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工程概况南京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起点桩号:K6+632.651,位于纬三路和浦珠路交叉口西侧,终点桩号:MK15+411.045,路线全长8.778km。
全线主线上面层及桥梁上面层采用SMA-13(SBS)沥青混合料,全线SMA-13(SBS)沥青混合料约23万平方。
本次进行SMA-13(SBS)沥青上面层首件施工,施工段落为MK7+692.5~MK9+099.5主线左幅高架。
该施工段落长度为1407m,宽度12.25m,采用4cm厚SMA13(SBS)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设计混合料用量为1654.6t。
第2章编制依据⑴、《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⑵、《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 );⑶、《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⑷、《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⑸、《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⑹、《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⑺、江北大道设计施工图纸。
第3章施工准备3.1、人员准备沥青面层施工人员配备表3.2、材料准备3.2. 1 粗集料⑴、粗集料应采用质质量均匀、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质地坚硬,有足够强度,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的破碎集料,本工程采用的粗集料为南京六合盘晶厂生产的玄武岩碎石。
其质量符合下表要求:SMA表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⑵、用于SMA的粗集料应为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加工的碎石。
⑶、粗集料颗粒良好,针片状含量小于10%。
⑷、经检验,上面层所采用的粗集料能够满足级配要求。
3.2. 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专用的细料破碎机现场生产的机制砂。
应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有适当的级配,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
其质量要求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SMA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3.2.3 矿粉⑴、矿粉使用安徽天长生产的磨细石灰石粉。
⑵、矿粉含水量不得大于1%,贮存必须采取防水措施,保证进料时能自由流出。
⑶、矿粉的技术指标和检验频率见下表矿粉的技术指标和检验频率表3.2.4 沥青结合料⑴、用于SMA的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以保证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
本工程中采用性能优越的江阴宝利股份有限公司产的SBS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和检测频率如下表⑵、现场接收沥青材料时,必须同时验收产品质量合格文件、产品说明书(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和存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环保安全等)⑶、本工程使用的改性沥青为成品改性沥青,通过卸油池送入沥青储存罐内进行储存。
⑷、在沥青储存过程中,应经常检验改性沥青的离析情况,各项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为防止离析,在沥青罐顶端分别加装电动搅拌器,对改性沥青进行定期二次搅拌,搅拌器每三小时搅拌一次,每次搅拌20分钟。
同时采用在不同的沥青罐中间互相交流的方法,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防止储存改性沥青的离析。
3.2.5 纤维稳定剂⑴、本工程采用盐城强力公司生产的“纤缘”牌木质素纤维作为纤维稳定剂,以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吸附沥青,减少析漏。
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⑵、木质素纤维能承受250℃以上的环境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且对环境不造成危害,不危害身体健康。
⑶、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 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低于0.3%,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
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5%。
⑷、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防止受潮、结团,已经受潮、结团不能在拌合时充分分散的纤维,不得使用。
3.3、设备准备沥青拌合站采用进口Uniglobe320型拌合站,拌合站额定产量为320t/h。
建立在104国道旁,占地30亩,距离施工现场约12km。
设备于2013年9月28日,由南京市浦口区计量局进行标定完毕。
主要设备见下表所示:沥青面层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第4章、施工方案4.1施工温度4.1.1改性沥青SMA路面宜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施工,当气温或下承层的表面温度低于10℃时不得铺筑SMA路面。
其正常的施工温度范围见下表:SMA路面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4.1.2沥青结合料的加热温度或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得超过180℃。
4.1.3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控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不得采用玻璃温度计测量。
在运料车上测量时宜在车厢板下方打一个小孔插入不少于30cm量取。
碾压温度可借助于金属改锥在路面上打洞后迅速插入温度计测量得到或红外线测温器测得。
