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20120703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20120703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小组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20多个工种。

这些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定技术就成为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

本课程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独立开展中药的检验工作,具备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依法检验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中药质检、中药验收、中药调剂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系列的教学措施与手段的实施,在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成《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

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应根据企业、社会的需要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思想。

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提高学生的中药质量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胜任中药产地收购、入库质量验收、仓储养护、出库复核、中药生产投料、中药调剂等职业岗位的一项主要实践能力——中药真伪优劣鉴别能力,熟练运用中药鉴定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管理。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
3、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校企共建,必须充分发挥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两个课堂”的作用。

三、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调研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调研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改革,本课程的建设应打破以往教师不深入企业,闭门造车的课程建设方式。

课程应当如何建设,中药企业及从事中药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最有发言权。

因此,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充分听取和采纳中药企业的意见,只有他们的参与才有可能建成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课程,才有可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中药人才。

通过与重庆天绿药物资源科技开发公司、万州区国药集团、重庆
东方药业、广州潘高寿药业、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等中药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制定《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校企合作完成《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使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素质体系与企业中实际工位、工作环境完全相同或几乎相似,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走入实际工作岗位不用再培训。

参与本课程建设的教师要深入到企业,对中药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对中药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整理,形成职业岗位(任务分解)调研报告。

(二)课程标准制定
与重庆天绿药物资源科技开发公司、万州区国药集团、重庆东方药业、广州潘高寿药业、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等中药理事会成员单位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合作制定《中药鉴定技术》核心课程标准。

该标准将是本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在课程标准中要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进行规定,并提出本课程指导性的教学原则,提出教学评价、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利用等实施性的建议。

要把对学生的考核形式明确地纳入课程标准,应当是“做事”与“做人”两种能力的考核。

(三)教学设计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药各岗位的职业资格等级分类,遵循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学习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定技术;中级层次,学习常用及品种复杂中药的显微及理化鉴定技术;高级层次,学习贵重药、毒剧药及中成药的鉴定技术。

掌握初级和中级层次的内容,学生即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

通过高级层次内容的训练,学生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级层次,为自主学习项目,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在开放实训室完成,教师定期安排答疑;中级层次为主要教学项目,在多功能教室及实训室完成,教师基于药检工作过程将鉴定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高级层次,为拓展性教学项目。

教师示教,学生进行验证性实训,主要在实训室完成。

在每个层次的学习中,定期安排学生到中药材市场、中药企业、药品检验所见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进一步增强职业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基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采用情景激励法、观察比较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将教室搬入实训场所,推行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并利用药材市场、药材仓库等进行情境教学。

同时,加强中药性状鉴定等开放式
实训室的应用。

使学生学习形式为工学结合,学中做、做中学。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对高级职业资格的技能要求,选取学习400种常用中药的鉴定技术。

为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选取品种复杂中药的综合鉴定技术。

(五)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3年的努力,使中药鉴定学的教师队伍能达到8-10人。

在职称结构方面,教授达到1-2人,副教授达到4-5人;在学历结构方面,硕士以上学历占90%;在年龄结构方面,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80%左右,从而建设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强、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有若干名教师在某一领域能达市内比较知名的程度。

具体表现在:
1、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

2、所有教师都能独立承担响应的教学任务,并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所有教师都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5年内能有3-5项教学研究课题,公开发表5-8篇教学研究论文,参编或主编全国教材1-2本。

4、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都能获得区级以上的课题,正高的教师争取得到市级1-2项资助。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篇左右,其中70%-80%应在核心期刊发表。

5、发挥好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两个课堂”的作用。

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部分教学,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利用药用植物园,中药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药性状鉴定开放式实训室、中药显微鉴定实训室、中药科技馆、学校附属医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和万州区国药集团中药仓库、三峡中药物流中心、万州区药品检验所及其他中药相关企业,为教学做一体化提供支撑。

在现有中药鉴定技术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在补充完善教学课件、题库建设的同时,新增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网络标本库、常见中药植物图片库、伪品药材图片库、易混药材及饮片图片库、药材商品规格图片库,与真实的工作场景象结合,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中: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网络标本库包括400种常用中药材及其药材规格图片、常用饮片图片;常见中药植物图片库包括200种常见药用植物图片。

利用学校提供的现代教学技术平台,实施多媒体教学,并利用学校建立的现
五、建设工作实施步骤
2012年1—3月,完成课程建设调研分析、课程标准建设、建设总体设计和方案制定,全面启动建设工作,中药材图片制作300张。

2012年4月,推行教学内容改革和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中药材、饮片图片制作各100张,典型案例5个,启动网站建设改版工作。

2012年5月,调试改版后网站,推行情境教学, 中药饮片图片制作100张,典型案例10个。

2012年6月,完成网站建设改版,课件开发和所需图片素材创建完成90%以上。

2012年7月,完成课件开发和所需图片素材创建工作。

2012年8月,完成题库素材创建工作。

2012年9月,完成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典型案例库、药材商品规格图片库建设、伪品药材图片库、易混药材及饮片图片库建设。

2012年10月,基本建成精品课程网站并调试。

2012年11月,完成常用中药植物图片库建设并调试。

2012年12月,完善精品课程网站。

2013年1--2月,精品课程网站试用。

2013年3月,精品课程网站应用。

2013年4月—6月,开展教学内容应用效果评价和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评价并全面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