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公安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政府精细化管理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致力于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1]。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精,就是精确;细,就是细致;化,就是固化、标准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多用“数学”,重点是关注细节、数据、工具,少用或不用经验、感觉、判断。
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和量化细化标准,将管理工作的各方面要求具体化、量化、细化,达到标准统一,以“精”求深入,以“细”求落实。
虽然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应用于公安管理却还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
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公安管理工作。
一、如何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坚持统筹兼顾(一)精细化管理考评的地位。
实行精细化考评是公安机关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能力和水平要提升一次,都必须始自于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模式的改进,精细化考评作为现代目标管理科学的核心技术,是优化组织体系、强化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先进管理手段,将其引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就有可能对警务管理模式的变革产生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实施精细化考评,我们不仅能够引导工作、激励队伍,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看到自身工作的差距、能力素质的弱项,发现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缺陷,从而找出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可以说,精细化考评所具有的目标导向、纠偏调控和奖惩激励功能,在促进公安机关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精细化考评的意义。
实行精细化考评是营造公平公开的竞争氛围,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的客观要求。
在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之间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公平公开的竞争氛围的前提是,首先要明确区分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精细化考评标准。
按照考评标准实行绩效考评,对领导层来说,可以促进选拔人才的模式从“相马”转向“赛马”,从中挖掘潜在人才;对单位或部门来说,能更好地让上级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尽可能达到人、财、物与事的平衡,从而让工作相似的单位、部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相对公平的竞赛,避免因人财物与事的不对称所导致的工作业绩的不可比;对于民警个人来说,随着个人精细化考评成绩的公开,民警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多层次的评价来达到自我价值的肯定。
二、如何构建科学精细化考评体系——坚持全面发展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挥棒”,是推进公安工作发展的“助推器”。
公安机关全面推行精细化考评,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确保客观公正地评定人和单位的工作,力求使每个被考评单位和每个人对考评结果心悦诚服。
(一)组织领导体系到位。
在公安队伍中顺利开展精细化考评,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是关键。
首先领导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精细化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所属公安机关开展精细化考评的工作方案、考评内容、标准与办法,解决精细化考评工作重大原则性问题。
其次是确立的考评成员单位,负责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分解和考评,指导所属部门、警种开展工作,准确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再次是按照统一归口管理原则,设立负责具体工作的精细化考评办公室,组织制定下达考评工作相关文件,组织考评工作的开展,汇总考评数据,反馈考评结果,监督考评运行。
(二)考评内容体系标准。
公安机关点多、线长、面广、任务繁重,既要进行执法工作,又要做到服务管理,如何将它们融于一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工作实际。
因此,全面、科学、合理的精细化考评内容、标准是顺利开展精细化考评的基础。
首先是本着简便易行、避虚就实、重点突破的原则,精心选择考评内容。
其次是要把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确定的中心工作和能够创品牌、上台阶的工作作为考评重点。
再次是加强对考评内容的动态管理,保持常项设置稳定,中心相应变动。
精细化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随着考评运行做适当地调整、完善、补充和修订,但其整个考评框架,不能随意变动。
(三)考评程序体系严格。
公安机关顺利开展精细化考评,严格检查考评程序是保证,要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的原则。
公安机关所有内部单位和在岗在职全体民警全部参与精细化考评,确保考评全员参与,不漏一人。
二是考评情况定期通报原则。
突出日常检查这一重点,实行联评通报制度,坚持定期通报考评情况。
三是考评结果公开公正原则。
考评结果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实行“阳光作业”,自觉接受各单位和全体民警的监督,达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求公平的目的。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精细化考评关系——坚持可协调发展(一)把握好考评与被考评的关系。
目标是区分正确领导和错误领导的试金石。
精细化考评是“一把标尺”,能够检验被考评单位领导工作思路是否清晰、工作目标是否达到、工作任务是否完成;精细化考评也是“一面明镜”,能够通过对被考评单位阶段性考评数据的数理分析和综合研判,归纳总结推广好的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和偏差;精细化考评还是“指挥棒”,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剖析成因,提出针对性工作意见,使被考评单位及时纠正工作偏差,明确工作重心,调整力量投入,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既定目标顺利开展。
(二)把握好考评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
考评成员单位一方面承担着精细化考评任务,按照主管的考评标准内容和权限,对所属部门、警种进行日常考评评分,建立台帐并向精细化考评办公室提供考评结果。
另一方面,考评成员单位同时接受精细化管理考评,来监督、检验承担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从而确保了精细化考评的严肃性,调动了成员单位参与管理考评的积极性。
(三)把握好考评内容权重的关系。
精细化考评标准要根据考评内容难易程度、权重系数,进行科学的测算量化,确定标准分值。
准确把握各考评标准之间的比例关系,多考评重要的量化指标,少考评次要的量化指标;重要目标任务即公安主业的分值所占的比例要大,一般目标任务的分值所占的比例要小;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重点不同,打分项目所占分值也要不同以确保考评公正。
(四)把握好考评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精细化考评虽然是衡量公安工作的“一把标尺”,但体现公安工作好与坏的第一标准则始终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纳入到精细化考评中来,最大限度的把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从而使各级公安机关更加注重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更加注重提高执法质量、注重执法效果,更加注重群众意见、倾听人民呼声。
四、如何提高精细化考评的运用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一)完善考评体系。
公安机关把精细化考评作为抓工作落实的基本手段,要进一步用足、用活、用好,形成促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精细化考评的理论研究,把先进地、科学地精细化管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并向基层延伸、向一线延伸,逐步形成一套对工作、对单位、对民警的完整的考评体系。
(二)实现网上公开考评。
积极实施科技强警战略,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力争实现网上考评。
一是提高量化考评的科技含量,能够实现对单位、民警的同步监督和管理;二是通过系统自动处理考核数据,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和各种报表,可以减少了人为因素,节约考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三是考核成绩通过网络对外公布,被考核的单位、民警可随时上网查询本单位、个人或其他单位、个人的考核成绩及具体加扣分情况,能够强化群众监督和民警之间的相互监督,使考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公平、更加透明。
(三)紧密结合督察工作。
督察工作和精细化考评是在公安工作中惩治“乱作为”和诊治“不作为”的一把“双刃剑”。
在不改变警务督察和精细化考评各自现有功能的前提下,把精细化考评指标直接作为警务督察的着力点,并将督察的结果直接转化为精细化考评数据,实现对执行精细化考评指标行为的全程监督。
督察部门要将督察结果及时向考评部门和有关单位、民警进行反馈。
这就是督察与考评的结合点,抓住这个结合点,我们就可以实现警务督察与精细化考评工作的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功能联动。
五、如何正确运用精细化考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精细化考评中科学运用考评结果,就是通过考评评价用好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跑官要官”等突出问题,树立干部的正确政绩观。
一方面坚持公正、公开、公平是发挥精细化考评最大效能的关键。
科学的精细化考评制度应该确保每名民警民警清楚的知道自己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工作做得差,每周、每月工作得分多少、精细化优劣自己心知肚明。
考核考评结果必须全部张榜上墙,公之于众,营造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赏罚分明、奖惩兑现是发挥精细化考评最大效能的根本。
精细化考评能否有生命力,关键还在于赏罚是否分明,奖惩能否兑现,优胜劣汰的政策是否真正落实。
首先,要通过实施精细化考评规范选人任用人机制。
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把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勤奋、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去。
其次,要坚持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表模、立功受奖、年度公务员评定等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在与队伍管理挂钩方面,要切实落实离岗培训、末位调整等有效的队伍管理措施,使其成为兑现精细化考核的有效载体,促进精细化管理综合效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1]温德诚政府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