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岗位应知应会一、应知部分(一)事故管理1.事故定义: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2.未遂事件:是指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死亡或损失的事件也被称为虚惊事件、差点出事、危险事件。
3.国家事故分级标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4.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事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二)安全生产投入1.安全投入是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均视为安全投入。
2.安全费用提取的标准危险品生产企业以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按照4%提取;(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0 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1.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2.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目前,我国确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有六大类。
(1)头部护具类:安全帽(2)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3)眼(面)护具类:焊接眼面防护具、防冲击眼护具;(4)防护服类: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5)防护鞋类:保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6)防坠落护具类: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
3.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三证一标”“三证一标志”就是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二、应会部分(一)事故管理1.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为一次原因,它可分为三类:①物的原因。
是指由于设备不良所引起的,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所谓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②环境原因。
指由于环境不良所引起的。
③人的原因。
是指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事故。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指引起事故原因的原因。
间接原因主要有:①技术的原因。
包括: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的设计,建筑物竣工后的检查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机械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②教育的原因。
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及没有经验等。
③身体的原因。
包括:身体有缺陷或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酩酊大醉等。
④精神的原因。
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燥、紧张、恐怖、不和等精神状况,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
⑤管理原因。
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劳动组织不合理等。
2.事故调查处理(1)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①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助费用、歇工工资。
②善后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按下列情况计算: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损坏后能修复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损坏的修复费用计算。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按下列情况计算: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单位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2)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停产期限计算从事故发生起至完全恢复正式生产止;停产损失按单位产品的计划成本计算;多系统停产损失按各单位计划成本计算。
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⑤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⑥其他损失费用。
(3)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能够避免发生,而因为人为原因(措施不到位、操作失误等等)未能避免和导致发生的事故。
②非责任事故指在不可抗力作用下、不能预知的情况下(如地震等)发生的事故。
(4)事故责任划分事故责任者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人。
其中包括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为直接责任者。
造成不安全状态的人和有不安全行为的人都可能是直接责任者。
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者。
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为主要责任者。
a.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b.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c.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①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②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③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④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⑤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3.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格式例(仅供参考):“***”事故调查处理报告(题目)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1、事故发生详细经过(1)生产过程;状态(2)事故中的当事人的行为、语言表述(3)事故状态(4)事故场所机械、设备、状况等2、应急救援情况(1)救援过程(2)抢救地点、过程、结果。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状况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一)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GB5442-86A7规定。
(2)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根据GB5441-86A6规定。
2、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没有落实事故防范措施等。
(二)事故性质1.是否为责任事故2.是否为非责任事故五、对事故的责任认定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1.对事故单位的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全部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次要责任等),依据《条例》规定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2.对事故有关部门的责任认定(主要责任、重要责任、次要责任、一定责任等),依据《条例》规定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3.对有关责任者的责任认定(主要领导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直接责任、重要责任等),提出个人行政处罚建议及党、政纪处分建议,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六、今后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附:1.事故调查人员签字名单。
2.伤亡人员名单。
3.有关资料复印件。
包括:(1)企业提供资料的复印件(2)现场照片(3)现场示意图(4)笔录复印件(5)行政处罚的法律文书(6)刑事处罚的法律文书(7)罚款收据复印件(8)行政处分的复印件(9)党内处分的复印件(10)其它需要提交的有关材料等(二)安全生产投入1.安全生产的投入范围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和维护保养,是指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检测、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及其维护保养;(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投入及维护保养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等;(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以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