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方案一、工程概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厂址、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与高程的布置、计算建(构)筑物等。
1、设计资料的收集与调查(1)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规模(处理水量)、处理程度要求、占地要求、投资情况等。
(2)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原水水质资料、当地气象资料(温度、风向、日照情况等)、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受纳水体流量、最高水位等)、地形资料、城市规划情况等。
(3)必要的现场调查当缺乏某些重要的设计资料时,则现场的调查是必需的。
2、厂址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前提,应根据选址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选出适用的、系统优化、工程造价低、施工及管理方便的厂址。
二、处理流程选择: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各单元的有机组合,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1、污水处理流程的选择原则:经济节省性原则;运行可靠性原则;技术先进性原则。
2、应考虑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考虑实际操作管理人员的水平。
本次设计采用生物好氧处理法。
好氧生物处理5去除率高,可达9095%,稳定性较强,系统启动时间短,一般为2~4周,很少产生臭气,不产生沼气,对污水的碱度要求低。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平面图:三、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一)、设计水量,水质及处理程度:平均流量:5万吨/天,变化系数1.4;进水::400 ,:300 ,:350 ;出水:: 60 ,: 20 ,: 20 ;处理程度计算::(400-60)/400=85% ;:(300-20)/300=93.3% ;:(350-20)/350=94.3% 。
(二)、格栅及其设计: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水泵前集水井处,用以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杂质,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水泵或构筑物造成损害。
设计中取二组格栅,2组,安装角度α=60°Q 设计水量=平均流量×变化系数=0.810 m32、格栅槽宽度:(n-1)式中: B——格栅槽宽度(m);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
设计中取0.015m,则计算得0.93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4、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6、栅后明渠的总高度:12式中: H——栅后明渠的总高度(m);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设计中取h2 =0.30m,得到1.28m。
7、栅槽总长度:8、每日栅渣量计算: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9、进水与出水渠道:城市污水通过1200的管道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度B1 =0.9m,进水水深h10.8m,出水渠道B21=0.9m,出水水深h21=0.8m。
(三)、沉砂池及其设计:沉砂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沙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减少大颗粒物质在输水管内沉积和消化池内沉积。
沉砂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
设计中采用曝气沉砂池,沉砂池设2组,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1m31、沉砂池有效容积:式中: V——沉砂池有效容积(m3);Q——设计流量(m3);t——停留时间(),一般采用1-3。
设计中取2,0.4051m3,得到48.61m3。
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5m,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宽度B2=0.8m,出水槽水深h2=0.35m,水流流速v2=0.89。
采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与出水槽连接,出水管道采用钢管。
管径2=800,管内流速v2=0.99,水力坡度1.46‰。
12、排砂装置:采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设置在沉砂斗内,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径200。
(四)、初沉池及其设计:初次沉淀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下沉,从而与污水分离,初次沉淀池去除悬浮物4060%,去除2030%。
初次沉淀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
设计中采用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污水从沉淀池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沿沉淀池长度从另一端流出,污水在沉淀池内水平流动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与污水分离。
平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
沉淀池设2组,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1m3。
10、沉淀池总高度:1234式中: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h3——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h4——污泥部分高度(m),一般采用污泥斗高度与池底坡底1‰的高度之和。
设计中取h1=0.3m,h3=0.3m,得h4=3.94m,得到7.54m。
15、出水渠道:沉淀池出水端设出水渠道,出水管与出水渠道连接,将污水送至集水井。
式中: v3——出水渠道水流流速(),一般采用v3≥0.4;B3——出水渠道宽度(m);H3——出水渠道水深(m),一般采用0.5-2.0。
设计中取B3=1.0M,H3=0.8m,得到v3=0.51>0.4。
