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美国《教育百科全书》提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 3.我国将教育学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关系。它重点研究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情景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问题,包括:受教育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的个别差异等重要问题。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们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即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研究老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是由桑代克奠定的。在《教育心理学》中,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6.美国心理学会(APA)提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发展问题。学习问题。人格与适应问题。测量与评估。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从欧美来看,应该包括:性质与作用、发展与差异心理、学习理论与应用、教学心理与设计、学习动机与管理、学习测量与评价。 7.国内学者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提出研究内容的“五要素”“三过程”学说。所谓“五要素”是指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②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 ⑤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是指: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8.当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六种:①学习心理学②教学心理学③学校心理学④学科心理 学⑤教育社会心理学⑥教师心理学 9.学习与记忆的研究,占整个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半以上。教学心理学主要包括知识方面的教学,也包括情感动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学习心理学主要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课程安排、帮助解决学生情绪失常和学习困难等问题。学科心理学研究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包括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各特殊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心理规律。教育社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教师心理学研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心理特点和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的领域,探讨教师的知识、能力、性格、教师威信、专家型教师解决问题的特点。 10.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有科学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科学的普遍法则。科学是指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和学问,即发现事物真相、探求原理和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现代科学研究是一种范式研究,也就是以一定的框架、范式结构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知道学与教的活动。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 1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因此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称之为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 13.心理学的两个学科特性:自然科学属性、社会科学属性。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这样两方面的科学性质。 14.教育心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即将心理学的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实验室研究结果和有关抽象理论概念的直接应用;另一种是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等。 1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①二者共同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的发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内容②二者侧重点不同,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是教育现象中的宏观性问题,而教育心理学则着重研究教育活动中比较具体微观性的问题。二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①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②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③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成果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流。 16.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 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 1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①提供先进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总结教育经验和规律,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提供方法手段,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8.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教育的理念与信念。 19.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其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20.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79年被誉为“19世纪的亚里土多德”的德国学者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至50年代末)。①主要发展方向是自然科学化;②广泛吸收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有关教育的内容扩充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③将教育心理学的实验原理运用推广到教育实际部门。 三、成熟、完善时期(20 世纪60到80年代末)成熟完善时期,重大转折时期。研究内容和体系出现了很多的进步,其主要标志:①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形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发展格局;②理论观点之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联结主义逐渐上升发展为强劲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③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 实践服务;④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人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发展四个方面。 2.什么是心理发展,其实质是什么?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终身发展中心理发展、发展以及变化的有次序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狭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成熟。心理发展实质是指个体从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心理发展的一般(基本)特点是什么?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4.心理发展由一系列连续而又相互区别的几个阶段构成,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出现在什么时间?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 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分别出现在(幼儿期)和(青春发育期)。 6.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点)是什么?一、少年期(初中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的速度而言则相对平稳。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①在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成人感,但由于心理水平的限制,他们 在心理上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②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水平还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③辩证思维开始萌芽,使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 但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增强,出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⑥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发展迅速;⑦初中生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根据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以 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控力还不强。二、青年初期(高中阶段):高中生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趋于成熟和稳定,个性与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更加丰富和稳定。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①青年初期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接近成人;②高中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 验型”转向“理论型”已具有一定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③高中生社会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有了深刻发展;④高中生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在心理上把自己分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并且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开始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冲突;⑤高中生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有时也会出现于生活相 脱节的幻想。 7.什么是“学习准备”“关键期”“终身发展”?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概念由奥地利习性学家罗伦茨首先提出。终身发展问题主要研究人从出生前到终年的全程发展规律。认为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连续的发展着,发展是毕生的过程,贯穿于人生命的全过程。其主要观点是:①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②发展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了生物、认知和社 会三个维度;③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心理发展的各层次和方面发展的速率、进程是不 同的;④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年龄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影响因素,此外 还包括与历史时期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以及对个体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不平常事件。 8.个体从出生到成熟(0-18岁左右)大致经历了六个关键期:新生儿(0-1个月)、1岁左右、3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