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写作基本理论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价值
无论是以报道为主的新闻文体(消息、通讯),还是以评论为主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选择的对象都必须具有某种价值,应该值得报道或者值得评论,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或者明理欲望。

新闻报道的对象要有价值,主要是说要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

一般认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与它所体现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密切相关。

事实(事件)越是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或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或诸多要素同时具备),就越是具有新闻价值。

事实(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记者进行新闻选择的重要依据。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都可以报道,还必须考虑它是否具备社会价值。

所谓事实(事件)的社会价值,是指它被批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有利的功用。

因此,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事件),才具有报道的价值。

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四、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1、真实:准确而客观,感人而形象
2、简洁:简洁而生动,鲜明而深刻
3、时效:新鲜而富动态,快速而富有个性
五、新闻写作的语言:
1、准确简练。

2、浅显易懂。

单位
(二)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构成要素
“五W”和“一H”
新闻的“五W”和“一H”是消息写作所要具备的六要素。

“五W”指的是英语中以“W”为开头的五个单词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一个H(how)”即何果。

二、消息的结构:
一篇消息大致有如下几部分组成:标题、消息头(一般分成“讯”和“电”两类)、导语(包括自成段落或几段联结的复
合导语)、正文(文章的主体、核心部分)、背景(穿插在文章中的辅助性材料)、结尾(主题的揭示或补充)。

武警部队网络新闻可省略消息头部分。

常用的几种消息写作结构形式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它的结构形式为:
导语(包括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消息,即高潮、结论、结果。


更多的事实材料说明,对导语内容的扩展。

辅助性消息或背景材料,对重要的事实作补充。

引语或次要的事实材料,对重要事实作进一步的补充。

细节材料,也是对重要事实作进一步的补充
最不重要的消息。

2、金字塔式结构
3、倒金字塔和金字塔式结构
4、自由式结构
三、消息构成部分详解
标题
1、消息的标题。

新闻作品的标题标示着文章的“身份”和思想内容,也传达出文本的体裁和风格。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消息的标题必须
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2、标题的功能。

西方的学者对标题的功能作了如下概括:吸引读者的注意;表示新闻的重要程度;标题是新闻的广告;告诉读者事实;美化版面。

3、标题的写作要求
(1)在内容的要求上,标题应简明扼要地陈述与事实部分同样精彩的主题思想,概括文章的主旨;其次,不能因为要引人注目,而在标题方面夸大其词或耸人听闻;再次,标题是在告诉事实,不是发表议论,因此,不能让人摸不着边际。

注意的问题:其一、应避免空乏、毫无新意的平淡和做作,流于浮夸、庸俗、低级趣味,不实的标题登上媒介的大雅之堂。

其二、标题的写作应避免公式化的格式。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要求,标题的形式美与语言文字的简洁明快是相辅相成的,要讲究标题的形式美和语言到内言简意赅、准确无误。

标题的写作如同画龙点睛,要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突出新闻的要点,因此,要避免标题过长,一是啰嗦、松散,二是缺乏深刻、凝练。

所以,语言、文字在标题中的精练十分重要。

导语:
导语是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新闻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前主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新闻全文。

导语的重要性
1. 导语可以使读者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2. 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3. 导语写作颇能体现写作者的才华和功力
4. 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5. 一篇新闻报道只有一条导语,而它是最优化的方案
6. 新闻的实践表明了导语的重要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

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

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

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

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

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制作总则
1. 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2. 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 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 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 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导语的形式
1、叙述式。

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

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

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

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

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

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

如果说标题、导语已概括了新闻事实(事件)内容的话,那么主体部分就应该比较详细地叙述新闻事实(事件)本身。

对于主体来说,前面已经有了标题和导语,不宜在内容上过多重复,因而它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完成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的具体展示,将“浓得化不开”的标题和导语加以展开,使受众了解新闻事实(事件)的具体过程,相关背景以及他们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

二是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事件)加以必要的延伸和补充。

三是主体对于标题和导语的内容,既有所阐释又有所补充。

新闻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
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客观解释。

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

“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

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
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

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新闻作品的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
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相关主题