4.2拌和4.2.1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采用瑞士产UG-320型间隙式沥青拌和机拌和,配备有材料配比和施工温度的自动检测和记录设备,逐盘打印各传感器的数据,每个台班作出统计,计算矿料级配、油石比、施工温度、铺装层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进行总量检验,并作为施工质量检测的依据。
4.2.2施工中,应坚持天气情况调查,每天拌合站开盘前,应掌握天气情况是否符合施工SMA路面,不符合时,不能强行进行混合料的拌合。
4.2.3拌和机应配备专用的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直接将纤维自动加入拌和机的拌和锅或称量斗中。
添加纤维应与拌和机的拌和周期同步进行。
松散的絮状纤维应采用风送设备自动打散上料,并在矿料投入后干拌及喷入沥青的同时一次性喷入拌和机内。
4.2.4 SMA混合料拌合方法:将粗集料加入到拌和机的同时,加入纤维,适当干拌保证纤维能充分均匀地分散在混合料中再加入矿粉,干拌10S左右,喷入沥青后湿拌45S左右,使所有集料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使混合料拌和均匀为标准。
4.2.5 每天开盘前应对拌合设备进行检查,仪表显示的数据和实际数据是否相符。
停拌后要对设备进行及时保养、检修,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4.2.6 正式施工前,应对冷料仓反复调整,使热料仓和冷料仓进料互相匹配,防止待料,减少溢料。
4.2.7 混合料装车前,贮存仓要贮存一定数量的混合料,不能随拌随装,应一次装满一车为宜,贮存仓有自动保温设备,可以防止温度损失。
4.2.8拌和好的SMA混合料应随拌随用,不宜储存时间过长,以免发生析漏,造成沥青用量不均匀。
4.2.9 要严格控制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拌和温度、出厂温度。
出厂温度高于195℃的混合料必须废弃。
要随时观察出料冒烟的情况,如果冒的是白烟属正常情况,如果冒浓浓的青烟,就应特别注意,立即检查温度是否超过规定值。
4.2.10为方便检查人员、上料车辆、指挥人员和拌合站操作室之间能及时沟通拌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检查人员和指挥人员配备对讲设备,拌合站操作室外安装高音喇叭。
4.2.11 每天上、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要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和矿料的级配,保证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0.2%以内。
4.2.12 每周分析一次检测结果,计算油石比、各级矿料通过量和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检验生产是否正常。
同时经监理试验工程师签认后上报管理处试验室。
4.3运输4.3.1 SMA上面层混合料采用12-15台载重大于40吨运料车运输,车况良好,正常施工中,应保证摊铺机前方有3辆以上运料车等候卸料。
运料车在开始运输前,应在车厢及底板上涂刷一层油水混合物(植物油:水1:3比例配制),使混合料不致与车厢粘结。
4.3.2运料车从拌合站受料时,应分三次前后移动运输车的位置,以防止装车时混合料发生离析。
4.3.3任何情况下,运料车在运输过程中车顶都应加盖苫布,并在车厢两外侧覆盖棉被,以防表面及两侧混合料降温结成硬壳。
4.3.4运料车在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歇。
4.3.5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如发现有剩余的残留物,应及时清除。
4.3.6运料车到达现场后,应严格检查SMA混合料的温度,不得低于摊铺温度的要求。
4.3.7运料车在从拌合站运料过程中,有专人观察混合料有无异常,有无糊料、花白料。
如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操作室停止装料,已经装好的混合料视情况按废弃处理。
4.3.8运料车装好料,驶离拌合站出料口后停车,设专人配合监理人员进行二次表观检查,并进行温度检测,出厂温度合格后,签发混合料出厂单,同意混合料出厂。
主车司机对车上混合料进行覆盖周密后,才能驶出拌合站向摊铺现场。
4.3.9拌合站检查处应有检查梯或检查平台,以方便检查人员能快速进行检查工序。
4.3.10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止,不得撞击摊铺机。
4.4 摊铺4.4.1在铺筑SMA路面之前应对下承层(中面层)表面作以下处理:对不平整的地点进行洗刨处理,对油脂污染进行切割、修补处理,用森林灭火器和内燃式空压机彻底清洁下承层表面,当使用水洗时,应允全凉干。
施工前必须喷洒符合要求的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宜为0.3-0.4L/m2。
4.4.2每天施工前,应对前天留下的接缝处进行清洁,并检查平整度,然后涂刷乳化沥青,以保证接头紧密。
4.4.3本工程SMA上面层采用一台ABG8620型摊铺机摊铺,摊铺机应具有足够的压实能力。
同时,为避免摊铺过程中温度离析和装料过程中的离析,采用一台沥青混合料转运车,摊铺过程中进行二次搅拌,以提高路面混合料的铺筑质量。
4.4.4 摊铺机开始铺筑前应提前0.5—1.0小时,对熨平板预热到100℃以上,铺筑过程中应开动熨平板的振动或捶击等夯实装置。
4.4.5 SMA 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应调整到与拌和站、转运车供料速度平衡,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由于SMA生产延长了干拌和湿拌时间,影响拌和机的正常的产量,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放慢,通常不超过2-3m/min。
当供料不足时,宜采用运料车集中等候,集中摊铺的方式,尽量减少摊铺机的停顿次数。
4.4.6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高10-20℃。
当气温低于15℃时,不得摊铺改性沥青SMA混合料。
4.4.7 SMA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铺试验路段确定。
4.4.8 SMA混合料在运输、等候及铺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如发现有沥青析漏情况,应停止卸料,分析原因,采取降低施工温度、减少沥青用量或增加纤维用量等措施。
4.4.9 不得在雨天或下层潮湿的情况下铺筑SMA路面。
4.4.10 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找平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4.4.11 根据摊铺厚度、宽度、摊铺速度,调整输料料门的开度,保证输料和分料相匹配,且左右均衡。
另外,调整分料螺旋的高度,保证混合料的充满高度不低于分料螺旋的2/3,使分料螺旋处的混合料压力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