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b1
压铸车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办法
工序名称 :熔化→装模→模具调试→ 压铸→脱模
一 、 熔铝合金 (作业人员:熔化工)
1、 熔炉的温度要控制在630℃-680℃。 2、 观察熔化后的铝液,适于生产的铝液呈亮白色,如果 铝 液显红色,说明 炉温过高,如 铝 液呈冰淇淋状则说明温度过低. 3、 严禁熔 铝 过程中,混入杂质,禁止操作人员私自将不合格品投入熔炉回 炼,如有产品需回炉重炼,必须经过组长检验确认,方可投入回炼. 4、 保持铝液液面平稳,无浮渣和气泡冒出,在舀取铝液进行压铸时,必须将铝 液表面的氧化层及杂质刮去。 5、 生产过程中,每一班次必须在熔炉中加注两次粉状精炼剂及去渣剂,平均 每4小时加注一次,整个加注过程,必须在组长的指导下进行,作业完成后,须把精炼产生的杂质清理干净后方能进行铸件生产。 6、 生产过程中,每一班次必须至少两次清理炉底铝渣,至少平均每4小时清 理一次。 7、 所有接触铝液的工具,必先烘干,要保持绝对的干燥与干净,不能附带杂质 进入铝液。 8、 在熔铝过程中,如发现铝锭或回炉料中杂质过多,应立既停止将同类铝锭 或回炉料再投入熔炉中,并及时向班长及车间主任进行汇报。 二、 装模 (作业人员:操作工、维修工、班组长) 1、 首先要确定模具型号的准确性,确保模具的完好性。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b2 2、 装配模具时要在操作工,维修工及组长的共同协助下完成。 3、 模具装配时,要保证各坚固件的牢固性,确保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 模具调试 (作业人员: 操作工、维修工、带班长) (重点工序) 1、 模具装配完成,可进行试机 (点动),自动低压空运转一周次,以确保所装配模具之灵活性。 1 检查螺丝是否有松动。 2 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油或其它异常情况。 3 检查压铸机和模具的活动部位是否回加注润滑油
工序名称: 熔铝→装模→模具调试→压铸→脱模
2、模具的温度(模具预热)
1)模具表面温度升温至180℃-220℃。 2)检查冷却水运行是否正常。 3、试压铸 1)班组长设定压铸参数。 2)检查所要浇铸的铝液是否适用。 3)压铸时观察设备及模具运转是否正常。 4)检查脱模剂喷雾压力及水量是否正常。 5)检查所压铸之产品尺寸,外观是否符合图纸及检验卡片之要求,有无产品缺陷。 6)试压铸产品必须在50件以上(必须打低速压射20模后,再开高速压射试压)。 7)最终确认合格的压铸件,可作为首检品予以保留,并填写《首件检验单》。 四、压铸(作业人员:操作工)
1、压铸产品经确认合格后,应确定所设定的参数,操作工不得擅自改变所设定的参数。 2、生产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响等不正常现象或铸件滞留在模具中,应立即停机并通知维修人员,严禁操作工私自维修。 3、生产过程中,操作工要确保模具的可靠性。 1 由于分型面不平整或磨损多,锁模力不够,导致铸件飞边多。 2由于冲头磨损导致射料位置铝液飞溅。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b3 3 由于误操作导致模腔、滑块等损坏。 4 由于长期使用模具,促使模具材料疲劳,产生崩损,影响产品质量。
4 生产过程中,操作工要做到产品自检,规定每压铸成型20件产品,即对产品进行一次自检,如发现产
品异常,应立即停止生产,查找原因。 1 由于模具温度过低,铝液温度低或铝液充填速度过慢,导致铸件出现冷隔。 2 由于保压时间不够,铸件拔模斜度过小,导致铸件裂纹甚至拉裂。 3 由于铝液材质有偏差,模腔表面粗糙,脱模剂量不足或失效,导致铸件粘模。 5 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模具有轻微崩缺的,而铸件只需要进行外观修理,不影响性能的,需及时向班组长及车间主任进行报告,处理方法如下: 1)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终止生产,但铸件产品必须全部进行维修处理,在该批产品压铸完成后,必须对模具进行维修,该情况适用于批量不大的产品。 2)立即停止生产,拆卸有问题的模具进行维修,在维修后及试压铸确认其完好性后,方可继续投入生产。
五、脱模(作业人员:操作工)
1、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压铸前,必须向模具喷洒脱模剂。 2、检查脱模剂喷射气压是否适于压铸生产。 3、检查脱模剂流量是否适合生产 4、检查脱模剂是否失效。 5、如出现上述问题,应立即通知班组长及车间主任,及时对喷射气压、流量和脱模剂配比进行调整,适用于生产为止。
工序名称:带班长检验(作业人员:带班长)
一、模具的确认与装配 1、带班长必须确认所要使用装配的模具型号的符合性,其产品型号要有生 产单一致。 2、带班长必须确认模具的完好性,避免崩缺及损伤的模具装机生产。 3、对于已装配好的模具,要检查其紧固性,要加注润滑油,保证模具运转的灵活性。 4、必须要确认模具试压铸品的符合性。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b4
二、产品首检
1、带班长必须确认所生产的首件压铸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带班长在进行产品首检时,一定要确认压铸件尺寸外观等条件是否满足图纸及检验卡片之要求。 3、带班长在进行产品首检时,一定要确认压铸设备及模具运行的良好性。
三、巡检
1、带班长每小时至少对每台机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一次巡检,以纠正操作工的不良操作。
