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管线和构筑物

地下管线和构筑物

机场扩建工程的周边及地下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管线和构筑物,为确保施工期间相关设施完好无损,在施工前将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

(1)、在开始土方基础工程开挖、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点的地下管线进行勘察,以探明施工部位是否存在地下管线,勘察的结果报告应报工程师批准。

如果根据勘察结果,认为施工部位存在地下管线,应采取人工开挖或其它适当的方法,进一步探明管线的类型,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咨询和查询,并努力寻找管线的所有者。

(2)、对于已探明的地下管线,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以防止施工对管线的损害,保护方案应事先取得管线所属部门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3)、与业主及机场相关部门积极联系,确认本工程范围中管线走向及具体位置。

(4)、根据管线走向及具体位置,在地面上做出标志(用白灰标识)。

(5)、管线挖出后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回填时,回填土应符合质量要求,必须注意土中不应含有粒径较大的石块。

(6)、如果是雨季施工时则应采取必须的降、排水措施,及时把积水排除。

(7)、对于道路下的给水管线和压力污水管线,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在车辆穿越时,将设置土基箱,确保管线受力后不变形,不断裂。

(8)、对于本工程中有管线的位置将设置警示牌
谈市政工程施工时保护地下管线的措施
前言
城市地下管线, 包括煤气管、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热力管、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电车电缆等。

一般埋设在道路下面, 其埋设深度一般在015 m~310 m范围内。

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各类地下管线的改造和增容建设也越来越频繁。

在管线施工、道路施工及其他建设工程施工中, 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缺乏地下管线的保护意识和无相应的技术措施, 而导致地下管线损坏的现象。

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时有发生, 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甚至造成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 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
强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的保护。

1 市政建设中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
111规划设计不合理或设计缺陷造成的损坏
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缺乏准确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和地下空间信息资料, 易造成规划、设计工作的盲目性, 在施工图中没有完全或部分地标出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 进而导致建设过程对原地下管线的破坏; 二是城市原来的规划没有超前意识, 没有按照城市的发展作出长远的规划或者在是按照当时的领导意志来进行规划, 这样就造成了一任领导一个规划的不规范现象, 导致了后来规划设计时对地下管线的位置无法准确掌握。

三是原来规划设计的地下管线是按照当时的技术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的,
技术标准低, 安全可靠度较差。

112市政工程管线管理不完善造成的损坏
城市地下管线很复杂, 包括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和污水管线, 还有一些保密的地下管线。

对它们的管理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因此在管理上档案图纸等资料难以形成整体信息。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 各种信息资料的时效性也得不到保证, 这就使部分地下管线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在市政建设时部分管线管理被遗漏, 施工时被损坏。

13施工引起的直接损坏
施工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地下管线位置不明。

在施工前没有经过调查和探测。

而是盲目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由于在施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调查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 大多数施工单位都不会也不愿做此项工作。

这是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常见原因之一, 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都比较严重。

( 2) 打桩、压桩、顶管、振动压实等施工时土体挤压,导致一些临近区域内年代早、管材强度弱、接头不牢
固的管线发生损坏。

( 3) 基坑开挖、边坡失稳或流沙现象引起较大的土体变形, 当变形量超过管线的变形极限时, 就会发生管
线损坏。

( 4) 顶管、盾构、井点降水和沉井下沉等施工中可能产生土体不均匀沉降或地面隆起, 当不均匀沉降或隆
起值较大时会导致附近管线断裂或接头错位。

( 5) 施工机械、车辆、材料和土体等荷载过大会将下面的强度不高的管线压坏。

( 6) 施工开挖后, 裸露的管线在冬季由于气温骤降,管子易冻裂。

( 7) 开挖裸露的管线在雨季受到洪水的冲击或附近的土体流失从而使管线发生损坏。

( 8) 施工时没有按要求进行施工, 导致裸露的管线受到大的坚硬物体的剧烈碰撞而断裂、松动等。

2城市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211地下管线保护的控制程序
( 1) 设计人员事前(预测) 计算值不可能完全与施工中的实测值相同, 为弥补原有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工程的认识不足, 应将实测信息、修正物性参数, 通过计算, 预测下一施工阶段工程状态。

