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修文件包管理制度

检修文件包管理制度

1 目的 检修文件包管理制度 — — —

加强和规范公司检修过程管理,实行程序作业,控制检修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全资、 控股及管理单位的设备检修。 3 名词解释 3.1 检修文件包:检修文件包是设备检修管理的作业文件,是检修工作的实施依据和检修过程记录档案。包括工作任务、修前准备、技术质量标准、作业标准(工序)、试验标准、技术记录、检修总结和自身动态管理的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检修作业标准(工序)和技术记录。 3.2 不符合项:指由于特性、文件或程序方面不足,使其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无法判断的异常项目。它不能用已批准的程序或文件中的信息解决。 3.3 质检点:质检点(H、W点)是指在工序管理中根据某道工序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而设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不经质量检查签证不得转入下道工序。其中H点(Holdpoint)为不可逾越的停工待检点,W点(Witnesspoint)为见证点。 4 职责 4.1 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职责:批准检修文件包。 4.2 生产技术部职责: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和审核检修文件包。 4.3 设备维修(检)部:负责编制检修文件包。根据每次等级检修项目的增减情况、设备异动和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意见修订检修文件包。 5 要求和程序 5.1 检修文件包的编制 5.1.1 点检员根据设备情况编制文件包。编制文件包必须具备以下内容:设备概述、检修任务单、安全控制、环境控制、资源准备、质量安全计划表、检修工艺规程、技术(试验)记录、检修报告、不符合项报告、品质再鉴定/设备试运行、文件包修改建议表等。 5.1.2 设备维修(检)部各专责负责校对检修文件包,校对后的检修文件包报送生产技术部审核。检修文件包必须经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5.2 检修文件包的修订 点检员根据检修文件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各专责负责对文件包的校对和完善,且经生产技术部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5.3 检修文件包的执行 5.3.1 设备维修(检)部负责将检修文件包发至各检修单位和承包商。设备复役后2周内,各检修单位和承包商应将原件交回设备维修(检)部。设备维修(检)部确认文件包内容填写完整,无漏页、漏项后完成归档。 5.3.2 设备维修(检)部负责对检修文件包进行校对和完善。检修文件包应与技术记录卡片配套使用,对超标数据需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并按不符合项程序审批。 5.3.3 设备维修(检)部负责检修文件包的执行,监督施工单位按实填写。质量验收中W、H点应及时到场完成签证,与检修工艺规程的执行必须同步。 5.3.4 生产技术部在检修文件包使用过程中进行抽查,并对不符合项进行签字确认。 6 支持性文件 ××集团公司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附表一:检修文件包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附表二:检修文件包管理流程图 附表三:检修文件包范本 附表一 检修文件包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检修文件包管理工作,明确各方职责,控制检修质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检修文件包管理 制度》制订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是对检修文件包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说明,适用公司所属全 资、控股及管理单位设备检修工作。 1 检修文件包的编制 检修文件包包括设备概述、检修任务单、安全控制、环境控制、资源准备、质量安全计划表、检修工艺规程、技术(试验)记录、检修报告、不符合项报告、品质再鉴定/设备试运行、文件包修改建议表等。 1.1 点检员(或委托其它单位专业人员)负责按照检修文件包样本进行检修文件包的编制工作,各专业主管(专工)负责初审,生技部经理审核。检修文件包的编制必须符合《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2003)的要求。 1.2 一台独立的设备编写一份检修文件包,同一台设备也可以编写多份检修性质不同的检修文件包。 1.3 在检修任务单中,特列本作业质量检查、验收人员名单、等级资格以及资格认可单位。 1.4 在质量保证计划表中,明确验收等级类型,在检修工作规程中,各设备检修的全过程都明确地表示其H、W验收点。以便在实施中对照落实。要求内容完整,无漏项。 1.5 编写检修工艺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设备检修过程中有明确的检修程序、质量控制标准、质检点,实现对检修设备全过程的质量跟踪控制,以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和管理水平。检修工序的编写,一般从设备停役后编写,直至设备试运转结束,按照检修工作的先后步骤进行编写。