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考点要求】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A级)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级)
【知识建构】
问题一:什么是内环境?说出其各组分之间关系并尝试区别?
1.体液:人体含有的大量液体,包括 和 。
2.内环境:指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 和 )
构成了 生活的液体环境。
3.构建体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4.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
(1)血浆中含有的水分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 ,
约占7%~9%,无机盐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 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
写出下列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考点解读:①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
组成的内环境。②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虽来自于内环境,但不属于内
环境。③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
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在内环境中不存在。
问题二: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性质?什么是稳态?如何理解?稳态的维持意义?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
呈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细胞
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和 。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pH一般在 ,由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有
和 来维持pH稳定。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在 左右。
4.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各种 和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
为稳态。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
考点解读: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
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问题三: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
学习指导: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总结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哪些属于神经调
节?哪些属于体液调节?哪些属于
神经-体液调节?
1.调节网络 。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如右图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大类。正反
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
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负反馈:偏离后纠
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考点解读: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从调节的组成上描述稳态的调节机制;反
馈调节是从调节的过程上描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典型例题】
【例1】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①②③④相比,③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C.②中蛋白质异常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D.抗原与抗体结合可能发生在③中
【基础过关】
1.(2011·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2.(2011·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能力提升】
3.(2011·南通市第二次调研测)(多选题)右图表示人体内
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
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
C.正常地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4.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
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 中的液体增多,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
其水的来源为 (填字
母),通过
结构转移。(填字母和名称)
(2)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①④⑥合
称为 ,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③的具体内
环境是 。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共穿过 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 。
(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原
因是图中[ ]内存在着 物质。
①
③
④
⑤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