( 2) 监测人员监测和判断各种施工因素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检验施工结果是否达到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量测土壤、墙体等的变位状态、应力等数据。

作为将来设计参照依据。

( 3) 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配合设计更
改后。

调整施工措施。

212 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 1) 隔离法。

通过钢板桩、树根桩、深层搅拌桩等形成隔离体, 限制地下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挤压或振动管线这种方法适合管线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桩基础或基坑的情况。

对于管线埋揉不大的也可采用隔离槽方法, 隔离槽可挖在施工部位与管线之间, 也可在管线部位挖, 即将管线挖出悬空。

隔离槽一定要挖深至管线
底部以下, 才能起到隔断挤压力和振动力的作用。

全文如下
最新回复
heijindishi at 2009-6-06 13:31:11
( 2) 悬吊法。

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或因土体可能产生较大位移而用隔离法将管线挖出的, 中
间不宜设支撑,可用悬吊法固定管线要注意吊索的变形伸长以及吊索固定点位置应不受土体变形
的影响。

悬吊法中, 管线受力、位移明确, 并可以通过吊索不断诵整管线的位移和受力点。

( 3) 支撑法。

对于土体可能产生较大沉降而造成管线悬空的, 可沿线设置若干支撑点支撑管线。

支撑体可考虑是临时的, 如打设支撑桩、砖支墩等: 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前者, 设置时要考虑
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 对于后者一般结台永久性建筑物进行。

( 4) 土体加固性。

顶管、沉井施工中, 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面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的, 可以采取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 二是
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浆充填加固。

此外, 在砂性土层, 且地下水位又较
高的环境中开挖施工时, 为防止流砂发生, 也可用井点降水方法。

( 5) 选择合理施工工艺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可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 使管线每
次只暴露局部长度, 施工完一段后再进行另一段, 或分段间隔施工。

对于桩基工程, 可以合理安
排打桩顺序, 如临近管线的桩先打, 退着往远离管线的方向打桩, 减少对管线的挤压, 还可考虑
调整打桩速率的方法, 如打打停停, 对减少土中的空隙水压力, 或者打桩区四周设排水砂井、塑
料排水板,使孔隙水压力很快消失, 减少挤土效应顶管工程施工, 对临近管线区域, 可放慢顶进
速率, 做到勤顶勤挖, 减少对土体的挤压力, 顶头穿过管线区后。

充填顶头切削造成的管壁外间
隙, 减少地面抗降。

有些地下工程还可采用逆作法施工保护管线, 对管线可起固定作用的部位先
施工并加跑龙套。

再施工其他部位。

基坑回填时分层夯宴, 钢板桩拔除时及时用砂充填空隙并在
水中振捣密实, 尽量缩短管线受影响的施工时间等。

( 6) 对管线进行搬迁、加固处理对便于改道搬迁, 且费用不太的管线。

可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先
行临时搬迁改遭, 或者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方式、设置伸缩节等措施。

增大管线的
抗变形能力, 确保土体位移时也不失去使用功能。

( 7) 卸载保护。

施工期间, 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的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板等方式, 使作
用在管线上及周围土体上的荷载减弱, 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管线的受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 8) 不保护方式。

对一些不明无主管线, 估计破坏后不会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 或经与有关部门
联系, 可暂停使用的管线, 可采用不保护方式, 进行突击施工, 在几小时或几天施工完后再恢复
管线使用功能。

3 地下管线破损后的急救措施
为防止管线损坏引起危害, 施工前应准备紧急联络地址一览表, 各种埋设物的系统图及了解最
近一只控制阀的位置, 备好煤气探测仪等, 并在施工交底会通知有关人员。

当现场露出埋设物时, 应用标牌写明物件名称、类别、安全注意事项。

如果管线发生或可能发生异常时, 建设单位和施
工单位应立即与相关的专业公司及相关部门联络并采取中断施工、禁止动用明火、临时封闭交通、疏导附近居民等措施, 并通报公安、消防、道路管理、市政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