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宅建筑
榻榻米与日本的神道教宗教仪式和茶道都有密切联系,许多 日本家庭的房屋中仍然至少有一间铺设塌塌米的房间。日本 的榻榻米除“炕席”和“地毯”外,还是“一把尺”。在日 本,不论走到哪里,每块榻榻米的面积都相等。传统的日本 房间没有床,也不使用桌椅板凳之类。这“榻榻米”,晚上 在上面睡觉,白天把被褥收起,在上面吃饭和进行各种活动。
最早的数寄屋出现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数寄屋的代表作品包括: 桂离宫新书院、修学院离宫、曼珠院书院、临春阁(三溪园) 和角屋。
桂离宫
5.现代和风住宅
与庭院协调的造型技法是日本住宅继承发展到今天的营造基 础,数寄屋式的传统仍强烈的反映在当今的日本住宅建筑风格 上。 书院造与数寄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趋于结合,逐步 演变成日本近现代和式住宅。 和式住宅建筑外观特点:和式住宅多为“田”字形,南北朝向, 外部四周设平台,台上设檐柱,形成回廊。其屋顶仿佛是一把 撑起的大伞,人们即在伞下暗淡的阴翳中营造住宅。和室住宅 的屋檐很宽,与气候、水土、建材等因素有关。由于不使用砖、 水泥等,为了阻挡斜侵的风雨,伸长屋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
5.现代和风住宅
5.1坡屋顶 5.2内庭院 5.3保留材料本色 5.4出檐深 5.5高地台
5.现代和风住宅
大屋顶、木构架、不着一钉的榫卯都是两国喜用的造型方式结构方式。民 居的建造思想也都同样建立在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上。屋顶设计以直线 为主,很少采用曲线。有些地方即使采用了曲线,也非常平缓。立面遵循 “上重下轻”的构图
3. 书院造——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 1338-1603)
书院造是在主殿造基础上形成的,14世纪有个别因素出现,16 世纪成为定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一栋房子的若干个房间里, 有一间是主要的(上段,一之间),这件房间的正面墙壁划分 为两个龛,左侧的宽一点,叫床(押板),右面是一个博古架, 叫棚(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有一个龛,叫副书院。
5.现代和风住宅
日本传统的民居没有中国合院式民居那样气势宏伟。材料保留 自然的本色,瓦顶或草顶,木柱,竹篱,纸窗床。大屋檐。
6.室内装饰
和式住宅的分割多用推拉格子门(平滑移门),可开可闭, 内外通透,不占空间,构造简单,而且墙、门、窗、围护结 构、采光、通风多种功能合为一体。住宅的地板常高架于地 面,一般比室外高600mm左右,有时悬空达1000mm,这样 使底部通风从而可保持室内地面干燥。地板上铺设“榻榻米” (一种草编的席子),人们跪坐其上品茶、谈天论地。
3. 书院造——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 1338-1603)
桂离宫 (17世纪初)
4.茶室建筑——江户时代数寄屋( (1573-1876)
4.1草庵风茶室:茶道中深深注入了禅宗的寂灭无为的哲理,倡 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返璞归真。草庵风茶室即是此种精神的体 现,代表了日本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传统特色。草庵风 茶室一般都比较小,内部面积多为四席半(约9平米)。相传茶 道名人利休设计的京都妙喜庵待庵茶室更小,仅为两席。茶室 以小表现谦虚淡泊和人的心理距离的接近。
2.主殿造(11——16世纪)
12世纪之末,建立了幕府制,武士阶层当权。他们不像皇室贵 族那样保守,囿于礼仪,生活内容也比大贵族更多样化,于是, 他们府邸的型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第一个主要变化是放弃了 寝殿造的总格局,经常没有厢房,在寝殿的西南角直接向前伸 出西中廊,前端设西中门。由这个变化引出了第二个变化,那 便是寝殿本身扩大了,复杂化了。进深增加,不再用母屋和庇 的程式,而用薄而轻的障壁或推拉槅扇把寝殿划分为大小不等 的卧室、起居室、会客室、书房、餐厅、储藏间、佛堂等等。 没有内走廊,各房间互相穿通。各房间不一定都有侧窗直接照 明,卧室、储藏室和佛堂经常在寝殿的中央。推拉槅扇和一部 分障子从上到下都糊薄纸,柔和的光线映得室内朦朦胧胧。
4.茶室建筑——江户时代数寄屋( (1573-1876)
4. 2数寄屋风茶室:
在草庵风茶室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是取茶 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产物,常用“数寄”分 割空间,称为数寄屋。 “数寄”一词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 方格推拉门,也有纸夹在双层木格中间的,最初由中国传人日 本,既可用于分割室内空间,又可作为住宅的外墙。作为住宅, 它比茶室多讲究一些实用,少一些造作,比较整齐,因此反而 更显得自然平易。惯于将木质构件涂刷成黝黑色,并在障壁上 绘水墨画,意境古朴高雅,这是数寄屋的一个特点,完全和桃 山时代武士邸宅的金碧障壁异趣。
6. 5壁龛
和室陈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嵌入茶室或客室正面墙壁的小 套间被称为壁龛,用来摆放香炉、挂轴、插花等,是突显主 人修养品位的独特空间。一般由壁龛柱、护脚木、小门楣等 构成。依据主人身份档次也有高低之分。既有使用珍贵木材 作框的正式壁龛,也有无框无顶,直接在天花板边框上悬挂 画轴的简易壁龛,甚至还有方便收放的可移动神龛。 有壁龛的房间算是格局最高的房间,通常用于招待贵客,叫 做座敷。
1.寝殿造
