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劳动与资本【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劳动与资本【圣才出品】

第七章劳动与资本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劳动需求
1.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
(1)劳动需求量
媒介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从媒介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决策中派生出来的需求。

假定媒介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则其对劳动的需求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值等于
工资时的员工数量。

在其他因素(如办公室大小、可用的机器设备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即所谓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与工资
图7-1中水平虚线为工资水平线。

公司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雇用的员工数量应是工资水平线与边际产值线的交点A。

当员工数量低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大于工资,边际利润为正,因此增加员工会增加利润。

当员工数高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小于工资,边际利润为负,因此增加员工会减少利润。

图7-1边际产值与工资
(3)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对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而工资水平线则为劳动供给曲线。

将此结论普遍化,便得到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见图7-2)。

图7-2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边际利润等于价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边际成本完全等于边际利润时的产量。

由此可见,从劳动投入角度考虑的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从产出角度考虑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是一致的。

投入需求与产量供给实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劳动市场上就业方面利润最大化均衡与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均衡并不矛盾。

2.劳动需求变动
劳动需求曲线会随着一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移动。

影响劳动需求变动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价格(P)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当劳动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2)边际产量(MPL)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边际产量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

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如通过职业培训)。

(3)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的供给
对可以替代某种劳动的生产要素而言,该要素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劳动需求减少。

3.劳动需求弹性
(1)劳动需求弹性的公式
劳动需求量对价格(工资)变动的灵敏程度亦可用需求弹性来表示,劳动需求弹性的公式表示如下:
(2)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越高,则其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此规律同样适用于劳动。

②市场的定义。

一般而言,范围大的市场(如食物)的需求弹性小于范围小的市场(如面包)。

③时间的长短。

一般而言,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随着时间段的延长而提高。

④企业的劳动/资本比率。

企业生产过程劳动/资本比率越高,劳动的需求弹性越大。

因为,劳动/资本比率越高,工资支出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大。

二、劳动供给
1.劳动供给的定义
劳动者权衡工作与闲暇时间的分配,分配到工作中的时间便构成劳动供给。

2.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曲线虽然都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但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向后”弯曲。

制片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如图7-3所示。

图7-3制片人的劳动供给曲线
替代效应使个体因工资提高而延长劳动时间,劳动供给曲线倾向于向右上方倾斜。

当增加的工资使个体更富裕、更能支付得起很多正常物品的消费时,个体会倾向于增加闲暇,闲暇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工作时间的减少。

结果使劳动供给曲线倾向于向后弯曲。

(1)一般而言,对于中低收入水平的人来说,当工资上涨时,他们更愿意增加工作时间。

(2)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工资的收入效应可能会超过替代效应。

他们不但不会增加工作时间,反而会缩减工作时间。

3.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由于不同职业类别的劳动会相互流动,所以劳动市场中的劳动供给曲线不像个人劳动供给曲线那么容易向后弯曲。

工资只是引起劳动市场的供给量沿劳动供给曲线移动。

工作态度的改变、备择机会的改变和移民及就业政策的改变则会引起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均衡工资
1.劳动市场的均衡
劳动市场的均衡由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决定。

当劳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市场
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水平为均衡工资。

在此工资水平上,所有想找到此工作的劳动者都找到工作,所有需要劳动的企业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劳动(见图7-4)。

图7-4劳动市场的均衡
在图7-4中,S表示某一职业的劳动供给,D表示某一职业的劳动需求。

S与D相交于E点,此时E点所对应的工资水平就是该职业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工资水平,E点所对应的劳动量就是该职业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劳动量。

2.供求变化对劳动边际产值的影响
(1)需求引起工资变动
劳动需求曲线由D移到D’,工人的工资水平亦增加,由W’增至W”(见图7-5)。

工资与边际产值同向变动。

图中W表示工资;S表示劳动供给,D表示劳动需求;Q表示产量。

图7-5需求引起工资变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