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地域性

建筑地域性

浅谈建筑的地域性
摘要: 建筑如果从地域性这一狭义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主要
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
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
要因素。
关键词:地域性、名族特征
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众所周知,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
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
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作为中国的
建筑师,我们都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也不难发现,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我们在心理上,
综合素质上,都还准备不够,理论上观念上尚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
伐。这主要反映在创作方面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过程。所以
我感觉,当前的整个建筑创作,在同步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一个新
的十字路口。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
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
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
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
风格的一个基本点。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
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们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
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
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
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
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
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
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
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城市与建筑正在失去其独特
的地域特色。在这样的困境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自然与
人文,对一个地域建筑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入地探索,我们才能够创
造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的建筑环境。我们企望通过建筑师之手,
使建筑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宗教信仰的化身。
王小东院士谈的最多的是全球化和地域性的关系。他认为“在
全球化的今天保持我们自己身份的就是我们的民族地域文化这点
很重要。之所以自己走了这条道路在几十年里,信心没有动摇。因
为在我们建筑界,各种理论和说法都有,但是我觉得他们走什么样
的道路都可以,多元化的社会允许什么道路都走,但是我既然选择
了地域文化建筑创作这条路,并且从上学到我来新疆这几十年一直
都没有动摇过,所以我也没有打算离开新疆”。
结合影响乌鲁木齐城市形象的重要建筑作品来反应这个城市的
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一:文化之光-国际大巴扎
说到能最能影响乌鲁木齐城市印象的重要建筑,我认为首当其
冲的莫过于新疆国际大巴扎了。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解放南路与团
结路的交汇处,建成于2003年6月26日,它的设计者是被称为“中
国八大建筑巨匠”之一的新疆建筑设计师王小东。国际大巴扎占地
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由新疆民族商业购
物广场,新疆民族手工艺交易中心,新疆名优产品展示中心,中亚
之心,民族露天巴扎五部分具有浓郁西域特色的商业建筑群组成。
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巴扎。新疆国际大巴扎在传承
伊斯兰风格的同时,极大地延伸了二道桥传统市场的概念,更加确
立了它在乌鲁木齐民族商业中心的地位。
新疆国际大巴扎硬件设施包括100000平方米超级建筑群;6100
平方米大巴扎宴会厅;8000平方米大巴扎美食广场;3000平方米
大巴扎欢乐广场;600平方米大巴扎室外表演广场;80米新疆第一
观光塔;1座观光伊斯兰清真寺;1个露天大型舞台。
从总体来看国际大巴扎完全遵循伊斯兰建筑风格,以砖石工艺
砌筑的建筑手法,大胆采用黄色为主色调,外墙饰面采用传统的磨
砖对缝与现代饰面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手法,不作舞台布景式的建筑
语言堆砌,,体现空间和光影的变化,在涵盖了现代建筑的功能性
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集中体现了浓
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这一点正符合我所说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的特点。所以,业内专家这样评价:“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伊斯兰
民族文化的现代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传统不仅仅是形式,因为
民族地域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形式问题。大巴扎最后形成的建筑风
格,是人民认可为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
二:政治中心-新疆人民会堂
新疆人民会堂始建于1984年,198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成立30周年之际竣工投入使用,是当时自治区“十大建筑”之一,
在亚洲和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它的设计者是王小东和孙国诚。
会堂坐落在市区内友好路北端的昆仑宾馆对面,其建筑面积34000
多平方米,集会议、演出、餐饮、住宿为一体。整体建筑设计体现
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形
象,被誉为是新疆对外形象的代表之一,她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政治、经济、外事、文化活动的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这是一座民族、地方、现代色彩兼具的大型建筑,会堂顶部是
金黄色琉璃檐板,四角竖着4座直径2米的乳白色圆塔,正面有20
根22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廊柱及大型茶色玻璃。设計主要体现容
纳3000人的会堂以视听及表演功能为主,努力使设施现代化和传
统文化密切融合,使改设计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理想的艺术殿堂。总
体布局上将宴会厅及小会厅设在堂主体的一侧,以架空联廊相连的
自由组合,既能分区使用,又符合维吾尔传统建筑中不对称特征。
宽畅明亮的大厅与宽扁形观众厅直接相连,比之传统剧院的层层进
厅简捷得多。作为歌舞之乡的自治区首府的会堂舞台,力争设计成
有升降、推拉功能的机械舞台。会堂主体四角圆形邦克楼及其收頂,
使人联想到现代航天技朮。宴会厅副体方形平面,圆形屋顶組合以
及主体的密柱宽檐细部处理,赋予整个建筑圆浑粗犷的建筑气质。
结语 建筑不仅是工程技术对象,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对象,而更
是一种社会、文化对象。社会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属性,由它的民
族性、地域性、历史性、 时代性以及艺术特征诸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要的是建筑的民族和地域属性(或叫特征)。不同的民族,有
不同的宗教形态、伦理形态和观念形态,这些不同点,都在建筑上
反映出来。或者说,建筑提供着各个民族的这些方面的需要。 其
次,在一个民族之中,建筑形态却也不完全一样,象我们的汉族建
筑,不同的地域有不同形式的建筑。
我们身处新疆这样一个地域性民族性独特而显著的地区,作为
一个建筑师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学习王院长几十年如一
日不断探索研究新疆地域性建筑的精神,我们也有责任将具有新疆
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展现给世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