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摘要: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增强。
但政府所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使得政府对绩效评估及其方法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工具,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府绩效评估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
它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受到各方的重视。
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制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
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我们应该做到将政府绩效评估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多重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要使用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等等。
对政府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估可以是合规评估、效果评估、经济性评估、成本—效益评估、配置效率评估以及公平性评估。
因此,中国政府更加关注策略执行的有效实施。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以及围绕政府在绩效评估中是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策略的。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体制;行政效能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二、我国政府绩效考核体制建设的前提1、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目标贯彻落实为总目标。
2、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运行机制为灵魂。
3、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循序渐进。
4、根据地区差异、政府层级差异,共性与个性统一,规范性和可行性相结合。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与缺点(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优点1.绩效评估框架体制构成系统化2.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多元化(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缺点1.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定不科学,阻碍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制不健全,减弱绩效评估机制的作用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流程不完整,阻碍政府绩效的提高4.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单一,难以提高人民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四、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原则(一)坚持实事求的原则(二)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三)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四)坚持结果兑现原则五、政府绩效评估的后果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其实施应该对政府管理模式产生深刻影,这种影响应该体现在内部行为主体的关系改变,政府管理制度与程序的改变,及外部行为主体参与政府管理的方式与程度的改变等方面。
但在我国的实践,这些方面并没有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
首先,由于绩效目标是通过由上至下的科层制确定的,而非通过基于内部市场制的谈判达成,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并没有改变内部行为主体的上下级关系。
绩效评估却通过更为公开、科学的形式强化了上级对下级的绩效压力,并助由公民和学者参与的较为科学、民主的形式,进一步合理化和权威化了上级对下级的绩效命令。
其次,在外部行为主体参与政府管理的方式和程度方面,由于绩效目标和目的由上级政府和领导制定,绩效评估方案则由学者或政府内部人员设计,指标体制则根据内部评估主体的要求和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数据的收集主要由政府自身完成,基本上不需要公民参与。
公民的参与机会取决于指标体制中是否包含公民的主观感受类指标,如果包含这类指标,则配合数据采集的公民有一定参与机会。
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公民的参与则取决于其公开度和利益相关度。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政府管理依然是封闭式管理,公民参与度极低,因此,无法测量公民参与在政府绩效评估乃至政府管理中是否发挥了作用或发挥了何种作用。
一项针对区县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表明:公民作为区县以下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接受者,和当地政府的利益相关性强,信息渠道不畅、评价成本高昂,存在评价偏好;政府组织存在自我认同倾向,尽管信息便利但人为增加的评价成本难以控制;人大组织较之于公民更为理性,但由于评价独立性较差而难以准确评价;学术研究组织相对前几种评价主体而言,准确性占优,效用性强于公众,成本低于公众和政府,可以算是相对而言的“最佳”评价主体。
各种情况表明,在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缺失的情况下,加强学者的参与程度具有客观必要性。
学者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协助设计绩效评估方案和指标体制,对评估数据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左右绩效目标和评估目的。
真正确定绩效目标和评估目的,左右绩效评估走向的仍然是建立在科层体制基础上的各级政府。
所以,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是计划式绩效评估,是上级政府的一种新的政治控制手段,主要利益相关者是内部行为主体,绩效评估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反而强化了科层制的优势,没有改变公民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作用和程度。
六、我国政府在绩效评估体制中运用的策略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绩效评估体制。
为达此目标,应有以下策略:(一)按政府职能转变原则设计评估指标体制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评估指标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以后,政府职能应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制应以这四项基本职能履行的绩效为中心进行设计,还要特别重视评估指标体制的可操作性。
(二)按群众满意原则确定评估标准政府绩效评估标准,是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在评什么明确以后,以什么标准来评的问题。
我国在确定了科学发展观和与它相适应的政绩观以后,将人民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评估标准,不仅容易达成共识,而且容易操作。
