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政治热点题型专题04生产与经济制度(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届高考政治热点题型专题04生产与经济制度(题型专练)(含解析)

专题0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国资委通过对中央企业调整和重组,减少了中央企业的数量,并将其中一些中央企业培育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样做: ①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②有利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④有利于国有资产质的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对中央企业调整和重组,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国有资产质的提高,①④两项符合题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项观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部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是基于 ①居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逐渐增加 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④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3.“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改革,缘由是: ①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符合 ②社会主要矛盾短时期内难以解决 ③国家经济长期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 ④低端产品难以满足人们的高品质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选项与题意无关,并未涉及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期限问题;当前我国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存在着供需失衡的问题,因此,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故③正确;低端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高品质的需求,必须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故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4.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同时这又是一粒“活络丹”,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这有利于: 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②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共同富裕 ④使农村土地变为活资本,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5.《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规定: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民家庭,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这一举措: ①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途径 ②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④发展农村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土地经营权流转不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②符合题意,三权分置利于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③符合题意,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收入。④不合题意,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故选C。 6.随着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在娱乐、生活、健康等日常场景中,将越来越难觅服务员、导购员和收银员的身影,“无人经济”正在到来。这表明: 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劳动力 D.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答案】B

7.十九大报告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 B.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 消费对生产升级起导向作用 【答案】C 【解析】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表明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也不强调消费的反作用,AB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8.随着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在娱乐、生活、健康等日常场景中,将越来越难觅服务员、导购员和收银员的身影,“无人经济”正在到来。这表明: 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劳动力 D.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消费对象的改变。B符合题意,科技的发展,以后消费的方式不再是和 服务员、导购员等的联系,而是直接通过智能技术来完成,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表述错误,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选B。 9.《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规定: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民家庭,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这一举措: ①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途径 ②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④发展农村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10.城市荒地、郊野公园、学校操场、高架桥下,各色各样的废弃单车密密麻麻,有的排成一排、望不到头,有的堆成了山、看不到顶。3年前,不少市民还在为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而欣喜,如今,大量废弃单车变成“垃圾山”,无处安放,令人叹息。此现象的产生 ①根本原因在于共享单车这一新业态本身不够成熟、理性 ②启示共享单车生产时应尽量选取一次性材料,减少资源浪费 ③亟待各市场主体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此行业良性发展 ④说明共享单车还不适应当今城市发展需求,应暂缓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3年前,不少市民还在为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而欣喜,如今,大量废弃单车变成“垃圾山”,无处安放,令人叹息。此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共享单车这一新业态本身不够成熟、理性,是市场调节局限性的表现。解决这一问题亟待各市场主体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此行业良性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如今大量废弃单车变成“垃圾山”,无处安放,令人叹息,并不是因为共享单车生产时耗材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而是因为共享单车这一新业态本身不够完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②项与题意不符;共享单车正是顺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材料反映的是共享单车这一新业态本身还存在问题,并不是当今城市不需要共享单车,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1.截至目前,我国已推出三批央企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涉及企业共50家,超过三分之一的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引入投资者、设立新公司、重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工作。央企进行混改 ①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央企的活力 ②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调动社会投资热情 ③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增强公有制经济控制力 ④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12.国资委日前印发了《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对在经营投资中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这一规定 A. 可以规范国有资产运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B.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C. 能够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D. 能从整体上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 【答案】A 【解析】对在经营投资中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这一规定可以规范国有资产运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A项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B项说法错误;这一规定能够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但不涉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C项与题意不符;这一规定有利于规范国有资产运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不一定能从整体上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1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私人订制风悄然席卷我国多个行业。相对于更高的价格,私人订制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兴趣去打造出一件独一无二只属于自己的物品。这说明 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 ②个性化消费渐成社会时尚,大众化消费渐趋萎缩 ③整个社会的消费层次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④打造专属化、个性化的产品,应成为企业新的竞争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14.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部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是基于 ①居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逐渐增加 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④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部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即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上述举措旨在 ①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②实现土地承包权流转,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④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