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一地理张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学方法:先讲后练,讲练结合,讨论法等。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堂教学过程
(展示世界60亿人口日图,引入新课)随着世界第60亿个人在波黑的降生,世界人口已敲响了警钟。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

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而人口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机械增长主要是指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改变,这一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于一节课讨论,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人口自然增长的公式
从公式可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不同的时候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展示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让学生读图,说出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展示幻灯片)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加快;工业革命后:明显加快。

(展示100年来世界人口增长图)教师提问: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20世纪50年代前:人口增长较慢;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迅猛增长。

(老师提问)50年代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使世界人口数量迅猛增长。

从空间上来看,不同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平衡的。

(展示1950年---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展示表格)
异,学生讨论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出现的人口问题和解决对策分别是什么?结合课本图片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并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图片来直观说明各个国家存在的不同的人口问题。

让学生明确在我国实施计划适应政策的必要性,从而能支持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转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衡量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这三项指标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口再生产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构成人口的增长模式。

(课本图片展示):图 1.6“人口增长及其转变示意”要求学生读图后理解各种增
人口增长模式的探讨。

总结出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所处的模式(幻灯片展示)发达国家: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例如:欧洲和北美)
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属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例如:亚非拉地区)
全世界:以发展中国家居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阶段
我国: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此,我们知道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人口的增长模式是不同的,人口的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和现代型转变。

下面,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展示幻灯片)
练习:
(一)根据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1)北欧国家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变化情况,堪称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

18世纪中期即前工业化时期,芬兰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那
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工业化开始后,尤其是1825-1830年期间,虽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

二战以后,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人人数增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芬兰许多居民点扩大,导致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材料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二)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
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
图,回答1-4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
件 D.自然条件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4.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
A.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三)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
国家甲乙丙丁
人口出生率% 3.2 2.6 2.5 1.2
人口死亡率% 2.5 1.2 1.0 1.1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四)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 (根据时间来决定做不做)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高二张帆
本节课的核心理念是围绕会考和课程标准及学校要求来设计教学,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重在方法和基本概念的落实,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

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

人口模型这一案例以班级为例,虽然例子本身数据较夸张,但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最后用经典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得到了较深刻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