2、对每一部机台进行巡检,对其正在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检,以确认产品即时的符合性。 3、带班长应及时处理所发生的生产异常情况,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向车间主管汇报。
四、其他 1、带班长在每次交接班时,应核实交接班程序,并记录。 2、带班长需填写工作日记,记录当班的质量问题及生产情况,并对下一班进行工作提示。
工序名称:全检(作业人员:全检员)
一、产品的全检
1、全检员对所压铸的产品实施全检。 2、主要检测产品的外观、缺损等项目。 3、在全检过程中,如发现产品存在有许多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将情况向压铸带班长及品质主管反映。 4、全检员要对所检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记录。
二、产品的分选
1、全检员要对所全检的产品进行分选,坚决从中剔除不合格品。 2、全检过程中所剔除的不合格品,在按不同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隔离及标识。 3、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产品,一定区别摆放,防止不同产品互混。
三、 产品的标识
1、已全检的产品一定要进行标识,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产品一定要进行区分。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b5 2、产品的标识中,一定要注明产品的型号、种类、数量、压铸机的台号、操作人员的姓名、全检员的姓名。 3、不合格品一定要标识并隔离,防止已选出的不合格品再次混入合格 品中。
工序名称:抽检(作业人员:巡检员)
一、产品的首检 1、巡检员必须参与首件产品的首检工作并记录。 2、巡检员必须确认首检产品完全符合《压铸工艺卡》或《检验指导书》要求,方可继续生。 3、对于首检不合格的产品,巡检员有责任要求操作工及带班长对设备及模具进行调整或维修,直至生产出合格品为止。
二、产品的巡检
1、巡检员每2小时至少对每台机正在生产的产品进行一次巡检,以确认正在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压铸工艺卡》或《检验指导书》要求并记录。 2、巡检员每小时对全检员正在全检分选的产品进行一次巡检,以确认正在全检的产品是否符合《外观检验指导书》要求。 3、在巡检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标识隔离,巡检员有责任督促操作工、带班长对此加以纠正。 4、在巡检过程中,如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发现严重隐患,应立即向车间主管和品质部门进行汇报,以便于进行及时处理。 5、在巡检过程中,如因设备、模具等问题,而造成的可修补的轻微质量问题,巡检员应及时通报车间主管与品质主管。此类情况,如在事后可以通过修补可以解决的,可继续生产。批量生产完成后,应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对设备和模具进行维修。
三、产品的终检(入成品库前的抽检)
1、巡检员对入成品库前的产品,进行最后的抽检。
2、产品性能尺寸、外观的检验按《出厂检验指导书》来进行。 3、对于不合格的批量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作报废、返修、分选等处理。
四、其他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b6
1、负责压铸模具的检测、验收及检测记录的填写,并及时上报相关《质量日报表》。
2、负责车间的工序控制,负责产品的首检、巡检及入库检验,并填写相关的检验记录。 3、负责产品的终检入库(出厂)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入库(出厂)。 4、监督检查全检员的工作,协助处理车间的质量问题。 5、负责保管车间的质量检验记录,协助车间处理客户退货。 6、协助车间提出产品质量改进方案,提高制成工艺水平。
工序名称:过程控制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重点工序应进行重点控制:
二、对于因抽芯长而易引发产品变形的压铸件,操作工、带班长及巡检员应加强其检查力度,并列为重点,
以确保合格产品流入下工序。
三、工序完成的半成品,在全检时不能堆放过高。外形相似的不同规格的产品,不同产品之间需要进行有效
的产品定置标识,防止不同产品之间因距离过近,在搬运、挪动、生产 过程中出现重大混淆现象。
四、不合格品的控制
1、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所压铸产品不合格或模具损坏,发现者应立即 上报。带班长、巡检员或车间主管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隔离, 并将不合格品放置在指定区域内。 2、在检测环节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如可通过技术处理解决相关质量问题 的,全检员及巡检员可要求生产现场做出技术处理,经过处理的产品必须经过重检。 3、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车间巡检员填写《质量报告单》,并上报品质主管。由品质主管召集车间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并做出书面的处理决定。
五、巡检员可一周或一个月对车间生产的质量状况进行一次总结,内容涉及产品质量、客户退货、客户质量
投诉等内容,并上报品质主管,由品质主管做出最终的质量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