中国建筑的影响很明显。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总体布局不取内院式。中央有 一幢正屋叫寝殿,两侧各有厢房叫东对、西对,其间连接的游廊叫渡殿。更 复杂一点的,在厢房前再伸出叫中廊的游廊,连接池沼岸边的亭阁,或是钓 殿,或是泉殿。中廊的中段有四脚门,叫东中门和西中门,是主要的门户。 寝殿造有对称轴线而不严谨,左边或者右边可以多一些建筑或者少一些。
3. 书院造——室町时代到桃山时代( 1338-1603)
从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时代(公 元1335——1576年),日本建筑一方面继续受中国建筑的影 响,同时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造,日本住宅建筑也开 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 修,有角柱,高低搁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 建筑。 书院造和主殿造的主要差别是有一间特别的房间,叫“上段” 或“一之间”。它的地板略高于其他房间,正面墙壁隔为两个 凹间,左面的宽一点,叫“床”或“押板”,右面的安一副博 古架,叫“棚”或“违棚”。左侧墙上,紧靠着床,又有一个 向外凸出的四间,叫“副书院”。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分四 大扇,中央两扇可以推拉,两侧的固定。这四扇门叫“帐台 构”。床、棚、副书院和卧室的门都比这间上段高一点,顶棚 则大大降低。这一套做法很程式化。
日本住宅建筑
传统日本民居的种类
寝殿造
8—11世 纪上层贵 族府邸
主殿造
过渡型制
书院造
16—17世 纪武士豪绅 府邸
“数寄屋风” 的书院造
17世纪之后
现代的和风住宅
1.寝殿造
平安时代(794-1192年)寝殿造建筑正是在平安时代产生。 所谓寝殿式就是日本式贵族邱宅建筑,一般由水池、寝殿、对 屋、渡廓、中门廊、中门、钓殿、杂屋组成。以寝殿为中心, 东、西、北建对屋,南侧东西两面建水榭,用穿廊连接。早期 寝殿式受中国传统的手法影响,即布局左右对称,晚期寝殿式 则没有别国的影响,左右不对称了。当时无论宫殿、官府和陵 墓,一律为寝殿式。
6.2隔扇,障壁
隔扇是日本一种室内装置,一木料构建成骨架,从里面糊纸或 布,在房屋里边起间隔作用的一扇一扇的木板墙,上部一般做 成窗棂,糊纸或装玻璃。也称为“格扇”“长窗”,用木做成 的柱与柱之间的隔断窗,周围有框架,中间划分为花心、绦环 板、裙板等五道,可透光通气。
6.3地台
地台是和室装修中常见的一种和室家具,常与榻榻米一起 搭配使用。地台中基本设有地箱,便于储放物品,且能当 床铺使用。是一种小户型常用的装修家具
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帐台钩),分四大扇,中央两扇可 以推拉,两侧的是死扇,床、棚、副书院和卧室的地面都垫高 一点,以床为最高,顶棚则大大降低。 称为床的龛,正面墙 上挂着中国式的卷轴画或书法,地上陈设着香炉、一对烛台和 一对花瓶,后来只陈设一只花瓶。副书院一般向外突出,开着 窗子,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后来缩小,陈设着精美的文房用具, 也变成装饰性的了。 书院造府邸的代表是京都的二条城二之 丸殿,名古屋的本丸御殿和京都的西本院寺白书院等。
6. 5壁龛
6. 6地炉
6. 7茶室
茶室一般很小,以当时刚刚流行的塌塌米地席来说,大多是四 席半,最小的只有两席。它们小而求变,内外都避免对称。常 用木柱、草顶、泥壁和纸格扇。为了渲染天趣,常用不加斧凿 的毛石做踏步或架茶炉,用圆竹做窗棂或搁板,用粗糙的苇席 做障屏。柱、梁、檩、椽之类的木材,往往是带皮的树干,不 求修直。连虫眼和节疤都保留着作为点缀。全部构件都不上色 漆,叫做“素面造”。
6.室内装饰
6.1榻榻米 6.2隔扇 6.3地台 6.4玄关 6.5壁龛 6.6地炉 6.7茶室
室内空间由榻榻米作为模数来进行规划。人们直接坐在地上或是坐垫上, 使房间看起来很大。
一张榻榻米的传统尺寸是宽90厘米,长180 厘米,厚5厘米,面积1.62平方米。也有尺 寸为90厘米乘90厘米的半张榻榻米。因为 榻榻米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传统的日本建 筑中,房间尺寸都是90厘米的整数倍。传统 的商店店堂设计为“五张半”(8.91平方 米),茶室常常是四张半(7.29平方米)。
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使得茶室成为民居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 4玄关
住宅的进门处在日本叫做“玄关”,被赋予了宗教禅学色彩。 正如禅学中的说法一样,现实生活中日本人的玄关也“不可 轻易进”,这里是日本人的“社交前线”,须谨言慎行。日 本人家有复杂繁琐的“玄关规矩”,而日本人对于玄关处的 装饰、风水也相当在意和讲究。
玄关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门,现在泛指厅堂的外门,也就 是居室入口的一个区域。源于日本,专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 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也就是进入室内换鞋、更衣或从室内去 室外的缓冲空间,也有人把它叫做斗室、过厅、门厅。在住 宅中玄关虽然面积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是进出住宅的必 经之处。在房பைடு நூலகம்装修中,人们往往最重视客厅的装饰和布置, 而忽略对玄关的装饰。其实,在房间的整体设计中,玄关是 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是反映主人文化气质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