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瓦斯防治.ppt

瓦斯防治.ppt


D


0.0075H f
3p

0.74
K=ΔP/f
式中 D—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D综合指标;
K—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K综合指标;
H—煤层埋藏深度,m;
p—煤层瓦斯压力,MPa;
ΔP—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
f—软分层煤的坚固性系数。
各煤层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综合指标D、K的临界值应根据 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下表的临界值进行预测。
井 设
井鉴定
无突出煤层 :按非突出

矿井管理
危 险 区



无 危 险
10 ~
区 50
m






工 作 有面 危预 险测
执行 无 安全 危 防护 险 措施
后采 掘作

突 出 危
工作 面防
险 突措




无 突 出 危 险 工 作 面工源自 面措 施效 果检验突




作执





无护
突措
出 危 险 工
●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立即进行突出煤层鉴定。 ①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 ②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 ③煤层瓦斯压力≥0.74MPa的。 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煤层 破坏类型 瓦斯放散初速度Δp
临界值 III、IV、V
≥10
坚固性系数f 瓦斯压力(相对压力)P(MP)
≤0.5
≥0.74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可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区域防突措施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区域验证
预抽煤层瓦斯、开采解放层和煤层注水
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 余瓦斯含量、顶底板位移量。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 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 。
石门揭煤工作面采用规定第七十一条、在煤巷掘进工作面第 七十四条、回采工作面第七十八条规定的预测方法对无突出 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
工作面“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划分为突出危险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局部防突措施
震动放炮、超前钻孔、松动爆破等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安全防护措施
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 救系统、自救器等安全防护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突出煤层





突出灾害防治
安全教研室
一、两个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区域防突措施; (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工作面防突措施; (3)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4)安全防护措施。
区域“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 施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标D、K参考临界值
综合指标D
综合指标K
无烟煤
其他煤种
0.25
20
15
当测定的综合指标D、K都小于临界值,或者指标K小于临界值 且指标D计算式中的两括号内的计算值都为负值时,若未发现其他 异常情况,该工作面即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判定为突出危 险工作面。
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是依据瓦斯解吸指标Δh2或K1值,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 险性等级。 其中瓦斯解吸指标Δh2是钻屑在解吸仪内2min解吸瓦斯压力值, Pa,用MD—2型瓦斯解吸仪测得; 瓦斯解吸指标K1值是煤钻屑脱落暴露大气中时,每一分钟每克 钻屑的瓦斯解吸量,mL/(g·min1/2),用ATY型瓦斯突出预测仪测得。 由工作面向煤层的适当位置至少打3个钻孔,在钻孔钻进到煤 层时每钻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3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 斯解吸指标K1或Δh2值。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压力P(MPa) 瓦斯含量W(m3/t)
P<0.74
W<8
除了是述情况以外的其它情况
区域类别 无突出危险 突出危险区
(3)石门揭煤工作面预测 ①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D是考虑煤层埋藏深度、煤坚固程度、瓦斯压力建立 的数学模型;综合指标K考虑瓦斯含量、煤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质 建立的数学模型。
煤体温度法 煤体电磁辐射方法
2、突出预测
(1)突出煤层鉴定 ●新建矿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对矿井内采掘工程可能 揭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矿井立项、初步设计和指导建井期间揭煤作业 的依据。 ●经评估认为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应当对开采 煤层及其他可能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煤体温度法 瑞利波方法 煤体电磁辐射方法
按预测地点分
突出矿井和突出煤层的鉴定
突出煤层内区域预测

出 预
石门揭煤工作面预测

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
平巷掘进工作面预测 上山掘进工作面预测
回采工作面预测
下山掘进工作面预测
按预测工艺的不同分
突出预测
接触式 非接触式
钻屑指标法 复合指标法 R值指标法
声发射方法 巷道瓦斯涌出特征法 地质雷达方法














矿 井
层 、










开拓前区
域预测: 开


用于指导

新水平、


新采区设 测
计及开拓




危 险
突 措
区施
域 措 施 效 果 检 验




工程揭煤







出 危 险 : 按 非 突 出 矿


非 突 生产矿井 出
煤 层
矿 突出煤层
无 危 险 区
井 、突出矿
全部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上表所列的临界值的,确定为突出煤 层。
煤的破坏类型: I类(非破坏煤),坚硬,用手难以掰开; II类(破坏煤),中等硬度,用手极易剥离成小块; III类煤(强烈破坏煤),硬度低,用手捻之成粉末; IV类煤(粉碎煤),偶尔较硬,用手捻之成粉末; V类煤(全粉煤),疏松,可捻成粉末。
施 后 采
作掘
面作

二、突出危险性预测
1、预测分类 按预测任务的不同分类
区 域 预 测


预 测
工 作 面 预 测
单项指标法 瓦斯地质统计法
综合指标法 其它方法
综合指标法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复合指标法
R值指标法 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坑透法 瓦斯地质方法 动力区划法 三维地震法
声发射方法 巷道瓦斯涌出特征法 地质雷达方法
瓦斯放散初速度Δp是指煤脱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释放瓦斯量 的大小。
瓦斯放散初速度是表明煤质状况的一个指标,表征煤的微观结 构。它既表示了煤放散瓦斯的速度,又表明了煤的吸附瓦斯量大小。
坚固性系数f
f Rc 10
式中:Rc—单轴抗压强度,MPa。
(2)区域预测 区域性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 行。 预测的临界值可根据试验考查确定,要确定前可暂按下表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