3)逆转乙醇对脏脏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代谢障碍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自由基损伤[4],从而发挥强有力的催醒及解除酒精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

本文通过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能有效解除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降低死亡率,且有缩短清醒时间、加快病人的恢复,不良作用少等特点,优于常规治疗,且使用中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急诊救治酒精中毒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 1 ]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 11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892790.
[2] 孟庄林,胡长林.盐酸纳络酮拮抗乙醇中毒作用机理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1996(1):
[3] 刘艳,孙文东.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6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71.
[4] 张心中.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9):571.
[5] 郭秋兰,汤海荣.纳洛酮的临床新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14: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