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Talk独家整理:那些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51Talk独家整理:那些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51Talk独家整理:那些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上海话是现代吴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方言,这不仅是因上海重要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话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作为现代吴语的代表,上海话被很多人认定为最难以听懂、最难学的方言之一。

上海话声母、韵母多、声调为6个,对非上海本地人来说,确实难以听明白。

不过,这些充满江南风情韵味的吴侬软语,不仅好听,而且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研究其形成过程、将其传承下去很有必要。

现在的上海话不仅融合了吴语地区很多种方言,而且经过清末民初的殖民地文化影响,很多词语来源于上海殖民地核心词语,即所谓的洋泾浜英语,这些话词语来源于英语音译,有着中文和英语混合结构。

下面是51Talk独家整理并分享的部分典型的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51Talk整理词汇一:撮客=tricky、坍板=too bad、戆度=gander
“撮克”的意思大致是刁钻,是上海人用来形容不喜欢的人的常用语。

而英文tricky 的意思是狡猾的,撮客由tricky音译而来。

而上海人常用来形容什么事或什么人糟糕或不好时会说的坍板,“格个人坍板勿啦”,“格记伊忒坍板了”,则是不列颠腔的too bad 的音译。

如果要说一个人呆头呆脑,上海人会用戆度来形容,这个词是傻瓜,呆鹅,糊涂虫的意思,它的来源是gander,也就是鹅的意思。

51Talk整理词汇二:罗宋=Russian、三文鱼=salmon
上海方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和普通话相互影响,很多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方言词汇被整理到标准普通话词汇中,如发源于上海话,今天却被广泛使用的罗宋和三文鱼。

单说罗宋,现在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但是说到罗宋汤,大家都知道,罗宋是旧时上海人对俄国的称呼,来自Russian,同时带来的还有“罗宋牌”,“罗宋汤”,“罗宋帽”,“罗宋面包”等等。

日料中的三文鱼最早也来自上海话,它的英文原词是salmon,也就是三文鱼、鲑鱼的意思。

51Talk整理词汇二:水门汀=cementing、开司米=Kashmir、刮三=grocery
在上海话中还有一些很有历史感和上海地方特征的词汇,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

这些词汇具有一定的历史性,随着时代变迁,在年轻人的世界中变陌生也是正常。

如问一下现在的上海年轻人“水泥地”在方言里怎么说,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实水泥地读作水门汀,它是cementing的音译,也就是水泥的意思。

开司米这个词也很有历史感,开司米也就是山羊绒线衫,它来自于英语Kashmir,也就是克什米尔,那里曾经是山羊绒的集散地。

刮三其实最早被读作刮老三,意思也不是现在上海话中“不好看的东西”,而是杂货店、露天摆摊的意思。

这个词来源于英文grocery,也就是杂货店。

除了这些,上海话中还有很多词汇来源于英文,如混腔司和英文词take a chance是一个意思;门槛精其实是monkey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人,是现在上海话之中较为常见的俚语;赤佬的来源说法之一是自于cheat这个英语词汇和佬这个传统的南方词汇的混生。

以上就是51Talk整理的来源于英语音译的上海话。

最后51Talk想要提醒大家,在当今,用英语与他人沟通交流可要发音准确了,蹩脚的音译式、中国式英语会增加和别人沟通的难度,难以达到准确、顺利沟通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