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假期作业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A级)(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
(3)《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4)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5)《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7)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8) ,弓如霹雳弦惊。
(9)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叙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
(10)《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句。
(1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12)最近上级任命他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此时人们都说是:“,”。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二、文学常识。
(A级)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全书篇。
鲁迅称之为“”。
2)唐雎是战国时期“”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它是体史书。
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一种的文体。
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和。
三、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A级)1.苟富贵,无相忘。
()2.发闾左適戍渔阳()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卜者知其指意()5.固以怪之矣()6.将军身被坚执锐()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9.岂直五百里哉()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1.寡人谕矣()12.欲信大义于天下()13.自董卓已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B级)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古义今义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古义今义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古义今义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今义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古义今义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古义今义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义今义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今义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古义今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今义10.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12.先帝不以臣卑鄙..13.臣不胜受恩感激..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B级)1.置人所罾.鱼腹中()2.狐.鸣呼曰()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皆指目.陈胜()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6.陈胜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8.将军身被坚.执锐.()9.请广.于君()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保其岩阻..()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14.身.率益州之众()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6.与亮情好日.密()17.恢弘..志士之气()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3.亲.贤臣,远.小人()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5.攘除奸凶..()26.临表涕.零()(四)写出下列“之”的意义及用法:(B级)1. 怅恨久之()2. 鸿鹄之志()3.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 二世杀之()陈胜佐之()愿终守之()5.尝闻布衣之怒乎?()6.何陋之有?()(五)写出下列“以”字的意义及用法:(B级)1.先帝不以臣卑鄙()2.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3. 祭以尉首()4.以咨諏善道()以塞忠谏之路()5.以君为长者()6.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四、课外拓展:(C级)多多益善①司马迁上②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①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上:指汉高祖刘邦。
③差(Cī):高低。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3分)(1)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
(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2.下列加点词语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B.如我能将几何..?C.陛下不过..为陛下禽也。
..能将十万。
D.此乃信之所以3.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4分)(1) 通义:(2) 通义:4.翻译下列句子。
(3分)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5.不善“将兵”的刘邦最终擒获了善“将兵”的韩信,为什么?(3分)今天我背过了以下两首诗:(A级)阅读36章本《简爱》第21——24章完成下列内容:一、搜集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段落(A级)二、概括每章节的主要情节(B级)三、谈一下你读后的感悟(C级)附答案:一、略二、文学常识1)司马迁纪传体 1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搔2)刘向国别体3)陈寿魏蜀吴4)诸葛亮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情的一种文体5)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三、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A级) 1.(“无”通“毋”,不要)2.(“適”通“谪”,征发,调发)3.(“唱”通“倡”,倡导)4.(“指”通“旨”,目的,用意)5.(“以”通“已”,已经)6.(“被”通“披”,穿)7.(“与”通“欤”,吗)8.(“错”通“措”,放置)9.(“直”通“只”,仅仅,才)10.(“仓”通“苍”,苍鹰,猛禽)11.(“谕”通“喻”,明白)12.(“信”通“伸”,伸张)13.(“已”通“以”) 14.(“有”通“又”) 15.(“阙”通“缺”,缺点)16.(“简”通“拣”,挑选)(二)古今异义1.古义今义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可以把表示许可6.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失败凶狠而放肆8.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9.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11.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12.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三)词类活用:1.(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2.(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王,名词动词,称王)7.(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涕,名词作动词,流泪)1. (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2. (“的”,结构助词。
)3.(动词,到、去、往)4. (代词,代秦二世。
)(代词,代项燕。
)(代词,代吴广。
)(代词,代陈涉)(代词,代国土)5.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五)“以”字用法: 1. 因为、因,连词2. 把,介词3. 用,介词4. (1)目的连词,翻译为“来”:(2)结果连词,翻译为“以至于”: 5.(把……当做……)6. 凭借,介词四、课外拓展:(C级)1.(1)曾经(2)被(3)带领,将官 2.C(其他词的古义是:A.在闲暇时;B.多少;D.……的原因。
) 3.(1)“不”通“否”,否定副词。
(2)“禽”通“擒”,擒拿,活捉。
4.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5.韩信善“将兵”却不善“将将”,而刘邦不善“将兵”却善于“将将”。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