对于某些特殊检修项目根据需要从设备停役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设备正式投运的整个工作过程。应写明检修工序中每个重要步骤的内容,并列出相应的技术参数、工艺要求等作为质量控制标准。 1.6 审核合格的检修文件包由设备点检员完成文件准备、组包工作,最后报送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签字后生效。 2 检修文件包的发放 2.1 每次机组A级检修开工前45天,B级检修开工前20天,C级检修开工前15天,应向检修单位(或承包商)提供最新有效版本的检修文件包并建立检修文件包清册,同时对发放的检修文件包进行核准登记。 2.2 检修单位(或承包商)按照检修文件包清册,核对无误后下发给检修工作负责人。若工作负责人对检修文件包内容存在疑问,应在检修开工前向点检员提出。 2.3 点检员在检修开工前向工作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检修工作负责人及工作成员在使用前对文件包进行学习,熟悉技术要求和应用程序,保证正确使用。 3 检修文件包的执行 3.1 检修开工前,工作负责人按检修文件包要求做好检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点检员应在检修开工前进行确认检查。 3.2 检修开工后,现场的检修人员须携带并妥善保管检修文件包,遵守检修文件包规定的工序步骤,按顺序开展设备的检修工作,并及时记录下检查和测量的数据。 3.3 设备概述页 对检修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安装位置、零部件、涉及的图纸资料等进行简单概括性描述。 3.4 检修任务单页 对修前缺陷情况、主要检修项目、修后应达到的效果、检修开工、完工时间等进行描述。 3.5 安全控制页 对作业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等级确认,制定控制措施,对执行情况签证等。 3.6 环境控制页 对作业内容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确认,制定控制措施,对执行情况签证等。 3.7 资源准备页 完成工作票办理、工器具准备、备品备件准备、易耗材料准备、人员准备等工作。 3.8 质量安全计划页 每执行一步工序,工作负责人应自检并在相应表格中签字。执行到签证点时,工作负责人应按照要求提前通知点检员现场签证,经验收合格在相应表格中签字后,工作负责人方可继续执行下一道工序。 3.9 检修工艺规程页 3.9.1 文件、工作票、物资准备好以后(注意以上准备事项的有效性),经过点检员的签证放行,工作负责人可以开始检修活动。 3.9.2 按照检修规程的顺序要求,执行一项就在相应的工序□中打√。 3.9.3 遇到W/H签证点,应提前30分钟通知各级质量检查人员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现场验收签证。所有签证点必须在检修现场签字。H点不允许任何检修人员逾越,W点可以在质检人员的许可下越过(但是不允许连续越过两个W点)。 3.9.4 对检修规程的更改仅仅局限于经过授权的原文件准备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由更改人在更改处签名。禁止检修单位任何人修改检修规程。 3.9.5 检修工作中,检修文件包、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均必须在检修现场。当工作负责人需要离开现场时,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91)指定人员担任临时工作负责人并保管检修文件包和工作票。 3.10 技术(试验)记录页 3.10.1 检修中测量的数据要在对应记录表中记录。任何人对文件包中包括检修记录在内的所有内容均不允许涂改。 3.10.2 技术(试验)记录应对缺陷现象、产生原因、处理方法等进行准确描述。 3.10.3 只有在各级检查人员现场验收签证完毕(有监理点的需监理签证),才允许进入下一道检修工序。需其他部门配合或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应在工序中加以说明。 3.11 检修报告页 现场检修工作完成应仔细编写检修完工报告,对检修情况进行小结,对检修期间所使用的仪器及量具、材料备件消耗、人工及工期分析、修后效果描述、结论、对下次检修工作的建议的内容填入检修完工报告中。 3.12 不符合项报告页 检修工作中遇到不符合项时,应立即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然后向质检人员汇报。在得到“不符合项报告单”书面回复后,按照批准的纠正措施执行,自检合格后由各级检查人员验收签证。验收后的“不符合项报告单” 原件保存在检修文件包中。 3.13 品质再鉴定/设备试运行页 设备检修完毕,由工作负责人提出试运转申请,运行人员安排设备修后试运转工作。工作负责人提出申请时要指明试运转的条件,如是否需要带载/介质等。试运转前,运行人员要检查修后设备是否完好、标志是否齐全、相关系统是否恢复、现场文明生产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3.14 点检员和各级专业人员、监理有权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执行检修文件包的情况,并按规定或合同要求,对W、H点进行检查、确认和签字。发现未按规定执行时,有权制止其工作的进行,直至达到规定要求为止。 3.15 检修文件包的记录及签字一律使用碳素笔。 4 检修文件包的升版 4.1 每次大修结束后二个月内,生产技术部根据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验收反馈资料以及监理的建议,对文件包进行一次补充完善和修订。在下次设备大修前完成对检修文件包的升版。 4.2 生产技术部应积极推行计算机管理软件在检修文件包管理方面的应用,并不断升级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