特别是对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如社会管理绩效、公共服务绩效等,更要用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来衡量。
(三)按法制化原则健全评估制度和法规为了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应该通过全国人大制定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规,例如,规定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制,衡量标准以及评估方式,评估结果的使用,对政府及其主要成员绩效好坏的奖惩办法等,以克服形式主义,使政府绩效评估纳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按效率性原则发挥评估机制的作用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行为的人民满意程度。
为达此目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导向机制、纠偏机制的作用。
为此,必须将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与政府组成人员的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社会荣誉等挂起钩来,通过政府绩效评估,激励政府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能,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使人民得到切实利益。
引导他们主动地放弃不应当履行的职能,纠正他们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如克服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行贿受贿等行为。
(五)按公正性、准确性原则完善评估形式在进一步搞好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加强政府自身的绩效评估,切实开展人民群众和专门评估机构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将四种评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并以人民群众对政府绩效评估为主。
(六)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府存在行政权力至上的传统 ,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作为公共权力化身的政府不能肆意干预企业的自主权 ,更不能作为市场行为的主体 ,它只能承担市场规则的制定人和执行者。
绩效评估因其使命、目标、程序的相对规定性 ,能在一定程度上理清政府正当行为和僭越行为的界限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七)通过绩效考估提升政府信用 ,改善政府形象信用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也是现代社会体制赖以维系的“生命线”。
政府信用问题对整个社会信用具有引导作用 ,全面提高政府机关和广大公务员的信用意识 ,既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也有利于政府行政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 ,绩效评估就是借助绩效指标帮助雇员以更客观、更具体的方式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实际上 ,作为一种责任机制的绩效评估系统也正是通过评估活动 ,将政府的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科学描述并公布于众 ,有利于公众了解、监督和参与政府工作 ,不断地改善着政府部门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改进市民话语 ,使政府能更好、更有效地对顾客的要求做出回应。
(八)通过将个人与组织绩效相结合创造激励和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组织绩效绩效评估既是考察政府实现公共目标程度及所履行职责程度的一种方法,也是在衡量政府服务对公众需求与愿望的回应程度,更是对政府公务人员工作的一种考评。
作为一种动力机制,绩效评估制度使公务人员绩效与政府组织目标达成、责任、奖惩、培训等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又能创造一种充满竞争、激励向上、追求卓越的组织文化。
绩效评估系统将权力与责任直接挂钩、绩效与奖惩相联系,强化了政府部门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政府行为以一种科学、公正、合理的形式进行,以做到合理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从而极大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改进政府部门绩效。
(九)绩效评估可以激励政府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能政府的任何行为都必然伴随着相应资源 (经费、设备、人员等 )的支出 ,同时 ,政府的绝大多数公共行为都是以特定社会主体的参与、协助和相应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的 ,这些都构成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而这些成本最终要由纳税人来承担。
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任务就是成本控制 ,即对政府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和计量。
绩效评价 ,特别是在评价结果与相应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挂钩之后 ,可以有效地制止政府行为中的亏损现象和浪费现象 ,促使政府在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慎的抉择和衡量 ,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行政资源 ,从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
(十)绩效评估通过为管理者提供组织信息而帮助改进政府决策和管理绩效评估制度提供了更多的、可测量的绩效信息 ,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绩效评估是组织管理的必要手段 ,绩效指标是维持对政策执行的控制 ,并对日常责任进行监督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对公共项目及公共政策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解、考察和评估 ,总结公共政策、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并将信息反馈给公共管理部门 ,以便对公共管理项目进行调整、修正 ,弥补缺陷 ,不断完善公共决策的决策和实施 ,提高管理水平。
结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观念转变、制度构建还是具体操作方面都还需要不断完善。
作为政府的重要管理工具,政府绩效评估既是改进政府绩效、提升服务质量的手段,也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对现代政府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1]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2]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期[3]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11 月第一版[4]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5]李文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