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1000,管内流速为0.51,水力坡降0.479‰。
16、进水挡板、出水挡板:沉淀池设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进水挡板距进水穿孔花墙0.5m,挡板高出水面0.3m, 伸入水下0.8m。
出水挡板距出水堰0.5m,挡板高出水面0.3m,伸入水下0.5m。
在出水挡板处设一个浮渣收集装置,用来收集拦截的浮渣。
17、排泥管: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直径300,排泥时间t4=20,排泥管流速v4=0.82,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
排泥管上端高出水面0.3m,便于清通和排气。
排泥静水压头采用1.2m。
18、刮泥装置:沉淀池采用行车式刮泥机,刮泥机设于池顶,刮板伸入池底,刮泥机行走时将污泥推入污泥斗内。
(五)、曝气池及其设计:设计中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从池子首端进入池内,二沉池回流的污泥也同步进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至池子末端,其池型为多廊道式,污水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污水在推流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浓度逐渐降低。
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效率高,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是较早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一种运行方式7、曝气池总高度:H总式中: H总——曝气池总高度(m);h——曝气池超高(m),一般取0.3—0.5m。
设计中取 0.5m,则 4.7m。
10、管道设计:①中位管:曝气池中部设中位管,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时排放上清液。
中位管管径为600。
②放空管:曝气池在检修时,需要将水放空,因此应在曝气池底部设放空管,放空管管径为500。
④消泡管在曝气池隔墙上设置消泡水管,管径为25,管上设阀门。
消泡管是用来消除曝气池在运行初期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⑤空气管曝气池内需设置空气管路,并设置空气扩散设备,起到充氧和搅拌混合的作用。
11、曝气池需氧量计算:依照气水比5:1进行计算,14580m3。
12、鼓风机选择: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离池底0.2m处,曝气池有效水深为4.2m,空气管路内的水头损失按1.0m计,则空压机所需压力为:(4.2-0.2+1.0)×9.8=49鼓风机供气量:14580m3243m3。
根据所需压力及空气量,选择250型罗茨鼓风机,共5台,该鼓风机风压49,风量75.8m3。
正常条件下,3台工作,2台备用;高负荷时,4台工作,1台备用(六)、二沉池及其设计:二沉池一般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和斜板(管)等几类。
平流式沉淀池可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但一般多用于初沉池,作为二沉池比较少见。
平流式沉淀池配水不易均匀,排泥设施复杂,不易管理。
辐流式沉淀池一般采用对称布置,配水采用集配水井,这样各池之间配水均匀,结构紧凑。
辐流式沉淀池排泥机械已定型化,运行效果好,管理方便。
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竖流式沉淀池一般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以及中小型污水厂的污泥浓缩池。
该池型的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但埋深较大,施工困难,耐冲击负荷差。
斜管(板)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
一般常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或工业企业内的小型污水处理站。
斜管(板)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稳定,容易形成污泥堵塞,维护管理不便。
设计中选用辐流沉淀池,沉淀池设2组,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m3。
3、沉淀池有效水深:h2′×t式中: h2——沉淀池有效水深(m);t——沉淀时间(h),一般采用1—3h。
设计中取 2.5h,得到 h2=3.5m。
4、径深比:2=10.4,满足6-12之间的要求。
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式中: Q0——平均流量(m3);R——污泥回流比(%);X——污泥浓度();——二沉池排泥浓度()。
设计中取Q0=0.579 m3,50%,,——污泥容积指数,一般采用70-150;r——系数,一般采用1.2。
设计中取100,1.2,得到1.2×104,4000。
经计算得到 V1=1563.3m3。
应采用连续排泥方式。
6、沉淀池的进、出水管道设计:进水管:流量应为设计流量+回流量,管径计算为900 出水管:管径计算为800排泥管:管径为5007、出水堰计算:堰上负荷的校核。
规定堰上负荷范围1.5-2.9之间。
8、沉淀池总高度:12345式中:H——沉淀池总高度(m);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h2——沉淀池有效水深(m);h3——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h4——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h5——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
设计中取h1=0.3m,h3=0.3m,h2=3.5m.根据污泥部分容积过大及二沉池污泥的特点,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0.05。
h4=(1)×i式中:r——沉淀池半径(m);r1——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一般采用1.0m;i——沉淀池池底坡度。
设计中取r1=1.0m,0.05,得到h4=0.86m。
式中:V1——污泥部分所需容积(m3);V2——沉淀池底部圆锥体容积(m3);F——沉淀池表面积(m2)。
计算可得 =315.4m3,则h5=1.20m。
得到6.16m。
(七)、消毒接触池及其设计:污水经过以上构筑物处理后,虽然水质得到了改善,细菌数量也大幅减少,但是细菌的绝对值依然十分客观,并有存在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在排放水体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消毒接触池,消毒接触池设2组,每组3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